风湿病学习班(6)——系统性红斑狼疮

1、临床表现特点:“六多”:多育龄女性、多患病率(1/1000)、多自身抗体、多系统损害、多病情反复、多激素有效。

2、临床表现:

A:皮肤: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脱发、甲周红斑、指掌部红斑、雷诺现象、网状青斑等;几乎《皮肤病学》上的所有皮肤表现都可以出现;

B:浆膜炎:胸水、腹水、心包积液;

C:骨骼肌肉:关节痛、肌痛

D:狼疮肾:分为六型

E:心血管、肺、神经、消化、血液等

F:并发抗磷脂综合征:动脉、静脉血栓、习惯性自发性流产、血小板减少、抗磷脂抗体阳性;

G:并发干燥综合征:口、眼干燥、猖獗齿、腮腺肿大、抗SSA(+)、抗SSB(+)

风湿病学习班(6)——系统性红斑狼疮

3、实验室检查:抗核抗体、抗dsDNA抗体(特异性90-95%、敏感性75%)、C3下降(SLE活动性指标)

4、疾病活动性:SLEDAI评分,疾病严重性:心脑肾等主要脏器受累,发生AIH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伴出血倾向;病情加重:感染、高血压、糖尿病等;

5、SLE早期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原因不明的反复发热;反复发作的关节炎;持续性和反复发作的胸膜炎、心包炎;原因不明的肺炎;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皮疹;不明原因的蛋白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溶血性贫血;不明原因的肝炎;反复自然流产或深静脉血栓形成。

6、SLEDAI评分:

风湿病学习班(6)——系统性红斑狼疮

7、治疗用药:泼尼松口服、甲强龙冲击、环磷酰胺(10-16mg/Kg)、硫唑嘌呤(2mg/Kg)、环孢素(5mg/Kg,分两次,3个月后减量),MMF、羟氯喹、雷公藤多甙片。

8、严重感染、重度血小板减少可用大剂量丙球静滴(0.3-0.4g/Kg)

9、其他治疗:血浆置换、免疫吸附、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

10、药物治疗方案:

A:轻型:皮损、关节痛:羟氯喹、NSAIDs、泼尼松<0.5mg/Kg/d

B:一般型:浆膜炎、轻度蛋白尿:泼尼松0.5-1mg’/Kg(免疫抑制剂)

C:重型:溶贫、血小板减少伴出血倾向、心、脑、肾受累:泼尼松1mg/Kg或甲强龙冲击并免疫抑制剂

D:缓解期:泼尼松<7.5mg

11妊娠安全条件:无心、脑、肾受累、病情缓解半年以上、停用免疫抑制剂3个月以上,仅小剂量泼尼松维持;妊娠早期、产后6周可诱发活动;继发性APS者可小剂量(50mg)阿司匹林;产后避免哺乳

12、预后:生存率:5年-85%;10年-75%;20年-68%;半数死于肾衰、心衰、脑损害;半数死于并发症、主要是感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强龙   氯喹   浆膜   蛋白尿   活动性   关节痛   磷脂   风湿病   学习班   红斑   抗体   综合征   产后   临床表现   皮肤   原因   免疫抑制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