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治疗痛风

痛风通常有发作期,缓解期,有反复发作时间已经很长的,也有初发的,病人有年轻的、年老的,有胖的、有瘦的,中医辨证也不相同,年轻患者,发作期通常为实证,红肿热痛明显,肿痛迅速达到高峰,局部皮温升高,炎症明显者,属中医风湿热痹,湿热阻络最多见,治以清热除湿,活血通络,可用宣痹汤或四妙散加减。方药采用防己、杏仁、滑石、连翘、山栀、薏苡仁、半夏、晚蚕砂、赤小豆,或黄柏、薏苡仁、苍术、厚朴,可加海桐皮、土茯苓、威灵仙(汉防己、威灵仙都可能导致马兜铃肾病)等。

中医如何治疗痛风

痛风历时较长,反复发作,发作时有疼痛,但局部无明显红肿、发热,这时热邪不明显,需判断有无其他实邪,最常见的是湿浊、瘀血,如果病人是年轻、肥胖,舌质淡,舌苔白厚腻,提示湿浊或痰湿阻滞,需祛湿化浊,而湿浊内生往往是脾虚所致,故健脾化湿也是必要的,可用二陈汤加减,或加利水渗湿,使湿邪从小便出去,或加化湿泄浊中药,使湿邪从大便出去,同时嘱咐病人加强锻炼,节食减肥,要象治病一样治疗肥胖,只有体质整体改善,才能真正杜绝痛风的发作。患者年老,不明显肥胖,关节附近出现痛风石,舌暗有瘀斑,脉细涩,辨证为瘀血阻络,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络,选身痛逐瘀汤加减。方药为秦艽、羌活、没药、灵脂(炒)、桃仁、红花、川芎、当归、地龙、牛膝、香附、甘草等。

痛风发作的原因主要为实邪阻络,包括湿浊、瘀血,但同时又有患者体质问题,素体脾虚、肾虚者,容易发作,故治疗时驱邪同时不能忘记补虚,脾虚用四君子汤、肾虚可用独活寄生汤。另外可加用藤类药、虫类药搜风通络止痛,痛风不难缓解。

痛风是一种慢性病,对待痛风要像对待糖尿病、高血压一样,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经常监测血尿酸,长期吃药,坚持锻炼,千万不能不痛就不管它了,这样必然会导致痛风反复发作,严重打击患者的身心,导致很多患者认为痛风无法彻底治愈,事实上只要长期坚持治疗、坚持锻炼,痛风完全是可以治愈的,至少是可以避免发作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地龙   黄柏   马兜铃   威灵仙   秦艽   土茯苓   方药   红肿   肥胖   体质   痛风   局部   患者   中医   瘀血   年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