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二级预防就是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在已诊断的患者中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定期体检是早发现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高危人群”(也就是比其他人更容易得糖尿病的人群)更是要定期体检。

什么是“高危人群”?

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

(1)年龄≥40岁;

(2)有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升高、餐后血糖升高或两者同时存在)史;

(3)超重(BMI≥24 kg/m 2 )或肥 胖(BMI≥28 kg/m 2 )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 cm,女性腰围≥85 cm);

(4)静坐生活方式;

(5)一级亲属中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

(6)有妊娠期糖尿病史的妇女;

(7)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

(8)血脂 异 常 [ 高 密 度 脂 蛋 白 胆 固 醇(HDL-C)≤0.91 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治疗;

(9)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

(10)有一过性类固醇糖尿病(激素引起血糖升高)病史者;

(11)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或伴有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临床状态(如黑棘皮征等);

(12)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和(或)抗抑郁药物治疗和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药)治疗的患者。

在上述各项中,糖尿病前期人群中心型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高危人群。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怎么筛查?通过测空腹血糖和任意时间点的血糖,空腹血糖≥6.1 mmol/L或任意点血糖≥7.8 mmol/L时,建议行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和糖负荷后2 h血糖)。

2型糖尿病的二级预防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大于6.1mmol/L,小于7.0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小于11.1mmol/L)可以选择药物(通常是二甲双胍或阿卡波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对于新诊断、年轻、无并发症或合并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及早采用严格的血糖控制,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对于没有明显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但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需采取降糖、降压、调脂(主要是降低LDL-C)及应用阿司匹林治疗,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糖尿病   收缩压   病史   腰围   并发症   血糖   肥胖   糖尿病患者   心血管疾病   药物   患者   人群   危险   因素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