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肥胖的深层原因,学习古人的肥胖症食疗方

咱们今天的话题是养生与肥胖的关系。为朋友们从中医的角度来解析肥胖产生的根源,一起找到解决肥胖的正确方法,同时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挖出肥胖的深层原因,学习古人的肥胖症食疗方

一、肥胖和痰湿、气虚的关系

1、元朝医家朱丹溪首次提出“肥人多痰”、“肥人多气虚”、“肥人多寒湿”的理论,即痰、湿、虚是肥胖症的最主要病机,为后世肥胖症的治则开创了先河。
(1)由于形体过于丰盛,全身四肢百骸内脏器官多处于气虚状态,以致身体笨重,行动迟缓,动辄气促。
(2)气虚不能运化、输布水液,则易生水湿痰饮,导致肥人多痰湿。根据其理论观点,朱氏提出用二陈汤加参、芪、归、术、银花、连翘等来治疗本病。
(3)后世医家傅青主进一步指出妇人更易患肥胖,原因就是痰湿停积日久、有助膏脂的形成,与其“恣食厚味”有关。

2、清朝医家陈士铎从朱丹溪的“肥人多痰”的观点进一步指出,肥胖多痰的根本原因是气虚。主要是脾气亏虚,不能运化水谷,导致痰湿内生,湿浊积聚,促使血中脂质增加。而同时代另一医家何梦瑶则在《医碥》中提出“肥人气滞必挟痰”,主张用二陈汤加枳壳、香附,重者加苍术、白芥子,来治疗本病。
3、“湿从内生,必其人膏粱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面白而肥,肌肉柔软”。清朝医家叶天士详细阐述“肥胖多湿”的理论,提出内湿产生的主要因素,认为过食膏粱甜腻、厚味肥甘、酒醴汤茶、生冷瓜果,均可导致精微物质过剩,化为脂液而引起肥胖。其中,饮食不节是肥胖形成的重要原因。

挖出肥胖的深层原因,学习古人的肥胖症食疗方

二、分析肥胖的脉象

管玉衡的《诊脉三十二辨·辨肥瘦脉异》:“瘦人脉健,肥人脉沉。瘦人多火,故脉健。肥人多湿,故脉沉。”清朝医家管玉衡认为,肥胖症主要表现为沉脉,其原因在于湿浊凝滞脉气于内

三、肥胖的食疗

1、赵彦晖在《存存斋医话稿附录吴山散记》提到:碘质有改进人体新陈代谢,减少蓄积脂肪,以治肥胖病之效。海藻、昆布(鹅掌菜)、海带皆富含碘质,故以昆布、海藻煎汤代茶,海带、海蜇作肴佐餐,乃减肥之简便单方也。
2、清朝医家赵彦晖首先提出用昆布、海藻煎汤代茶,海带、海蜇烹调作菜治疗肥胖症,依据是碘能减少脂肪蓄积,而上述四种中药均含有丰富的碘,这是有史以来首次记载肥胖症的食疗处方。

挖出肥胖的深层原因,学习古人的肥胖症食疗方

四、肥胖的治疗原则

程文囿在《医述·治法》说:“肥人之身,以火为宝”。清朝医家程文囿认为肥人大多阴气盛、火气衰,阴气盛则多湿、多痰,而湿、痰又可导致多种疾患。人身的真阳之气能蒸化津液,驱散痰湿,故对肥胖之人尤为珍贵。
因此,补气壮阳是肥胖的治疗原则,这是有史以来最早的文献记载。

五、养生与肥胖

王三才《医便·饮食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养内者恬淡脏腑,调顺气血,使一身之气流行中和,百病不作。养外者恣口腹之欲,极滋味之美,虽肌体充腴,容色悦泽,而酷烈之气内蚀,脏腑形神虚矣”。
明朝医家王三才认为肥胖不利于养生。虽然肥胖者的肌肤润泽,但长期进食肥甘厚味之物,可引起各脏腑功能减退,最终妨碍养生。强调养生的关键是养内,而不是养外。

总结要点:

摆脱肥胖的根本在于改变自己的体质,通过中医调理气血失衡的状态改善五脏六腑的功能增强运化痰湿的能力,同时结合食疗药膳的日常养护,合理运动帮助改善气血瘀滞和痰湿气虚的体质,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决心和耐力,才能重回健康体态,体验轻松人生!

挖出肥胖的深层原因,学习古人的肥胖症食疗方

关注,让爱心延续

转发,让爱心传播

点赞,让爱心闪亮

有问题,欢迎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肥胖症   肥胖   汤加   厚味   昆布   海蜇   医家   生冷   脏腑   阴气   瓜果   海藻   海带   挖出   食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