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视频加载中...

我们给各位前辈师兄师姐准备了完整的视频

《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张震老讲课的文字版,方便各位前辈师兄师姐阅读


各位关心中医学术的女士们、先生们、同学们,大家好,我们上一次讲到中医气中的经气。


“经气”就是经络之气要使针灸的疗效好有一个关键,就是我们的针行了手法后要得“气”。要是病人只感到疼痛说明行针没有得气;要是病人感到微微的酸,说明得了一点气;要是感到涨也就得了一点气;要是感到麻,就说明真正地得气了。这得气最好的情况是麻的感觉不只在一个点上还要有放射感放射到身体“出问题”的地方。比如说腰痛,针灸治疗腰痛常用的穴位在膝关节内侧面横纹的中央,这里叫委中穴。要是在委中穴行针,病人有麻的感觉且往腰部放射,那么患者腰痛的情况会立刻减轻。这就视为经气被激活了,得气了,而且“气至病所”。还有牙疼的患者,在合谷行针,如果患者感到一阵麻感,同时麻感沿着上臂的外侧内缘向上延伸,牙疼就会减轻。这就是“得气了”。行针时有麻的感觉且是一条线的发麻,这条看不见的线就是经络。

《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里非常突出的一种规律。曾经有人认为中医的经络是凭空想象的于是就有后人用组织学、解剖学上来寻找经络的根据。找来找去都没有找到经络,只找到血管和神经组织,而经络与神经、血管不是一码事。后来有人说找到了。在1954年左右朝鲜有一位组织学、解剖学的教授叫金凤汉他说他找到了经络是一些小体、小管、管状的小体样的组织形成的经络系统。金凤汉把在实验中发现的小体命名为凤汉小体,把发现的管状结构命名为凤汉管。但是其他人尝试重复实验后并没有发现切实的证据,也都做不出相同的结果,推翻了金教授的发现。最后金凤汉教授自尽了。实际上关于经络研究了很久,研究认为经络在活体上才有。当生命结束以后,在死体上做解剖是做不出来的,在组织形态学方面找经络是找不到的。经络是一组功能系统,现在把它认为是信息流、能量流、物质流,这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但是经络存不存在?是存在的。有些经络敏感的人,刺激他主要的穴位,他就是有放射的感觉。行针后让他描绘出的感觉,基本上与传统的经络系统描述是吻合的。所以这是什么现象?


过去认为动物组织学、解剖学找不到经络,所以经络是无稽之谈,但是针灸的确能够治病。人体有很多穴位和经络每一条经络古人认为是“属一个脏,络一个腑”或者“属一个腑,络一个脏”。比如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所以为什么咱们说肺与大肠相表里,为什么手太阴肺经就接着手阳明大肠经,就是这个道理。宋代有一位针灸学家叫王唯一,他做出了针灸铜人模型经络穴位图,那他是怎么做到的?是通过他的临床实践当中发现的规律。那么按现在的看法,我们就应该把找不到经络但针灸能治病这类现象看作RWE。RWE,Real World Evidence,叫真实世界的证据。最近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进行了反思,说这个科不科学并不完全决定于动物实验,它不一定在形态学方面有明显的显示。经络找不到,但是针灸已经用了几千年了,它就是管用的,它就能治很多病。我当年在医院里面做临床的时候,每个礼拜我会抽一天作针灸,住院的病人同时用针灸和中药治疗,效果非常好。

《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那么说起来,针灸是怎么传遍到全世界的呢,是因为当年满清王朝时代的驻云南领事馆的一位领事,他叫“苏里哀”。这人虽然是领事,但他很愿意学习中华文化,学习汉语,学习针灸。然后他把《针灸大成》翻译成法文,就把针灸带到法国去,在欧洲传播开来。现在我们云南中医药大学有个博物馆你们有没有参观过?都参观过了吧。有这么一个“西学中”的展厅,是一个以“东学西鉴”为主题的展厅。展厅里有苏里哀当年在昆明领事馆穿的衣服;有一些他当时在法国做针灸时,用的一些针具。


《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那么针灸想要效果好就要利用经络之气。中医有个传统观念,认为人体感觉任何地方疼痛是气血经络不通畅,叫“痛则不通通则不痛”。那是什么东西不通?就是经络气血循环受到的阻碍。当经络气血循环受到的阻碍,经气就与阻碍的病邪进行搏斗,于是引起强烈的反应,这就是疼痛。所以行针后,得了气,经气一通,疼痛就减轻或者消失了。这是立竿见影的。

经络本身有一个定义。“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它不单与内脏有联系,还与皮肉筋骨都有联系的,所以针灸是中医的一个特色和优势。那么针灸要发挥作用必须要通过经气的活动。因为正常人的经气是,整个经络里营血循环,整个的经气的运行都处于顺畅的情况。这样人的功能活动才会正常了,否则就会出现很多异常的情况,带来痛苦。

针灸做得好的、炉火纯青的、高水平的针灸老专家,它们的针灸疗效是很显著的。像我的老师吴棹仙,是成都中医大学老教授中最知名的教授,曾经在上世纪50年代给毛主席献“子午流注环周图”的老先生。他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我和吴老学习针灸的时候就发现,他的针灸和一般针灸是不一样的。首先就是他的针具,有大大小小粗粗细细的针,还有的像锥子这么粗的马含铁制作的针具。其次他是用“子午流注苍龟探穴”之法,定时开穴,定时进针。吴老给病人诊断了以后,和病人约好某一天的几点几分必须准时到。病人准时到了以后,吴老就为病人行针,行针是行得“老阴数、老阳数”,并且口中念念有词。病人的病要是属于热性的病,他就用“透天凉”的手法;寒性病就用“烧山火”的手法。当时的成都市中医院中医科的廖斌蒲也用这个手法。经他们找到奇穴经穴应用手法行针后,病人觉得一股气直达病所,疼痛减轻了。要是红肿热痛的病,应用手法后会感到一股凉气直达病所,红肿热痛就减轻了;要是寒性病就会感到热气直达病所。还有一位我的老师叫赵元璋。我跟着赵老一起查病房时候,他会叫我给他拿一个酒精灯并且点燃,他看了病人以后,就用指灸的方法治疗,不是用艾灸,是用指灸。他会用右手食指在酒精灯上烤,找准穴位之后就用指灸,病人会觉得的穴位处有一股热气往里面透,甚至于病人的皮肤会发红,好像轻微的灼伤,但是赵老的手指是安然无恙的,病人的疼痛也减轻了。所以针灸经络、针刺灸法是很了不起的。我本来是个西医,我在老云大医学院学习了6年的西医,做了三年的住院医生,然后被选拔到卫生部主办的全国第一期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我们很有幸能向蒲老蒲辅周学习,可惜只学一个学期他就被调到中国中医研究院去了。现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老班底,大部分都是由四川调过去的,他们那都是古色古香,古典的,纯而又纯的中医。

《疏调云讲堂》第三十五期 中医气机理论(四)

吴棹仙


我们之前说经气很重要。经气应该保持正常的运行流通,一旦它处于不正常的状态,处于休眠状态,我们就可以用针刺激活它,让它发挥作用。


今天就讲到这儿,下次我们再找机会继续和大家讲中医的气,气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十分丰富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委中   小体   中医   组织学   腰痛   解剖学   穴位   经络   讲堂   针灸   手法   病人   疼痛   教授   理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