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调节气谈》谷雨

《疏调节气谈》谷雨

视频加载中...

我们给各位前辈师兄师姐准备了完整的视频


《疏调节气谈》谷雨

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张震老讲课的文字版,方便各位前辈师兄师姐阅读


各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们继续和大家讨论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我们要如何维护健康,怎么样适应自然界气候环境的变化,使我们身体维持健康等问题。


之前我们把春季的前5个节气都讲了,那么最后一个节气叫做谷雨。谷雨是春季最末的节气,标志着春天就将要转入夏天,所以你们能看到谷雨之后15天就是立夏了。那么谷雨是什么意思呢?因为五谷要丰登就必须有足够的雨水来加以灌溉,古代完全是靠天吃饭的,不可能人工灌溉,那是做不到的;所以古时候的人就可以通过谷雨期间的降雨情况来初略判断今年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要是谷雨前后不降雨就会形成春旱。像昆明地区现在已经有春旱的征兆了,昆明立春以后基本就没有下过雨。

《疏调节气谈》谷雨


五谷需要雨水的滋润人体同样也离不开水分。那么这个时候按理说应当要有足够的补水,就是要适当的喝水,尤其像昆明这样的气候,整个春季是十分的干燥的。当然我们吃的食品里面含有一定的水分,但这个水分是有限的,所以单靠吃食品来补水是不够的,我们需要适当的多喝水。对北方来说还要防一招,防什么呢?防湿气的侵蚀。因为如果清明以后开始降雨了,那么空气里面湿度就增大了,湿度增大对人的脾的功能很不利,而春季又是肝气比较盛的时候,肝气比较盛的时候容易使脾的功能受到抑制。这用五行说解释就是木克土,“己所胜克其所不胜”。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应吃一些健脾的药,最理想的就是山药了,同时也要使人体能够保持足够的水分。除了适当的多喝水和吃一些健脾的药而外,我还建议喝喝谷雨汤。

谷雨汤是什么呢,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这是清代一个最著名的温病学家吴瑭(字鞠通)拟定的一个处方中医的四大经典,有《黄帝内经》,有《伤寒论》,有《金匮要略》,还有就是《温病条辨》。《温病条辨》就是吴鞠通写的。温病学说是在清代才形成的一种感染性流行病学的学说,这个温病学体系有三个值得一提的人物一个就是叶桂(字天士)一个是王士雄(字孟英)还有一个就是吴鞠通叶天士提出了卫气营血辨证,叶氏温病学说就是卫气营血的辨证,但是他的卫气营血辨证只是寥寥的几个字,没有成一个完整体系,也没有一个专著,是他的学生整理记录下来之后再由他人慢慢的完善才形成的温病学体系。叶天士提出了“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这当中有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等辨证。王士雄写了一个温病学说的著作,叫《温热经纬》但是没有吴鞠通写得那么完整。吴鞠通写的《温病条辨》是模仿《伤寒论》的笔法,一条一条的。因为《伤寒论》的那个时候还没有纸,古时候写这个重要的文书、皇家的文书是写在缣帛和竹简上。所以你看马王堆汉墓发掘出来的文物,有简和丝绸这些,没有纸。在竹条上是写不了太多字的,所以你看《伤寒论》的写法是一条一条的,每一条字数不多。那么吴鞠通除了完成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而外,他还拟定了一个处方,就是谷雨汤。

《疏调节气谈》谷雨


谷雨汤里边既有药品又有食品,是一个食药两用的处方处方里边有鸭梨、有荸荠(荸荠在四川叫菩荠)、有藕、有麦冬、有芦根等。鸭梨有润肺的作用;荸荠有健脾的作用;麦冬有养阴清心的作用;藕既有健脾作用也有养阴的作用(藕是生在水潭里边,从法象药理学来说它能滋阴也能健脾);芦根能够清胃热。这个药方提倡在谷雨这天服用,中午吃一次,下午吃一次,就不用再吃了。有健脾益阴,健脾养阴,滋益的作用。当然在江浙一带,还有老百姓在谷雨这天做吴鞠通的谷雨汤来喝。为了使谷雨汤味道更好、还加强健脾作用,应该加上甘蔗汁。把甘蔗的汁水榨出来,放在谷雨汤里一起喝会更好。谷雨汤本身是就没有苦味(芦根不苦,麦冬也不苦,藕也不苦,鸭梨有甜味,荸荠有甜味),加点甘蔗汁就可以增加甜味使之更爽口。除了江浙一带的其他地方就很少喝谷雨汤了,那么也不妨我们在谷雨这天做点吴鞠通的谷雨汤喝喝,我认为这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好处的。

《疏调节气谈》谷雨

谷雨汤


整个的春天从立春起一直到谷雨为止都属于春三月,这是发陈之季。那么这段时间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比较旺盛,我们应该吃一些对身体有营养的食品但是也不能过多的吃,多吃会损伤脾胃。反正饮食要合理,不但春季要合理,夏季、秋季、冬季的饮食也都要合理,但总的有一个原则,“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除了饮食以外,生活起居也要配合季节的变化来进行适应,这样子才能够对健康起到维护的作用。所以中医提倡的摄生保健,它是有一个系统论的思想,就是人和周围环境是有紧密的联系的。那么周围环境当中最容易变化的就是季节气候的变化,这个时候人体必须要主动的适应,这样才能够使人体本身的阴阳平衡协调。“阴平阳秘”就能够达到健康的状态,如有任何一方面出现了偏颇,这都不行的。所以中医的养生是个特色,强调人必须要主动的适应季节变化,这个在西方的养生观念里是没有的。中医的保健观念里还有一个观念就是人与社会环境也要适应,怎么适应?叫做“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中医认为人是离不开社会的,社会环境对人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尤其在精神层面里。所以我们不单要适应自然环境,而且还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我们与社会就能适应了。一旦适应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必然身体就健康少病了。一旦与环境发生矛盾,不能够协调,这对身体就很不利了。

《疏调节气谈》谷雨


我们今天就讲到这儿,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谷雨   芦根   伤寒论   鸭梨   麦冬   荸荠   昆明   节气   学说   处方   水分   春季   中医   身体   作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