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虚分不清阴虚和湿热,误服六味地黄丸会适得其反,甚至加重病情

当出现腰酸乏力,潮热盗汗,口干口渴的症状后,很多人认为自己是肾阴虚,会自己买点六味地黄丸补补肾,殊不知第一步就做错了。因为如果辨证错误,再好的药也不能发挥作用,甚至起到相反的副作用,更何况六味地黄丸并不是治疗肾虚的首选。

那是因为真正的肾虚,服用六味地黄丸的机会并不多,一是病机不对,二是剂量不够。

古代治疗肾虚腰痛用的经典方剂是八味肾气丸(现代叫桂附地黄丸),是一个真正温补肾阳的方子。而六味地黄丸是在肾气丸的基础上去掉了补阳的附子和肉桂,方子就变成纯滋阴的了。说到六味地黄丸的出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话说宋代儿科大家钱乙和弟子阎孝忠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按张仲景八味肾气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你看对吗?”这位大夫听了,连声道:“钱太医用药灵活、酌情变通,佩服佩服!”弟子阎孝忠赶紧把老师的话记载下来,后来又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从此钱乙所创制的“六味地黄丸”流传下来。

因为小儿是纯阳之体,所以不宜温阳,而用滋补肾阴的药物治疗,况且小儿剂量多减半;而成人阳气渐衰,如果还是单纯滋阴只会让阳气越来越少,更不用提补肾“壮阳”的事了。

有人会说,我的症状就是阴虚的症状啊,你看我有“潮热,盗汗,口干口渴,腰酸乏力,小便还短黄”都是阴虚的症状啊。我说阴虚只是一个“背锅侠”,真正的病机其实是湿热。

因为阴虚和湿热都会出现口干口渴,潮热盗汗,腰酸乏力等症状,单靠这些症状两者是很难分辨清的。那么两者该如何区分呢?

除了上述共同的症状以外,阴虚之人往往体型比较瘦,或见两颧潮红,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而湿热之人体型多偏胖,大便多溏泄,粘马桶,臭不可闻,小便短黄,多伴腥臊味,舌体胖,舌色红,舌苔黄厚腻,舌面布满瘀点瘀斑,脉多弦滑。

阴虚为虚证,湿热为实证,如果是湿热证误服了六味地黄丸只会加重湿热的症状,结果自然是越吃越重了。

肾虚的发生多因年老体衰,肾精不足;或房事过频,耗伤肾精;或频繁手淫,肾精亏虚。这些情况肾阳虚者占十之七八,另外一部分还要鉴别阴虚和湿热才行。所谓“虚劳腰痛,小便不利,八味肾气丸主之”。真正的肾虚,肾气丸才是“补肾壮阳”的正方,现在多用桂附地黄丸或者金匮肾气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湿热   附子   方子   阳气   肉桂   滋阴   腰痛   适得其反   剂量   口渴   太医   乏力   小儿   病情   口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