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不好身体会变差?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快来看看吧

心情好可能不会身体好,但心情不好却可能会积郁成疾,这其实是人的情志影响了身体健康。所谓情志,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等七种情绪,情志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理论是在“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等古代经典思想基础之上形成的,有较强的科学性、指导性和实用性。情志养生自古就有,它可以避免不良情绪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从而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和各脏腑组织生理功能的进行,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古人是如何理解情志养生的!

心情不好身体会变差?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快来看看吧

道家情志养生观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是中国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

老子认为,精、气、神是人生三宝,啬神、啬精、啬气,才能神全、精充、气足。正所谓厚积薄发,积蓄了充足的精气神,不仅能加深一个人的德行修为,也能令人正气充足,避免外界各种邪气的侵袭。

心情不好身体会变差?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快来看看吧

老子在治国理政观念中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外表干净,内心质朴,减少个人的私心与欲望,才能保持内心的干净与清明,这不仅应用在治国当中,也是生活中的养性之本。拥有了知足常乐、随遇而安的质朴心态,才能不被不良的欲望所左右,不为外物所惊扰,才符合自然规律。

儒家中庸之道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中庸之道是儒家基本的方法论原则,中庸之道有用中、执中、中和及平常、普遍之道等含义。中医基础理论中虽然没有直接引用“中庸”这个名词,但其思想内涵已经深入且广泛地应用于中医之中。《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有云:“阴平阳秘,精神乃冶。”阴阳保持平衡的状态,阴与阳都不能过度和不及,这其实就是一种中庸的状态。

心情不好身体会变差?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快来看看吧

情志的过激是造成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大怒则形气绝,血菀于上,使人薄厥”,这就体现出情志过度可导致疾病,它的治疗原则就需要调整过度发生的情绪,恢复到中和状态,而情志养生需要保持这个中和的状态。所以说中庸思想对中医情志养生的影响极深,只有保持阴阳平衡,情绪平和不可过激,才能更好的养生。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养生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中提出的“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高下不相慕”等内容都是情志养生的体现。

心情不好身体会变差?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快来看看吧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指出五脏精气是情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素问·举痛论》又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指出气血运行可以被情志影响。《内经》中指出,在情志方面,要做到不争不抢,与人和善,懂得变通,这样才能保持情志的和畅通达。长期稳定在这种状态,可以消除各种贪、癫、痴等不良情绪的影响,继而达到身心健康的养生目标。


我是坚持为大家科普医学知识的于春泉医生,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帮忙关注或点赞,也可以转发给您的家人或朋友观看此文,谢谢了!

心情不好身体会变差?古人是如何理解这一说法的?快来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黄帝内经   见素抱朴   儒家   素问   中庸之道   道家   中庸   质朴   中国   阴阳   老子   中医   情绪   说法   不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