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文|醉美团队

春晚,起源于1979年,于1983年登上荧幕,从此成为几代国人除夕夜必不可少的一道“家常菜”。

但实际上,早在1956年,一场史无前例的“春晚”便已登上历史舞台。

虽然此时新中国成立仅7年,但随着社会生活逐渐安定,抗美援朝的烽火烟消云散,一切的美好,正渐渐走来。

因此,这场由中央新闻制片厂录制了汇集全国各界精英的《春节大联欢》,成为了新中国走向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见证。

当时的电视离普及还甚远,并不能实现全国直播,所以只能以电影纪录片的形式进行播放。

在这部电影纪录片中,老舍、巴金、梅兰芳、侯宝林、钱学森、华罗庚、郭沫若等多位各领域代表人物均一一出场。

在临近辛丑年(牛年)春节之际,我们借着这个故事,重新回味下大师们的年味和乡愁,寻找他们与汾酒的故事。

过年依旧写作的巴金

“书桌放在窗前,每天我坐在这里,望着时光悄悄地走过去。看着,看着,又到了年终的时候。我的心海里涌起了波涛。”

这段文字,来自巴金的《过年》。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在巴金的另一部作品《家》里面,描写了高公馆过年的情景,诚如巴金所说:“许多场面都是我亲眼见过或者亲身经历过的。”

在巴金笔下,豪门大户的年节乃是喜庆包裹着的旧制度的腐朽和“吃人”的盛筵。当然,这描写的是旧时代。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巴金故居

自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上海徐汇区武康路113号的一幢三层小洋楼里。在这里,他完成了《创作回忆录》《往事与随想》《长夜》等译作及小说。

1964年8月,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的巴金到大寨参观访问。8月22日,前往山西杏花村汾酒厂参观,受到全厂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和热情款待。

巴金也写下了“酒好人好工作好,参观一回忘不了”,回应汾酒的“人好、酒香”。

除夕夜,鲁迅收到了新年礼汾酒

现当代文学大家里,鲁迅是一个“另类”,因为他不太喜欢“过年”。他曾在文章中写到:“我不过旧历年已经二十三年了”。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鲁迅

青年时期的鲁迅,也确实是不喜欢过年的,在北京任职时,他或许大致是这样过年的: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一是和几个同乡好友聊天喝酒,叙旧侃谈;二是白天会过朋友后,在绍兴会馆住处“夜独坐录碑,殊无换岁之感”;三是大门不出,干脆睡懒觉至大年初一午后二时;四是埋头译著笔耕,打发时光;五是与后去北京的二弟周作人等逛厂甸,淘古玩。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今天再来看,当时的鲁迅颇有些“北漂”的感觉。尽管他对春节没有多少热情,不过一旦有了汾酒,鲁迅就会露出“喜欢的样子”。

《鲁迅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星期休息,冀君贡泉送汾酒一瓶。”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鲁迅北京旧居西城区砖塔胡同84号院(图源:北京鲁迅博物馆)

鲁迅在北京工作的经历,让习惯了绍兴黄酒的他喜欢上了汾酒的清香。冀贡泉曾回忆,鲁迅虽为绍兴人氏,却独喜喝汾酒。

冀贡泉老家在山西汾阳,和鲁迅是同事,也知道他喜欢喝酒,于是经常带山西特产汾酒给他。

众所周知,鲁迅善饮。1935年除夕,鲁迅收到的一份年礼就是汾酒,别的礼物不收,而对于酒,尤其是山西的汾酒,他是来者不拒的。

郭沫若,春节写春联

1912年,郭沫若春风得意,从成都回到了四川的沙湾过春节。

背负绥山、面对沬水(大渡河)的沙湾,因“灵山秀水、沙岸湾环”而得名。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郭沫若为杏花村汾酒厂题写的厂名

在郭沫若老家,亲友邻里之间常常是要互赠礼品的,被称作“馈岁”,礼品大都是稻米的加工品,米花糖、稻米做的发糕,糯米做的粑、枕头粑等。

当然,邻居们最喜欢的还是郭老写的春联。其中,有一副写的是: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上联:

故国同春色归来

直欲砚池溟渤笔昆仑

裁天样大旗横书汉字

下联:

民权如海潮暴发

何难郡县欧非城美奥

把地球幅员竟入版图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在今天郭沫若旧居的正门上,有一块写着“贞寿之门”的匾额。二门门楣上又有一块匾,写着“汾阳世第”。之所以写有“汾阳”,同郭沫若的家族史密不可分。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郭沫若故居

据说,郭沫若是唐代山西汾阳王郭子仪的后代。在位于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郭沫若旧居里,至今还挂着“汾阳世第”的黑底金字牌匾,少年时代的郭沫若也曾在课本上自署“汾阳主人”。

郭沫若不仅自己善饮,还善于把酒渗透到他的作品中,他创作的一系列的历史剧中,常常离不开酒。1941年底创作的话剧《棠棣之花》第二幕,就是在汉阳桥畔的酒家里展开的。

1965年的12月,郭沫若第一次踏上汾阳的土地,在汾酒厂,他不仅认真看了汾酒生产的全过程,还饶有兴趣地说要做一回汾酒厂的“包装工人”。

在车间老师傅的带领下,郭老认真地铺平一张纸,包好了酒,但不是很满意,又包了一个,稍好一点,第三个已经完全符合要求了。

最后,他一口气包装了8瓶酒,并表示,“喝酒人要想到做酒人的辛苦。你们的酒远销五大洲,为国争了光,谢谢你们了。”

后来,郭沫若还写了一首诗《七律·访杏花村》: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杏花村里酒如泉,解放以来别有天。

白玉含香甜蜜蜜,红霞成阵软绵绵。

折冲樽俎传千里,缔结盟书定万年。

相共举杯酹汾水,腾为霖雨润林田。

关于除夕与酒,这是巴金、鲁迅、郭沫若的回忆

巴金、鲁迅、郭沫若等大家,犹如这个时代里熠熠生辉的巨星一般,帮我们找回了逐渐远去的年味,也照亮了前行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郭沫若   鲁迅   汾阳   杏花村   沙湾   巴金   年礼   绍兴   稻米   旧居   除夕夜   山西   除夕   北京   春节   喜欢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