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宪问第十四14.14

14.14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臧武仲,姬姓,臧氏,名纥,因祭鲁孝公之祀,被尊称“臧孙纥”,鲁国大夫,“武”是谥号,仲是兄弟排行“老二”,《谥法》:“刚强直理曰武”,如孟武伯。

  猛一看“以防求为后于鲁”和“不要君”,不得要领,不知所云。“防”,是臧武仲作为卿大夫的封邑,诸侯有国,大夫有邑(家),有属于自己的土地、税赋、武装。”以”,依靠、倚仗。“求”,要求。“为后”,即“立后”,国立储君是为后,邑(家)立“储大夫”也是为后,意思就是指定自己家族的接班人。“不要君”,“要”乃“要挟”之意,不要君是说没有要挟君主之实。“以防求为后于鲁”,意思是“倚靠自己(强大)的防(邑)要求鲁君同意立自己子嗣承继自己的士大夫之位”。

  《论语注疏》:此章论臧孙纥要君之事。防,武仲故邑。为后,犹立后也。武仲据防邑求立后于鲁,他人虽曰武仲不是要君,吾不信也。言实是要君。

  孔安国说:为后,立后也。鲁襄公二十三年,武仲为孟氏所谮,出奔邾。自邾如防,使为以大蔡纳请曰:“纥非能害也,知不足也。非敢私请。苟守先祀,无废二勋,敢不辟邑!”乃立臧为。纥致防而奔齐。此所谓要君。

  孔安国所说的“鲁襄公二十三年,武仲为孟氏所谮,出奔邾”,此及下文“致防而奔齐”,皆出《春秋左氏传》。《左传》中记载:“季武子无適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访于臧纥,纥为立之。”公弥即公鉏也。“孟孙恶臧孙,季孙爱之。孟氏之御驺丰点,好羯也。孟庄子疾,丰点谓公鉏:‘苟立羯,请雠臧氏。’孟孙卒,遂立羯。孟氏闭门,告于季孙曰:‘臧氏将为乱,不使我葬。’季孙不信。臧孙闻之,戒。冬十月,孟氏将辟,籍除于臧氏。臧孙使正夫助之,除于东门甲,从己而视之。孟氏又告季孙。季孙怒,命攻臧氏。乙亥,臧纥斩鹿门之关以出奔邾”。孔安国说“自邾如防,使为以大蔡纳请”,《左传》记载:“初,臧宣叔娶于铸,生贾及为而死。继室以其侄,穆姜之姨子也。生纥,长于公宫。姜氏爱之,故立之。臧贾、臧为出在铸。臧武仲自邾使告臧贾,且致大蔡焉,曰:‘纥不佞,失守宗祧,敢告不吊。纥之罪不及不祀,子以大蔡纳请,其可。’贾曰:‘是家之祸也,非子之过也。贾闻命矣。’再拜受龟,使为以纳请,遂立为也。臧孙如防,使来告”。杜预曰:“大蔡,大龟”。言“纥非敢害也,知不足也”,亦出自《左传》,言使甲后己,但虑事浅耳。云“非敢私请”者,言为其先人请也。云“苟守先祀,无废二勋”者,二勋,文仲、宣叔。云“敢不辟邑!乃立臧为。纥致防而奔齐。此所谓要君”者,据邑请后,故孔子以为要君。

  《论语集解》:要,平声。防,地名,武仲所封邑也。要,有挟而求也。武仲得罪奔邾,自邾如防,使请立后而避邑。以示若不得请,则将据邑以叛,是要君也。范祖禹说:要君者无上,罪之大者也。武仲之邑,受之于君。得罪出奔,则立后在君,非己所得专也。而据邑以请,由其好知而不好学也。杨时说:武仲卑辞请后,其迹非要君者,而意实要之。夫子之言,亦春秋诛意之法也。

  孔子在14.12曾经夸臧武仲有“知”,具备“成人”的优秀品质之一。但一向责备贤者的孔子,肯定不会放过臧武仲的“大节”,“立后”权责在国君,作为卿大夫“为后”,虽然口口声声说自己没有据封邑的势力要挟国君,但事实上已经形成“僭越”。所以孔子说不相信臧武仲没有“要君”的企图。但是不是冤枉了臧武仲了呢?只有天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论语   国君   继室   东门   封邑   平声   僭越   孔子   注疏   夫子   谥号   子嗣   左传   大夫   春秋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