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宪问第十四14.8

14.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这句话孔子提到了四个人,裨谌(pi chen)、世叔、子羽、子产,都是当时郑国大夫。他们在一条流水线上干活,分别负责国家命令的文字草创、讨论、修饰、润色工作。孔子说这个有何用意?或者说《论语》记载这个有何意义?先来看文献。

  《论语注疏》:此章述郑国大夫之善也。“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者,裨谌,郑大夫也。命,谓政命盟会之辞也。言郑国将有诸侯之事,作盟会政命之辞,则使裨谌草适野以创制之。“世叔讨论之”者,世叔,即子大叔,郑大夫游吉也。讨,治也。裨谌既造谋,世叔复治而论之,详而审之也。“行人子羽修饰之”者,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亦郑大夫也。世叔既讨论,复令公孙挥修饰之也。“东里子产润色之”者,东里,郑城中里名。子产居东里,因以为号。修饰润色皆谓增修使华美也。既更此四贤而成,故鲜有败事也。案彼《左传》云:“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大叔美秀而文,公孙挥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大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是也。云“行人,掌使之官”者,《周礼·秋官》有大行人、小行人,皆大夫也,掌诸侯朝觐、宗庙会同之礼仪及时聘间问之事,则诸侯之行人亦然,故云掌使之官,谓掌其为使之官也。

  《论语集解》:裨,婢之反。谌,时林反shin。裨谌以下四人,皆郑大夫。草,略也。创,造也,谓造为草也。世叔,游吉也,春秋传作子太叔。讨,寻究也。论,讲议也。行人,掌使之官。子羽,公孙挥也。修饰,谓增损之。东里地名,子产所居也。润色,谓加以文采也。郑国之为辞命,必更此四贤之手而成,详审精密,各尽所长。是以应对诸侯,鲜有败事。孔子言此,盖善之也。

  孔子以出台国家盟会政命为例子,赞美郑国四个大夫之间精诚合作,对工作精益求精,从一个侧面来反映出郑国的政治机构运转顺畅,良臣贤臣各得其所,值得各国君主及士大夫们去借鉴学习。

  如果你是裨谌、世叔、子羽、子产中所任职角色中的一位,你能尽心尽力做到如同他们那样吗?YES OR NO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论语   周礼   公孙   世叔   孔子   注疏   贤臣   宗庙   辞令   里子   诸侯   大叔   大夫   行人   国家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