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宪问第十四14.35

14.35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公伯寮,公伯氏,名寮(《史记·仲尼子弟列传》作“僚”,一作“缭”),字子周,孔子弟子,与子路同做季氏的家臣。子路,孔子著名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季孙,鲁国正卿季孙氏,时为季平子。子服景伯,鲁国大夫,姓子服,名何,景是谥号,伯是兄弟排行老大。愬(su四声),谮(zen四声)也,诬陷、中伤。句中“夫子”指季平子。肆,陈尸也,言欲诛寮。

  孔子弟子中也有败类,公伯寮就是其中的一位。公伯寮和子路同做季平子的家臣,公伯寮到季平子那里恶意中伤子路,子服景伯知道了消息,前来向孔子报告。子服景伯让孔子放心,说季平子固然会听信于公伯寮而怀疑子路,但子服有能力把公伯寮诛杀于市朝之上。孔子听了,感慨小人之言亦能惑乱君子之行,说道:大道之行,凭天由命,区区一个公伯寮,能耐“天命”几何呢?

  孔子的“天命”观或曰“命”观极强,在人力所不及时,孔子相信有超人力的外在力量会“主持正义”。这是一种信仰,虽然没有具体的教义和教旨,如果给这种信仰起个名字,大抵应该叫“天命教”:参天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做人当如北辰,有恒,有道,有德,为仁。

  对此句,谢良佐说:“虽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

  朱熹说:谓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

  《论语注疏》: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马融曰:“愬,谮也。伯寮,鲁人,弟子也。”)子服景伯以告,(孔安国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告,告孔子。”)曰:“夫子固有惑志,(孔安国曰:“季孙信谗,恚子路。”)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郑玄曰:“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疏]:此章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也。“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者,愬,谮也。伯寮、子路皆臣于季孙,伯寮诬子路以罪而谮于季孙也。“子服景伯以告”者,以其事告孔子也。“曰:夫子固有惑志”者,夫子谓季孙。言季孙坚固已有疑惑之志,谓信谗恚(hui四声,怨恨)子路也。“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者,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景伯言,吾势力犹能辨子路之无罪于季孙,使之诛寮而肆之。“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者,孔子不许其告,故言道之废行皆由天命,虽公伯寮之谮,其能违天而兴废子路乎!注“伯寮,鲁人,弟子也”,《史记·弟子传》云:“公伯寮字子周,鲁人,愬子路于季孙者。”注“孔曰:鲁大夫子服何忌也”,案《左传》哀十三年:“吴人将以公见晋侯,子服景伯对使者,吴人乃止。既而悔之,将囚景伯。景伯曰:‘何也立后于鲁矣。’”杜注云:“何,景伯名。”然则景伯单名何,而此注云何忌,误也。注“有罪既刑,陈其尸曰肆”,《秋官·乡士职》云:“协日刑杀,肆之三日。”郑玄曰:“肆犹申也,陈也。”是言有罪既杀,陈其尸曰肆也。言“市朝”者,应劭曰:“大夫已上于朝,士已下于市。”

  孔子这回对公伯寮采取的策略,不是“以德报怨”,也不是典型意义上的“以直报怨”,而是采取“以命报怨”,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论语   家臣   无如之何   史记   以直报怨   孔子   注疏   夫子   谥号   北辰   天命   无罪   大夫   弟子   势力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