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宪问第十四14.38

14.38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磬”,打击乐器,用玉或石做成,形略如曲尺,悬在架上,敲击以发声。“荷”,肩担也。“蒉”(kui四声),草框。“荷蒉”,非姓名,即担草框的人,指隐士。“硁硁”(keng一声),形声,清脆击石声。“厉”,以衣涉水曰厉;“揭”,摄衣涉水曰揭。“果哉!末之难矣”,后世之解有异议。

  孔子在卫国时,忽如一日有兴致,击磬抒情。正好有个担草框的老者(或中年人,应该不会是少年)路过门口,驻足倾听。不得不佩服古人,从音乐中能听出情绪表达,关键前提是演奏者也能寄情于乐中,此所谓“知音”。如今这种传统似乎已然无存,倒是有“对牛弹琴”一说。

  先看何晏注、邢昺疏的《论语注疏》: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此硁硁者,徒信己而已,言亦无益。)深则厉,浅则揭。”(包咸曰:“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言随世以行己,若过水必以济,知其不可则当不为。”)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未知己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末,无也。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疏]:此章记隐者荷蒉之言也。“子击磬于卫”者,时孔子在卫,而自击磬为声也。“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者,荷,担揭也。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当孔子击磬之时,有担揭草器之人,经过孔氏之门,闻其磬声,乃言曰:“有心契契然忧苦哉,此击磬之声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者,既,已也。硁硁,鄙贱貌。莫,无也。斯,此也。荷蒉者既言“有心哉,击磬乎”,又察其磬声,已而言曰:可鄙贱哉,硁硁乎!无人知己,此硁硁者,徒信己而已。言无益也。“深则厉,浅则揭”者,此《卫风·匏有苦叶》诗,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荷蒉者引之,欲令孔子随世以行己,若过水,深则当厉不当揭,浅则当揭而不当厉,以喻行己,知其不可,则不当为也。“子曰:果哉,末之难矣”者,孔子闻荷蒉者讥已,故发此言。果,谓果敢。末,无也。言未知己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敢。无难者,以其不能解己之道,不以为难,故云无难也。注“蒉,草器也。有心,谓契契然”:“蒉,草器”,见《说文》。《小雅·大东》云:“契契寤叹。”《毛传》云:“契契,忧苦也。”注“包咸曰”至“不为”:“云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者,《尔雅·释水》文也。孙炎曰:“揭衣,褰裳也。”衣涉濡裈也。

  再看朱熹《论语集解》:圣人之心未尝忘天下,此人闻其磬声而知之,则亦非常人矣。硁硁,石声,亦专确之意。以衣涉水曰厉,摄衣涉水曰揭。此两句,《卫风.匏有苦叶》之诗也。讥孔子人不知己而不止,不能适浅深之宜。果哉,叹其果于忘世也。末,无也。圣人心同天地,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不能一日忘也。故闻荷蒉之言,而叹其果于忘世。且言人之出处,若但如此,则亦无所难矣。

  对比一下邢昺和朱熹的注解,最大的差异在于当荷蒉评说完孔子击磬之乐所表达的情绪,孔子回答“果哉!末之难矣”的不同理解释义上。依邢昺的解释:“此隐士确实果敢也,其不能解吾之道,以为不难也”。依朱熹的解释:“此隐士果于忘世也,在他眼中,世无难事也”。再翻看一下别人对此句的释义,依南怀瑾的解释,“果哉!”译为“真的吗?”,对“末之难”,则说“我同古人的解释也有不同。也就是孔子说,结论难,人生的最后一章很难下笔。不过,对不对,我也不知道,只有各说各的吧!”再看李泽厚直译为“真坚决呀!我可没话反驳他了!”李零解释为“您要说得这么绝,我就无话可说了(没法和您辩论了)。”李泽厚和李零的解释中,看不出“难”字做的何解,莫非是“反驳”的意思?

  关于“厉”,除了“以衣涉水”的解释,《说文》作“砅”,云:“履石渡水也。”也就是说“踩着石头过河”。

  《论语》中多次有隐士评说孔子的所作所为,而孔子一向对历史上的清高避世之人予以尊敬,对诸如伯夷、叔齐、泰伯等礼让去国归隐之士更是赞誉有加。他也不止一次表达过“有道则显,无道则隐”的处世态度。所以,对待出现在他生活中的各种隐士,不论是辟世、辟地者,还是辟色、辟言者,他的态度不外乎三种:一是赞同对方的观点,但也不忘幽默一把,自我解嘲一下;二是试图为自己辩解、辩护一下,以期望得到对方理解;三是不置可否,保持缄默。对隐士,孔子最不会采取的方式就是反唇相讥,表现出不屑的态度。

  所以,孔子回应荷蒉“果哉!末之难矣”,起码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一是孔子对荷蒉从自己击磬的乐音中能听出“莫己知”的情绪来,表示欣慰和赞叹,因为就在前几章(14.33)孔子还在感慨:“莫我知也夫!……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这下,有“知音”居然能“听”出他的心声,岂不快哉!二是荷蒉不但听出来了孔子的“心结”“心病”,还开出了两济药方,一则用于心理宽慰,“斯己而已矣”~不过是自己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已,走出来又何防呢;二则用《诗经》里诗句启发孔子匡正言行,“深则厉,浅则揭”~先看水的深浅再决定如何渡河,是垫着石头踩着过,还是卷起裤腿蹚着过,还是穿着衣服游着过,不要水浅不卷裤腿蹚着过而弄湿了衣裤,也不要水深卷起裤腿去游泳而显多余,要学会相机抉择,能行则行,不行则随遇而安。三是孔子言“果哉”,应该是赞许荷蒉“听”懂了自己心声,说出“果真是这么回事啊!”四是“末之难矣”,“末”非“本”也,本为心,末为行,“本心”所思所想不难,“末行”所做所为难矣。“末之难矣”是否可译为“可是呢,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班门又砍出一斧头,哈哈,请大家斧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论语   尔雅   孔子   朱熹   裤腿   果敢   隐士   释义   圣人   知音   古人   心声   知己   情绪   态度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