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宪问第十四14.25

14.25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

  蘧伯玉,姓蘧(qú)名瑗,字伯玉,谥成子,卫国大夫。句中“夫子”指蘧伯玉,不是指孔夫子,论年龄,蘧伯玉比孔子大30岁左右。

  《注疏》:此章论卫大夫蘧瑗之德。“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者,夫子指蘧伯玉也。蘧伯玉有君子之名,故孔子问其使人曰:“夫子何所云为,而得此君子之名誉乎?”“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者,言夫子常自修省,欲寡少其过,而未能无过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者,孔子善其使得其人,故言“使乎”。所以善之者,颜回尚未能无过,况伯玉乎?而使者云“未能”,是伯玉之心不见欺也。

  《集解》:蘧伯玉使人于孔子。〔使,去声,下同。蘧伯玉,卫大夫,名瑗。孔子居卫,尝主于其家。既而反鲁,故伯玉使人来也。〕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与之坐,敬其主以及其使也。夫子,指伯玉也。言其但欲寡过而犹未能,则其省身克己,常若不及之意可见矣。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按庄周称“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又曰:“伯玉行年六十而六十化。”盖其进德之功,老而不倦。是以践履笃实,光辉宣着。不惟使者知之,而夫子亦信之也。

  《论语》中,得到孔子赞美的人不少,可见君子不鲜见。受到孔子批评的人也不少,说明遇小人也很正常。蘧伯玉派出的使者能说出“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足见这个无名的使者光辉的“史学、史记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4

标签:论语   庄周   史记   笃实   去声   孔夫子   孔子   注疏   夫子   辞令   史学   大夫   使者   君子   光辉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