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写的论语》之宪问第十四14.43

14.43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这是宪问篇的结尾句,本篇首句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首尾有呼应吗?

  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合而称乡党。乡如今还用于行政区域之名。“党”如今则特指政治组织。“阙党”,五百家组成的民间组织,名为“阙”。“童子”,二十岁以下的男子。“将命”,来回出入门第,传递宾主之间对话的人。“益”,表现好。

  邢昺说:此章戒人当行少长之礼也。“阙党童子将命”者,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语出入。时阙党之童子能传宾主之命也。“或问之曰:益者与”者,或人见其童子能将命,故问孔子曰:“此童子是自求进益之道也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者,孔子答或人言:“此童子非求进益者也,乃是欲速成人者也。知者,礼,童子隅坐无位,成人乃有位。今吾见此童子,其居于成人之位。礼,父之齿随行,兄之齿雁行。今吾见此童子,其与先生成人者并行,不差在后,违谦越礼,故知欲速成人者,非求益也。”

  朱熹说:阙党,党名。童子,未冠者之称。将命,谓传宾主之言。或人疑此童子学有进益,故孔子使之传命以宠异之也。礼,童子当隅坐随行。孔子言吾见此童子,不循此礼。非能求益,但欲速成尔。故使之给使令之役,观长少之序,习揖逊之容。盖所以抑而教之,非宠而异之也。

  邢昺提到的走路尊卑长幼有序,随行,前后跟着走,如父子、师生之间,父前子后、师前生后;燕行,人字形,头雁在前,其余两翼稍靠后行,如兄弟之间,兄头弟侧;并行,一字型并排走,无长幼之分,并排齐步走。

  宪问篇结尾,讲述了一个孔子评说年轻人(童子)的故事。其实是生活中很细节的一个事情,一个与今天的中学生年龄相仿的童子,在外交活动过程中,与先生平起平坐,一同并行,孔子看不惯,认为该童子想迅速成名立万,有点急于成为“超男”,反而会欲速则不达。在当时,这是个问题。现如今,似乎大家都不怎么把这种现象当成什么大的问题来看待了。这是时代进步的好事情呢,还是丢失了可贵的传统了呢?每个人心里的答案或许不同,需要的是换位思考。年长有经历的人好换位,因为他也年轻过,成败得失会有自己的切身感受。年轻人如何换位思考长者的感受呢?如果不是从小教育,不是言传加身教,潜移默化的去文而化之,会有更好的方法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不是一句空话。你对你爹不尊重、不孝敬,你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希望你儿子长大以后尊重你、孝敬你,可能吗?你对你的老师不尊重,你的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你希望你的学生长大以后尊重你,可能吗?这是个很浅显却又很深刻的道理。你别笑,左顾右盼的,说的就是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头雁   使令   长幼有序   进益   论语   雁行   孔子   齐步走   乡党   宾主   童子   结尾   成人   眼里   儿子   年轻人   体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