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值40万给孩子报培训班:“拿钱砸坑这事儿”,为何越想越荒唐?

充值40万给孩子报培训班:“拿钱砸坑这事儿”,为何越想越荒唐?

父母和孩子都在焦灼中进击

在一则追溯某培训机构崩盘的报道中,一位被当事培训机构拖住的母亲在谈到教育理念时直言“拿钱砸也要砸出一个坑来”,她声称在所报培训机构出事前,一共充值40多万(元)的培训费,为此家里还欠下不少债。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只是控诉当事培训机构崩盘中的插曲之一,但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鸡娃样本。毕竟对于绝大多数父母来讲,在信奉“知识改变命运”的框架内,还笃定“有投入就有产出的朴素逻辑”,可现实真的就如此吗?


老实说,一个家庭将“再穷不能穷教育”当作头等大事来看,这自然是孩子的幸事儿。但当你发现被培训机构拖住的一家三口挤在30平方米的房子里,双方老人还患着病,家里还欠着债时,总让人觉得“充值40万给孩子报培训班”的行为有些疯狂。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我们倒不是简单地去算投入和产出的关系,而是对“把生活的全部希望押注在孩子身上”这种认知持怀疑。要知道,如果孩子真能按照父母的愿望发展,那么这事儿还不算坏,起码能跟“有投入就有产出的朴素逻辑”合上。


只可惜鸡娃总是充满不确定性,要不然教育怎么会那么焦灼呢?实际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伴随着“赢者通吃”文化的出现,经济不平等就持续加剧。这种情况下,父母们越来越担心自己的子女可能落后于人,因此他(她)们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敦促他(她)们脱引而出。


只是这样的潮流还好,然而让人更为无法理解的是,有不少父母为让自己的孩子更顺畅的成为“通吃者”,便会在敦促的氛围之外,借助多方资源给“鸡娃”加码,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拿钱砸坑”。


我们都清楚,在日常用语中,“经济”作为形容词时常常指“货币的”或者“金融的”,所以在某些情况下,认为父母把孩子当成经济资源来追求经济效益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因为在有些社会中,年幼的孩子是家庭的收入来源,当然也有把孩子作为未来回报的载体的情况。


同样,在一些社会中,父母生养孩子是为孩子在晚年赡养他(她)们。可无论作为劳动者还是赡养者,人们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将孩子视作为父母可进行投资的一种经济资产,只是认为父母主要是为经济因素来抚养孩子肯定是以偏概全的。


说到底,经济因素再怎么重要,但对于更多的父母来说,抚养孩子首先是由于慈悲,共鸣与爱。因为父母不仅关心孩子的现在(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幸福快乐),还关心孩子的未来(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


可对于被培训机构拖住的当事家庭来讲,最主要的问题可能还不是充值40万元的问题,而是还有30多万元的课没上,当事培训机构就崩盘了。按照孩子母亲的说法:“她不希望由于自己的原因,毁了儿子的一生。”


言外之意,她可能并不认为充值40万(元)有什么不对,而是当事培训机构崩盘打乱了她“拿钱砸坑的计划”。毕竟就当事家庭的经济情况来讲,如果继续进击“拿钱砸坑的计划”,可能日子真是不好过下去。


这种情况下,作为当初为孩子充值的母亲,只能是两面受难,一边愧疚家人,一边难耐机构。只是对于当事孩子来讲,也不知道培训班对其所起的作用有多大,如果孩子在未来的升学中真的因为这事儿没上去,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长大后理解家庭的无助。


要承认教育除却有让人抵达世俗成功的作用,更为主要的意义在于“人的教育”,也就是如何让一个人成为他(她)自己,并更好地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只有做到这些,才更有可能找寻到所谓的幸福之路。


然而要是把世俗的成功放在首位,结果就变成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孤注一掷。可现实的进击图景往往又是“十之八九不如意的局面”,这种时候如若投入和产出严重失衡,父母和孩子大概率都会走向情绪的极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只是让人悲叹的是,能较为清醒而抽身的父母却总是极少数的存在,就如同一个人在汪洋大海中载浮载沉,任何一片浮木飘来他(她)都会牢牢抓住,他(她)根本不会去判断这块木头的本质。而当下被鸡娃焦虑所缠绕的众多父母们,大概就是如此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培训班   合上   都会   通吃   朴素   荒唐   世俗   逻辑   家里   母亲   父母   现实   作用   孩子   家庭   体育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