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本文5100字,阅读约需要13分钟)


神话和传说,虚幻与真实,往往在人类演化的进程中没有清晰的界限,但却隐含着大量历史信息,传递着人类善恶情绪。神话虽然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却闪耀着共同的人性光芒。它既是想象,也是记忆

目录

苏美尔神话——吉尔伽美什

巴比伦神话——伊斯塔尔

古埃及神话——伊西斯

古中国神话——女娲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神话可以从宗教、哲学、艺术、历史、民俗、文学等不同视角去审视。神话本身往往充满想象的张力,而在故事背后,却表达着各民族对自然的理解和伦理的观念,不同的天道观与人道观塑造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与文明特征。

苏美尔神话——吉尔伽美什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史诗是苏美尔时期的《吉尔伽美什》。主人公吉尔伽美什是乌鲁克城邦的国王,在苏美尔人国王名录中记载着他的名字,是个真实的历史人物。

早于中国黄帝时代之前,吉尔伽美什的神话已经在苏美尔人中广为流传。后来在全面继承苏美尔文明时,巴比伦人对吉尔伽美什的神话传说加以再创造,并以史诗的方式写定。最终成型的时间约在巴比伦第一王朝时期(对应中国夏朝前期)。

史诗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乌鲁克城国王吉尔伽美什英俊勇猛而功绩卓著,同时又专横残暴。天神创造了一个善良英雄恩启都来到人间与之对抗。

吉尔伽美什知道后,派了神庙中的娼妓(神娼在古代城邦很普遍)去消耗恩启都的精力。恩启都同神娼相处了六天七夜后,反而在她的引导下具有了人性和智慧。恩启都同吉尔伽美什进行了一场搏斗,未分胜负,最终相互敬佩并结拜为友。

后来他们一起在神的帮助下除掉了怪物,解救了被怪物霸占的女神。女神对吉尔伽美什产生爱意,却被吉尔伽美什拒绝。女神的父亲试图用公牛去咬杀吉尔伽美什。吉尔伽美什同恩启都携手杀死了凶恶的公牛。

众神决定对这种行为给予惩罚,让两人之中死掉一个。最后决定让恩启都死去。好友的死亡令吉尔伽美什悲痛万分,于是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求关于生与死问题的解答。

远祖之神告诉吉什伽美尔,大海中长有长生不老草可以使生命永恒。吉尔伽美什勇敢地沉下深海取得了长生草。但是在他准备把草带回乌鲁克城时,长生草却被蛇叨跑了。最后他绝望地回到了乌鲁克城。

象众多奇幻神话故事一样,《吉尔伽美什》的故事里包含了人与人、人与妖、人与神、人与内心的斗争情节,体现了人类最早文明的原始精神

史诗表达的思想特征反映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以对立且依赖的状态存在,任何一个事物都兼具好坏、善恶、美丑的两面性。这种天道观与中国老子列举祸福、长短、有无、刚柔、强弱、生死、轻重等对立现象后、提出事物存在相互依存的道理异曲同工。

巴比伦神话——伊斯塔尔

在吉尔伽美什的故事中,对吉尔伽美什产生爱意的女神叫伊斯塔尔(苏美尔人称其为伊南娜,阿卡德人称其为伊什塔尔,西闪米特人称为阿斯塔特,腓尼基人称为阿纳特)。

伊斯塔尔是巴比伦神话中最重要的角色之一,相当于埃及神话中的伊西斯、希腊神话中的阿佛洛狄忒、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在巴比伦神话中,她既是爱神也是谷神、战神。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伊斯塔尔的情人(植物之神塔穆兹)被野猪咬死了。管理阴间的神是伊斯塔尔的姐姐,伊斯塔尔于是来到阴间找姐姐求情。姐姐刁难她,要她每过一重门都要脱下一件衣服,直到一丝不挂,并且要承受60种病痛。伊斯塔尔为了情人最终通过七重门,走向了死亡之路。

此时人间发生变化,万物失去求爱的兴趣,树不开花,果不结食,禽兽不交配,人类不生育。人和牲畜越来越少,众神没有了供奉,非常恼怒,命令伊斯塔尔的姐姐,赶紧释放伊斯塔尔和她的情人。两人从阴间回来的时候,大地回春,草长花开,果实累累,牲畜繁殖。

这是一个季节神话,说明自然界的兴衰轮回,植物在冬天枯死之后又能于春天复活。神话中可以看到很多浪漫和隐喻,走向阴间的脱衣如同植物入冬时的落叶,爱神返回神界为万物带来生机

古埃及神话——伊西斯

在伊斯塔尔的故事中,伊斯塔尔象征生物繁殖,所以她被古巴比伦人奉为生命与性爱之神,受到广泛崇拜。而在古埃及神话中,生命和生育女神叫做伊西斯(其埃及语发音也是“伊斯塔尔”,最早出现时间与中国黄帝时代相仿)。她同时也是魔法之神,女巫的宗师,对古希腊和古罗马神话及后来的天主教(圣母原型)有重要影响。

伊西斯嫁给了自己的哥哥奥西里斯(水神、土地神、冥王神,地位几乎与太阳神平起平坐,万物之主,埃及之王)。二人是一对农业神。奥西里斯教人类开垦土地、播种粮食、栽培果树,使埃及人民过着幸福生活。

奥西里斯远征亚洲胜利归来,举行了庆功宴会。弟弟塞特带着72名同谋者赴会,并带来一只装饰华美的箱子。塞特宣布,谁躺在箱子中合适,这箱子就归谁所有。当轮到奥西里斯试躺时,长短正好,因为这箱子就是趁他睡觉时量了他的身体后制作的。

塞特与同谋者一拥而上,合上箱盖,用铅水封死,将箱子投入尼罗河中。伊西斯顺流寻找箱子,并把它带回埃及,藏在沼泽中。塞特打猎时发现了箱子,将箱子中奥西里斯的尸体肢解成14块,抛到埃及各地,使伊西斯永远无法再找到奥西里斯。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伊西斯生下奥西里斯的遗腹子荷鲁斯,历尽艰辛将其养大后,带着他要求众神判决荷鲁斯是奥西里斯的合法继承人并得到埃及王位。塞特设置各种障碍与陷阱阻止伊西斯帮荷鲁斯得到王位,但荷鲁斯最终战胜了塞特,成为了统治全埃及的王。

这段神话通过善与恶之间不断的斗争,表达了邪不压正的观念。伊西斯不畏艰险寻夫的精神则反映了顽强执着坚忍的民族性格。神话故事与古巴比伦的神话有很多相似性(不排除神话之间互相借鉴与融合),甚至伊西斯夫妇主管万物生长的丰收之神角色与伊斯塔尔夫妇也相同(在古印度神话中是毗湿奴与妻子拉克希米,即吉祥天女,保护万物生长;在中国神话中,伏羲女娲夫妇扮演该角色)。

在伊西斯的故事中,每年尼罗河洪水的泛滥,就是伊西斯哭泣死去丈夫流下的悲伤泪水。而在古印度神话中,恒河之水尽是毁灭神兼舞蹈神湿婆的精液。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罗摩衍那》描述湿婆与妻子欢爱一次长达百年,巨量精液落入恒河。这种想象是古人对“水是生命之源”的另类阐释。神话总喜欢将自然现象拟人化,早期人类对各种现象解释力有限。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洪水是各地神话中的普遍题材。大概全世界254个主要民族、84种语言区域里,都有大洪水的传说。只有少数如日本、蒙古、朝鲜、中亚等地区古代神话中没有洪水故事。早期人类临水而居生存条件比较适宜,却也会因此容易留下大洪水的记忆

各地洪水神话一般描述都是人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惹恼神,于是神降下洪水惩罚人类。不过,中国古代神话对大洪水有着与众不同的解释。水神(共工,炎帝之后)和帝神(颛顼,黄帝之孙)战争失败,一怒之下撞断了支撑天地的高山,导致天塌地陷,洪水滔天。当然,这次洪水不是女娲补天治水那一次(更早),也不是大禹治水的那一次(更晚),后世时常将不同的洪水故事混为一谈。

古中国神话——女娲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女娲是中国的人文始祖,她不仅是抟土造人的创世神和始母神,还是保护万物生长的自然神,以及音乐神。女娲有多种神话角色。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她是创造人类的始母神(其实女娲神话远比盘古神话出现早)。在天塌地陷的洪水灾难中,她是拯救世界的救世主。她既是与伏羲并列三皇的女皇,又是与伏羲作为兄妹洪水后生存下来结为夫妻的始祖,并因创造笙簧而成音乐神。

女娲怎么会有这么多自相矛盾的神话角色?中国人自古有理性务实的传统,重历史,轻神话,往往不语怪力乱神。神话虽有而不发达,情节较少且不成体系,不像日本等地运用国家力量收集编纂系统化的神话故事。此外,中国人重权威,很多神话故事喜欢攀附在著名的神或人名下,造成神话故事零碎、多变而漏洞百出。

像世界各地的神话一样,中国神话的很多角色可能有历史原型。上古久远,无文字记载,传说语焉不详,神话情节简单。人类社会早期母性主导,故远古神话中创世神为女性。女娲(与“夏娃”发音相似)很可能是某位氏族首领,或某个部落的名字(有不少研究认为中国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与女娲神话相当吻合)。

自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期,华夏大地的部落联盟中不断涌现出先进的部落,兴盛一时,其首领往往被后世尊为神圣

最早领先于其他部落的是有巢氏,因为发明了房屋使人类安全性大幅提高。继之而起的是燧人氏,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技术,饮食质量明显提升。接下来是伏羲氏的崛起,知识大爆发,发明文字,创立八卦,掌握渔猎、蚕织和驯养家畜方法,改血缘婚为族外婚,改进治理制度。神农氏的崛起则标志着游牧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神农氏“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开创了农业与医学。

女娲部落的繁荣,可能早于伏羲部落(如果女娲部落是母系社会),或处于伏羲部落和神农部落的强盛之间,以致后世有人将其并称“三皇”(存在多种说法)。女娲氏凭什么可以与文化昌盛的伏羲氏和神农氏相提并论?

很可能是因为女娲氏对人类有再造之功。当时曾经气候异常,出现过罕见的水火灾难,人类大量死亡。《淮南子·揽冥训》载女娲治水的背景:“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女娲氏第一件功劳是繁衍人类。在人口骤减的背景下,由于该部落女性多,灾后大量生殖恢复人口,留下女娲造人的神话。娲与蛙同音,蛙似孕妇,善于凫水,水患下生存力与繁殖力顽强。

女娲氏的第二件功劳是灾后重建。“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女娲氏斩杀巨鳌和黑龙,是在消灭水怪,清除威胁人类生存的猛兽。然后利用火灾过后产生的大量芦灰,填补淹水地区,治理水患,重返家园。

女娲氏的第三件功劳是创造发明。大洪水很大程度上摧毁了人类的知识技术积累,女娲氏做了大量恢复和创新工作,其中制陶技术是最突出的贡献。女娲氏以制陶闻名。神话中说女娲喜抟黄土,泥人塑像其实是制陶技术的副产品。“女娲炼五色石”,应该也与制陶相关。“五色石”即各色陶土及陶器,制作出各种生产生活工具,让人们正常生活。

女娲部落的巨大贡献使女娲成为与伏羲并列的圣皇,甚至流传补天造人的神话。但在最早记载女娲神话的先秦时期的《山海经》以及《楚辞》等现有古籍中,女娲与伏羲是各自独立的大神。到了汉代,二者才多有并提,东汉始有神话典籍称二者为兄妹,很多出土的画像砖、石、壁画、帛画等都有他们并存的形象。至隋唐,两位神仙变成了兄妹兼夫妻。

根据后世神话,伏羲与女娲两兄妹在大洪水后幸存下来,为繁衍后代而结为夫妻,因此古画中有"结草为扇,以障其面"的遮羞画面。这种神话应该是在中华民族成分复杂化的过程中融合了少数民族的神话故事,嫁接在伏羲与女娲的身上

汉唐画中,常见的女娲和伏羲形象是:戴冠的伏羲执矩,头挽发髻的女娲执规,二者均人首蛇身且尾部交缠。一般的解释是,规画圆,矩画方,喻意天圆地方,二神开天辟地。至于人首蛇身的交尾形象,有人说是龙身,或类似蝌蚪或精子,或DNA双螺旋,总之强化其造人意象。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神话都是人类发展特定背景下的历史和观念产物。上述神话均可探寻背后的历史踪迹,虽然也可能会出现穿凿附会。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说:“神话表达、增强并理顺信仰,捍卫并加强道德观念,保证仪式效用并提供引导人的实践准则。神话是人类文明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不是聊以消遣的故事,而是积极努力的力量。”

神话必须传递积极努力的正能量,否则不会流传。在人类发明文字之前,重要知识信息和历史事件只能口口相传,语言传递的过程中出现夸张想象的艺术加工是正常现象。神话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人们对美的追求,包括完美的角色、场景、情节、观念、力量、道德等。

透过奇幻而神秘的面纱,检视英雄史诗、宗教叙事、民间传说、童话故事等神话形式,发掘和还原特定族群的集体记忆,可以发现人类演化过程中的历史真相和曾经的价值观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当我们只能给后人留下大量的真实记录时,可曾为不能再创造出如真如梦的新的史诗神话而感到遗憾?


无我思维| 神话是不是人类的记忆

本内容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zhulei2049@163.com

部分参考文献:

《世界文明史》著者: [美] 丹尼斯·舍曼 等 译者:李义天 等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年

《埃及神话》著者: [英] 加里·J.肖 译者: 袁指挥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9年

《被禁止的历史》著者:[美] 凯尼恩 译者: 周子玉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1年

《极简世界神话》 著者: [英]马克丹尼尔斯 译者:薛露然 中信出版集团 2019年

《神话学》 著者:[美]戴维·利明丨埃德温·贝尔德 译者: 李培茱丨何其敏丨金泽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0年

《西方神话学读本》著者: [美]阿兰·邓迪斯 译者: 朝戈金 等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

《诸神的起源》著者: 何新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18年

作者简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主任、985高校教授/博导、企业首席经济学家。现为自由学者。喜求知旅行。出版10余本著作,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足迹抵达7大洲和中国34省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吉尔   巴比伦   女娲   西里   人类   神话   埃及   著者   神话故事   史诗   洪水   箱子   中国   译者   思维   记忆   部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