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本文4600字,阅读约需要12分钟)


传统观点认为,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是因为那里自然条件优越、适合人类居住。可是,为什么条件同样优越的亚马逊河、密西西比河、巴拉那河(拉普拉塔河)等大河流域没有孕育出早期人类文明?为什么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发源地均是处于两条大河之间?


目录


人口的密度——文明产生的前提

沙漠与洪水——人口聚集的诱因

生存与秩序——文明产生的关键

碰撞与演化——两条大河的秘密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文明的产生有供给和需求两个因素。四大古文明均发源于大河流域,并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条件优越,更是因为附近地区沙漠化或洪水灾难造成那些大河流域出现人口大量聚集,强劲的文明需求刺激了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


人口的密度——文明产生的前提


人类文明有如绚烂的火焰,是不同人群剧烈碰撞的结果,没有足够的人口密度和不同人群的文化多元性,就无法燃烧出多彩的人类文明


当原始人类开始会制作多种造型的陶器、丰富生动的壁画、精细打磨的石头工具时,我们可以称这些现象是文化,还不能算是文明。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什么是文明?文明的观点是由18世纪法国思想家相对于“野蛮状态”提出的。文明出现的标志,一般有三要素说或四要素说。三要素指城市、文字和金属工具,四要素是在三要素之上加上一条礼仪性建筑。文明要素说最早是由英国一些考古学家根据西亚文明发展情况提出来的。


丹尼尔在《最初的文明》中认为文字、城市、复杂的礼仪中心三者有其二即是文明。贝冢茂树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中将文明三要素定义为文字、宫殿基址和青铜器。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提出,文明社会不同于原始社会,因为它是“定居的、城市的和识字的”。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文明内涵不断扩大和深化,观念、工具、语言、文字、信仰、宗教、法律、科技、城市和国家等现象都是文明的特征。文明已经是人类所创造的各种成果的总和,既有物质文明,也有非物质文明。


考古学者柴尔德将文明的城市特征归纳为十个:1,人口规模;2,分工专业化;3,生产剩余物资能够集中;4,社会阶级分化明显;5,国家和政府组织成形;6,有公共建筑物;7,有远程的贸易活动;8,有纪念性质的大型工艺品出现;9,文字出现;10,算数天文几何等抽象科学开始萌芽。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人类曾经拥有不同的文明。学术界对于文明的划分多种多样。按时间顺序学术界有过以下4种代表性的分类:一是俄国的丹尼尔夫斯基提出人类世界有12个历史文化类型;二是德国的施本格勒认为历史上出现8个高级文明;三是英国的汤因比分出26个文明,其中5个是还在生存的文明;四是美国的亨廷顿认为世界主要有8个文明。


汤因比的26个文明包括16个已经死亡的文明,还有5个停滞的文明,和5个仍然生存的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远东文明。亨廷顿的8个文明划分是:中国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日本文明、东正教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以上分类是综合地理与文化的差异所做的划分。此外,还有单纯按地理环境划分的:大河文明、海洋文明、草原文明和极地文明等;以及按宗教文化分类的: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教文明、佛教文明和儒家文明等;或者按生产技术分类的:渔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等;还有按时间顺序划分的:上古世界(原发性农业文明)、中古世界(农业文明+宗教文明)、近代世界(工业文明)、现代世界(信息文明+生态文明)。


文明的划分只是为了研究的方便。真实的人类文明是立体的、多面的、交叉的。不同时期和地域的文明如同各种植物的花朵,多姿多彩。美丽的花朵需要种子、土壤和水。如果把人类视为种子,良好的自然条件就是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气候变化推动人口聚集则是能够绽放文明花朵的重要但不唯一的水源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沙漠与洪水——人口聚集的诱因


气候与地理变化是人口大规模聚集的最重要原因


地球气候长期来看冷暖交替非常明显。我们将地球历史上冷暖不同时期称为冰期和间冰期。目前处于1.1万年前开始的间冰期(全新世间冰期)。间冰期里面也会有一些小冰期。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各种生物大量繁衍,人类也不例外。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1.1万年前之后的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地球上万物生长,食材丰富,人类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取各种食物,人口数量增长,但在缺乏外界刺激的条件下,文化发展缓慢。


距今8200年前,因气温上升导致北半球巨量冰川融化,并诱发洋流紊乱,导致全球发生干冷事件,被称为“8.2千年冷事件”。这个事件导致的地理变化加速了人类聚集并催生出人类最早的文明。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受该事件影响,地球上现今最大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开始迅速形成。非洲撒哈拉地区和西亚阿拉伯半岛曾经温暖湿润、水草丰美,大约七八万年前开始出现沙漠化。此时更是湖泊萎缩干涸,草原迅速变成沙漠并逐渐扩散。


原本生活在这两片广大地区的人类被迫迁移到更适合生存的河谷与三角洲地带。距离两大沙漠最近的尼罗河流域及两河流域成为地球上最先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地区,出现了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距今7400年前后,尼罗河流域及两河流域出现了目前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城市。这两个地区最早开始出现需要解决大规模人类群居而产生的生存和秩序问题,由此催生了古埃及文明和苏美尔文明的出现。


人类发明农业之前,迁徙是生活的常态。不同的人群四处游走觅食(学界称其为“游群”),易于聚集在食材丰富的大河流域,特别是三角洲地区。因此这些地区出现的城市里面,人群成分混杂,甚至有着不同的肤色和语言,他们既有因寒冷从高原上走下来的人群,也有因干旱从沙漠里走出来的部落。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这一时期的东亚地区环境良好,没有出现大规模沙漠化等自然条件急剧变化,也就没有大规模的人口聚集。中国境内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8500-7000年前)、仰韶文化(7000-5000年前)、龙山文化(5000-4000年前)以及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6400-5300年)、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6600-5000年前)、钱塘江流域的良渚文化(5300-4300年)都是在两次小冰期之间这个阶段出现的。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距今4200年前,地球又一次出现影响巨大的气候转冷事件(“4.2千年冷事件”,全新世以来强度仅次于8.2千年冷事件)。这是一次全球性气候变化,但对不同地区的影响程度及效应也不同。在非洲尼罗河流域和西亚两河流域,气候变化以干旱为主;在东亚黄河长江流域,气候变化以暴雨洪水为主。


中国地形自西向东大体分三个台阶,西部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东部沿海平均海拔400米,中部地区的海拔处于中间高度。当气温骤降引发西部地区寒冷干旱、东部地区暴雨洪水的突发自然灾难时(4200-4000年前),各地区的散居人类都开始向有利于生存的中部地区集中,形成了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


“4.2千年冷事件”引发黄河中下游大洪水,大量人口聚集在以河南为中心的中原地带,人们急需能够抵御灾害、保卫生存的人类领袖,尧舜禹就是这个时期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自此,华夏大地出现了可考证的城市,文明诞生了。


生存与秩序——文明产生的关键


在历史上人类首次出现大规模聚集之后,文明围绕着生存和秩序两大主题出现了。生存主要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秩序主要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通常作为文明标志的城市和金属,是人与自然互动的结果;文字和国家,则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成果。所有这些都是演化的结果。主要有以下8个方面:


为了解决饮食问题,人类发明了种植技术获得足够多的粮食,并且为了提高产量,人类还发明了水利、农具、畜力等农业技术。


为了解决居住问题,人类发明了建筑技术可以在较小土地上居住大量人口,建筑水平的提高还使得人类建造城市及宗教祭坛成为可能。


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人类发明了轮子、车辆和帆船,可以高效地运输和交换货物,并可以远程投放军事力量。


为了解决工具问题,人类发明了冶金技术和金属生产能力,用于军事(武器)、祭祀(礼器)、生产(工具)、生活(饰品),金属武器的出现大大提升了人类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其先进程度往往成为衡量文明领先程度的标志。


为了解决沟通问题,人类发明了书写系统作为比语言更清晰持久的信息传递工具,用以协调合作与传达政令,以及表达复杂思想,避免交流不畅或经验失传。


为了解决思想问题,人类发明了宗教信仰,对人们进行思想管理,降低暴力镇压的管理成本。


为了解决组织问题,人类发明了法律制度对辖区内的人实施行为管理,避免无秩序地互相伤害和争夺,并发明了国家制度提升组织效能。


为了解决认知问题,人类除应用类的技术外,开始有了理论性的思考,这种思考是混合哲学、科学、宗教的综合性产物,体现该群体意识的最高水平。


大量人口聚集开始形成新的系统。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系统与母系统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类系统内部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系统演化的方向是适应上一级系统的新变化。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碰撞与演化——两条大河的秘密


人类早期文明为什么多产生在两条大河之间


文明本身就是不同文化碰撞的结果。河流孕育生命。大河聚集更多的人口,产生更多元且复杂的文化。距离相近的两条大河,意味着两种以上较高层级的复杂文化发生强劲碰撞,催生文明现象


西亚地区,最早的苏美尔文明崛起于两河流域三角洲地带,当时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汇合成阿拉伯河,注入波斯湾,沿河存在大量文化多元的城邦。不同人种与文化的碰撞,在苏美尔文明之后又诞生了阿卡德帝国和古巴比伦文明。


南亚地区,不同文化的游群先是在印度河流域碰撞出哈拉帕文明,后来向恒河流域转移,继之而起的吠陀文明则统治了印度河与恒河流域。


东亚地区,黄河流域炎黄部落与长江流域蚩尤部落发生了涿鹿之战,获胜的炎黄部落融合了南方文化,后来在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之间发展出夏商周文明。


中亚地区,锡尔河与阿姆河是亚洲中部最大的两条内陆河,两条大河之间(中国古称“河中”地区)孕育出雅利安人等族群,并向南扩张创造出吠陀文明,向西征战发展出波斯文明。


南美与北美地区,亚马逊河与拉普拉塔河(巴拉那河)相距太远,密西西比河附近没有另一条大河对应,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本来自然人口就少的地区在纬度、地势等条件的影响下,由于没有沙漠或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刺激,未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人口聚集,因此文明演化较慢、出现较晚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非洲地区,尼罗河流域比较特殊。它相当于两条大河。尼罗河由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汇合而成。这条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从南向北流,纬度跨越之大,宽达35°,南北气候迥然不同,上下游孕育的人类文化有巨大差异性。河谷地带衍生出的涅伽达文化和三角洲地带发展出的马阿迪文化相碰撞,产生了古埃及文明。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在自然界中,原子量较小的元素快速相聚碰撞变成原子量较大的元素,会因质量损失而产生巨大能量及爆炸等光热现象,我们称之为“核聚变”。与此相类似,人类社会中大量人口迅速聚集,会出现众多新的社会现象,我们称之为“文明”


早期文明的产生是多元文化碰撞的结果。文明的出现意味着人类系统对大规模人口聚集、气候与生态变化等新环境做出了适应性改变。人是文明的根本。没有人就没有文明。薪尽则火熄。


不过,既然文明是人类聚集产生的衍生现象,当全球人类形成一个高于国家与民族的人类共同体时,人类文明将会呈现什么形态


无我思维| 文明是不是起因于沙漠洪水


本内容为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zhulei2049@163.com


部分参考文献:


《文明》 著者:【英】肯尼斯.克拉克 译者:易英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9年

《世界文明史》 著者:马克垚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年

《文明的故事》之《东方的遗产》 著者:【美】威尔·杜兰特 译者:台湾幼狮文化 天地出版社 2018年

《自然史》著者:【法】布封 译者:沈玉友 新世界出版社 2015年

《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 著者:张文木 海洋出版社 2017年

《气候文明史:改变世界的8万年气候变迁》 著者:【日】田家康 译者:范春飚 东方出版社 2012年


作者简介: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主任、985高校教授/博导、企业首席经济学家。现为自由学者。喜求知旅行。出版10余本著作,多次在《人民日报》发表署名文章,足迹抵达7大洲和中国34省市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尼罗河   洪水   大河   著者   起因   流域   沙漠   气候   思维   人口   年前   人类   事件   地区   城市   文化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