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纵观当今的这个时代,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度,就以为外面的世界是和平的,将中国人自秦汉以来的尚武精神,抛诸于云端之外,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君不见叙利亚之惨状、伊拉克之断壁残垣吗?君不见好男儿成伪娘状吗?君不见路遇不平而默默当看客吗?发现当下的国人少了一份血性,多了一些懦弱,而这份懦弱往往是被谦逊所掩盖。归其原由,盖因国人的“尚武精神”已然缺失。

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回顾我泱泱中华数千年,战国时期燕赵的悲歌之士,汉朝时期远通西域的胆识,唐朝时期几人灭一国的壮举,然而自士崖山一战之后,岂止于再无中国,更在于再无“尚武精神”!如今想起,辛弃疾的单枪匹马入敌营,陆放翁的仗剑骑驴入剑阁,诗仙李白也是文武双全,且看《侠客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从秦汉到大唐,任一介书生,俱能仗剑持酒,那么尚武精神是如何丢失的?

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大多数人都认为中国的文弱是始于宋代。当年赵匡胤取得天下时,基于五代时期“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乱象,一方面“杯酒释兵权”,另一方面“以文臣知州事”,不仅夺了丘八们的权,干脆连枪杆子都藏了起来。原因真的如此吗?其实不然,儒家文化已然被歪曲化,迎合统治阶级的利益,既得利益者,以理教束缚人的思想,以愚民为最终目的,完全的背离了孔子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要不然怎有狄青的悲剧,因功而升为枢密副使,却备受文臣攻击、朝廷猜忌,导致最后抑郁而终。

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基因,葬送了国人的尚武精神,尚儒的思想毒害了无数的有志者。宋朝是一个文官制度完备的朝代,帝王将相讲究的是制衡之术,宋真宗赵恒更是亲撰《劝学文》,宣称“书中自有千钟粟”、“黄金屋”,鼓励“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给当时的民众撒播了大把诱人的胡萝卜,正是这个皇帝签下了耻辱的“澶渊之盟”,民众未软皇帝先跪了,上行而下效,放眼整个宋朝几乎都是人民的血泪史。

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所幸的是我国人不乏清醒之士,清初儒家、思想家、教育家颜元,一生以行医、教学为业,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主张“习动”、“实学”、“习行”、“致用”几方面并重,亦即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的人才,猛烈抨击宋明理学家“穷理居敬”、“静坐冥想”的主张。

颜元指出:“衣冠文士羞于武夫齿,秀才挟弓矢出,乡人皆惊,甚至子弟骑射武装,父兄便以不才目之”,他痛陈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他认为其根子里就是“千余年来,率天下人人故纸中,耗尽身心气力,作弱人、病人、无用人者,皆晦庵(朱熹)为之也!长此不返,四海溃弱,何有已时乎?”宋元来儒者习成妇女态,手无缚鸡之力,一心只读所谓“圣贤”书,假如人人都想这样,怎会有什么尚武精神,也别奢谈什么血性了!

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高举进攻大旗、尚武时也是强盛的时期,强秦、大汉、铁血元朝,凡是儒家“和为贵,忍为高”占统治地位之时,中国变陷入了软弱和任人欺凌之时,宋朝、明朝,尤其是清朝末期。统治者们为了维护他们的政权,用程朱理学的道德规范、用儒家思想来淡化人们的尚武精神,个体的软弱导致了民族的软弱。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两大主题,但请不要忘了和平只属于强者,而且这个世界也并不和平,而是我们中国强大了,我们有可爱可敬的军人守护边疆,因而当下生活在一个安全的国度,但我们仍然需要尚武精神,因为我们不需要向任何强权低头,永不依附于别人,时刻保持自尊自强,敢于战胜困难、敢于战胜敌人、意味着除强扶弱。中国现在需要尚武精神,因为中国的统一需要,因为中国安全的需要,因为振奋民族精神的需要!

浅析尚武精神对中国的重要性

借李贺《南园十三首·男儿何不带吴钩》结尾,希望我国人继承和发扬尚武精神,人人响应推动民族的复兴,实现我中国梦!

男儿何不带吴钩,

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真宗   遂平   中国   儒家   孔子   精神   君不见   秦汉   血性   宋朝   软弱   男儿   国人   重要性   时期   和平   时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