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课题: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成功转型?

参与:冷芸时尚圈5群群友

时间:2020年7月25日 20:00-22:00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引言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讨论提纲

一·为什么要进行转型——是追求理想还是投入现实?

二·可以转型的专业这么多,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一种?

三·转型当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四·转型,兼顾原来的专业还是抛弃?

五·专业转型有哪些手段?

六·转型人才对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转型?

七·关于转型的一些思考与设想


庄主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有些人转型是为了理想,有些是因为未来社会需要。像我就是为了理想而转型的。我本科是油画专业,对于未来职业发展,我也考虑过很多艺术相关门类。做既富艺术感又具创造力的工作是我的目标。但从目前看来,做画家太难,做老师对我则太平淡。室内设计、摄影、家居设计我都考虑过,为什么我最后我选择了服装设计?


第一个单纯的原因,也是比较表象的原因是,当我在看各大发布会设计师谢幕的时候,我会尤为激动。我也知道很多人都会因为这个想当设计师。但对我而言,经过大学四年学习油画和陶艺的沉淀,我认为自己对服装还是很有热情,于是在这一次坚持了自己所爱。


有芸友也表示,服装属于比较个人类的艺术品,市场大,而且有商业市场。而艺术也要与实业结合,艺术的基础可以很快被用到服装设计上。并且在大学期间,我曾做过人像摄影,冷芸也说过“最终你会发现摄影、绘画,都会帮到你做的设计作品。所以你曾投入学习的都不会被浪费!” 因此我觉得摄影可以作为我创作的一部分,它也可以为设计服务。


在做出了这一选择后,我为了验证自己对于服装设计的热爱是出于表象还是本质而去学了立裁和纸样。我发现自己对研究版型也相当有热情。这样才确定要考研,并正式踏上转型之路。群内也有一位设计师芸友表示自己做设计工作大概12年了,做设计的第1天就在考虑转型。她给了我一点十分中肯的忠告和建议,也坚定的了我的想法,那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当然,有人转型为理想,也有人是考虑现实社会需求。在我看来,学艺术和学设计的考虑设计内容出发点非常不同。但如果是做自己擅长同时也是市场需要的,只要把两者结合好,就能够实现快速转型。我个人喜欢简单、低调为生活默默服务的设计,好设计十大准则用在服装上也是可以的。我的目标是设计出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能表达自己想法的商品。


在呈现美的东西的同时

美也能造福消费者


转型可以为了理想,为了自我成就,很多人转型也是因为有很多职业目前是社会稀缺,尤其很多东西目前处于新型阶段,目前转型也变得更加低龄化,转型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转型也不仅仅需要在毕业后,在实习阶段就可以尝试和大品牌的布料开发部,做个链接,以实习的身份开始了解这个领域,给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好铺垫。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1. 个人喜好——探寻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与热情

转型就是把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建立在一种你所选择的媒介上,热爱艺术的人,做厨师、做老师、做设计都会有自己的审美,重要的是媒介。转型需要聚集自己的长处,把长处落实到产品上。并且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正如很多的社会问题其实是行为艺术家最爱探究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意识到服装才是我们灵魂的外衣,这说明消费需求在向精神消费层次升级。精神消费是消费的最高层面,需要更多的故事、意义、使命感和责任感。群内芸友表示自己正在打算从汽车营销转型服饰营销,正是因为她喜欢服装穿搭,希望自己工作的价值是可以为社会创造美的。网易发布的转型报告也提到了很多转型原因: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图片来源:网易2017年发布的《中国80、90后职场转型报告》


2.社会实际——专业缺口大,机会多

社会职业缺口也是促使我们转型的一大原因。社会发展之后很多职业会消失,也会有很多新型岗位出现,这也是社会倒逼我们开始思考转型。未来左右脑都需要,文理兼修,既要有逻辑思维又要有发散思维。机器会替代平庸的人,但不会替代善于思考的人。


比如,在民国时期,下水道不发达的年代,粪便运输是非常高薪的职业,也是非常有话语权的职业。这是我们现代人都无法想象的。随着时代发展变化,现在很多职业都在逐步消失,比如邮递员消失了,与此同时快递员诞生了。我想过去的人也无法想象我们现在还有快递外卖。所以说职业转型和社会变革有相当大的关系,不容忽视。在这一前提下,服装行业未来也许样衣工的数量会大幅降低甚至消失,PROTO原型以后也可能用3D打印。可以说,未来只要能被机器取代的、能程序化的职业,都有被取代的可能。


转型是围绕人的需求而发生的,一些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会不断更新,有些消失,有些如雨后春笋般,转型也是社会快速发展和变革的产物之一。机器时代的到来代替了很多手工师傅,像著名的艺术与手工业运动,就是反对大机器生产的主要手段。但是不合时宜的运动早晚都要被社会淘汰。


所以我们要早早看到社会的变革的趋势,不要亡羊补牢而是要未雨绸缪。冷芸也表示,现在已经没有可以学一次,顶十年的学习了,最多顶1年了不起了。所以冷芸做的培训课程要以一年更新两版的节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1. 对所转型的专业虽然感兴趣但是相当陌生

其实面对想转的职业,我们总是充满热情却不知道怎么开始。感兴趣但陌生,这是大部分的状态,但也没关系,人生本来就是折腾出来的。最初有多少人以为服装设计只是简单的画个图,又有多少人嘲笑农业专业以后就是种地的?对其他职业的不了解,来源于我们对其了解得太单一。


一方面,我们对于其他专业的向往也是因为距离产生美,因为不了解才热爱;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意识到转型所需要具备的大量的专业知识也是非常高的门槛,转型某种意义上意味着从零开始。所以我们要下沉去了解目标行业具体要做的事和细节。


2. 要面对很多无从下手的专业知识,几乎从零开始

一些学科理论知识比较复杂,而且从零开始,也是最容易放弃的阶段。如果你很快产生了放弃的想法,就确实要好好考虑自己是否适合。放弃很简单,坚持才最难,也是门槛最高的。如果能够坚持,跑到最后,你会发现赛道越来越宽阔。还有就是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算你最后学懂了专业知识,但基础打得不好不牢,可能还是学不过专业出身的。


除了理论知识,还有一些经验是实践工作当中学来的,也许进入转型专业的工作后竞争力也不如人家。当然不同专业间的思考方式也不一样,但比如服装设计专业中面料上的后整理、手感,以及很多衣服做工上的问题处理等等很多都是需要经验积累的。再比如服装印花,当我进入到具体的行业,我才知道每种布料的印花和涂布的工艺极限,这个就是硬知识。


对于想要转型服装行业的人来说,学习这些硬知识,必须请教工厂布料开发的老工艺师。有些工艺了解就好,让工艺为你的设计服务;也有些工艺需要人来传承的,非物质文化财富的传承,像一些特别的传统手艺,在传承中创新。“守、破、离;传承、突破、创新。”但设计师懂工艺绝对是加分项,工艺本身也需要设计。


3.来自周围人的质疑

当你受到质疑时,你也许会认为大家怀疑的并不是你的理想,而是你的实力以及你学习的韧劲和坚持。这些质疑很多时候来自家人、同事、朋友还有自己。周围人包括自己不看好的声音都会影响自身信念。比如我爸爸就认为小城市安稳生活最适合我,希望我选择事业编制,明知道我在考研,却叫我去政府实习。


很多家长都会希望下一代选择更安逸的生活,开明一些的会跟你说说事业编制的好处,但不会强制要求你考公务员,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给出建议;但也有固执己见的家长。而我幸运的是,我妈妈在我转型之路上比较开明,很支持。


上辈是用历史眼光看未来的,虽然是善意,但有时也会让我们作为子女感到为难,让我们摇摆不定。比如,我有同学想往话剧行业发展,但是她自己没胆量,父母也不同意,在北京漂了三个月就回家了,上个星期刚考完公务员。不惧父母的反对也是需要勇气的。除了勇气,我们还需要经济独立,能够面对现实压力。对此我认为我们可以对于他们的建议选择辩证着听。总体来说,父母有父母的想法,但他们的想法往往代表历史,许多家长并不具备前瞻性眼光——即未来20年这个世界会如何发展。因此,在职业判断上需要辩证地听,参考长辈的为人处世之道,结合自身情况考虑职业前景。


4.作为女性在职场中遭受到的特别质疑

女性在职场性别歧视下的职业天花板非常低,年龄和婚育都是主要问题。我们常说的转型指的是职场上的角色变化,但是转型在女性这里有了几种不同的含义,这可能还包括社会角色的转换,比如,从职场人转换为全职妈妈。最近大火的电视剧《三十而已》则再次带火了这一话题。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图片来源:电视剧《三十而已》


对于职场女性而言,挑战的确更多:一方面来自于自身年龄压力。现在很多企业对女性会有年龄要求,岗位不再选择35岁以上的女性。的确在35岁以后,人的体力确实会下降,很难适应996。职业生涯中还要预留生育养育孩子的时间。如果女性还想转型,该怎么去应对呢?另一方面,还有来自现代社会对女性的残酷要求:家里得管好,职场还必须不断奋斗。


女性在找工作面试的时候,经常会被问到婚姻和生育状况。30+已婚未育几乎在HR鄙视链最底端—三十而已,已婚未育,怀孕一休息就要大半年。企业多会对此有顾虑。


冷芸则表示,其实已婚未育觉得难,不妨反过来思考,可能是自己的竞争力还不够强。只能说同等条件下,企业更愿意聘用已婚已育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不妨让自己在能力上更加优秀,来和那些已婚已育的竞争。因此,作为个人而言,要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提升。本质上,还是在于个人核心竞争力。即当你的其他条件在下降时,就要让自己能力不断提升,以让自己综合竞争力保持在上游水平。


另外,现在也有一些人选择读书的时候生孩子。这也是一个选择,一毕业就可以安心工作。但其实也不太容易。我这次考研认识了几个带孩子考研的女生。孩子三四岁。其中一个人发朋友圈说,孩子今天发烧,老公出去玩骨折了,自己还有很多网课没看,要疯了......


在生活中看我们父母之间的分工,我们也能体会明显性别差异带来的生活方式的不同。就我父母而言,我爸更有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晚上有空去健身,周末去打球。我妈则下班基本就围着锅台转,甚至给自己规定:放假10天,3天回娘家、3天陪我、3天休息。我家比较特殊,妈妈在高速公路收费单位,10天上班10休息。她不在家时,我爸也非常负责,但是等我妈回家后,妈妈担当的家务就明显增多了。


那么职场女性遭遇的这些特别挑战,我们该怎么应对呢?


除了做好个人的时间管理与精力管理之外,我个人觉得家人支持最重要。我看到很多女性朋友,因为家庭关系放弃职场原本大好的前程,算是二取一的结果。如果夫妻在同一个行业, 相互支持的会比较多。如果行业跨度大,彼此缺乏深度理解沟通,就很难彼此支持。就像PRADA公司,老公负责运营和外联,老婆专职负责设计和创意,这样的组合也许就不错。


下面给大家分享来自网易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80、90职场人转型报告》。很明显,男性和单身贵族更具有转型的权利和勇气,成本也更低。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图片来源:网易在2017年发布的《中国80、90职场人转型报告》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其实很多专业可能大学都学不到,是你在慢慢接触一个专业后才发现有些工种是可以自学的。今天我听到一个访谈,上海著名的彩虹合唱团的指挥原本是学乐器出身,开始指挥是因为别人告诉他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试试,却不经意间走红网络。这种碰撞在现实中常常出现,所以大学现在的轮修和企业各部门轮岗还是有必要的,提供给你更多的机会了解不同的专业和岗位。


1.相同大类可兼顾,

相关专业的很多相似本质可以加以利用

有芸友是设计转摄影,他觉得这两者有很多共同点。审美、构图、色感这些都是相通的:相机基本操作会了,上手就很快了,无非就是图片或者视频后期要多花点时间学,但其实是软件的运用也是类似的。譬如PS,设计用得到,照片处理也用的到,学一样等于学两样。总的来说能否实现相同大类兼顾还是审美加如何实现的问题,学校毕业之后其实就是你可以考虑转型的开始,将你所学的各种知识开始糅合应用,说明就已经在转型。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好原来的专业与资源也很重要。


2.不相关专业抛弃,一心一意做转型

如果转型是为了心中的某个意愿与理想,然而和本专业无关,我觉得考虑放弃原来的职业也未尝不可。因为完全不相同的工作可能需要不同的生活节奏,打理不好只会自乱阵脚,还不如一心一意搞好转型。但这很考验思维转换能力,因为很多人难以摆脱职业惯性。


对此我认同冷芸老师的看法:如果当你走到最高境界,你往往会发现思维是相通的。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大家是否了解过特斯拉的马斯克,他不是太空专业出身,也不是汽车专业出身。为何他没有用“跨行”或者“转型”这个词呢?学习本质学的是一个思维方式,马斯克看上去学什么都能做得好,本质是因为他掌握了思维方法。


思维方式十分重要


我们如果能从工作中,抽象出一种可以通用的能力,这会对我们有很大的帮助。学习思维是每个人的经验之谈,同时,思维与套路也不是一回事:套路,是做事的流程和节点的控制;思维,是一种叫元认知能力的东西,类似马斯克说的第一性原理。套路有规律可循,比较死板,但思维可以创新。这在人力资源领域叫流程控制和流程切换的能力。


3.如果能够兼顾,有第二收入来源也是好选择

兼顾原来的专业和转型专业做副业,这对于时间管理大师来讲是个不错的方式,可以说是“软着陆”方式。我健身时候接触的教练都是白天有自己工作,晚上来做教练。也有朋友是名校理科生,本专业做网上教师,业余爱好卖自制娃衣。


其实欧美的奥运冠军都不是职业运动员,他们都有全职工作的,比如老师、钢琴家、职场人士等,他们从小就参加各种俱乐部比赛,但同时也会保证学业。只有NBA,拳击,赛车大多是职业运动员。副业人生其实在欧美挺普遍。我们社群有一个芸友,全职是数据科学家,平时则在酒吧玩乐队,周末还去经营自己的画廊。


为什么国内很少有人做副业?这也许是因为国内的人家庭和社会思想负担太重,以及从小没有养成多项活动一并进行的习惯。冷芸说她有个朋友的女儿,在美国TOP10私校读书。每天睡6小时,是校排球队队员,拿过全美辩论赛冠军,同时学习成绩也是拔尖的,目标大学是常春藤学院。她从小被培养多项技能,多项任务时间管理。所以其实从小培养出良好的行为习惯很重要,但是国内教育还没有做到普遍重视这点。


综上,我认为如果你转型是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专业无关,可适当进行抛弃,如果转型为相关专业,可以挖掘其相同的本质加以利用,如果想发展第二职业,可以培养自己成为时间管理大师,靠谱的人打理工作和生活都有自己的一套,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淡定把握节奏。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1.可以自学,积极寻找同类人群

借力互联网,现在有很多东西都能够实现自学。各类app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的课程,还有各种社群,以及大学的继续教育体系也比较发达,还有一些可靠专业机构也可辅导,此外结交志同道合的人也很重要。


下面是来自腾讯课堂APP截图,门类很多而且非常细致: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图片来源:腾讯课堂app


但面对五花八门的课程,学会选择也很重要,否则很容易迷失混淆。特别是对于自己原本就陌生的领域,要学习就要分清楚什么是技能,什么是思维?什么是知识?这几点都不一样。有些通过理论知识获得,有些通过经验获得,有些需要主动思考获得。很多人过于注重技巧,却忽略了本质。技能是每年都在变的,特别是程序软件,不太容易变的还是思维。我们可以通过看相关书籍来训练我们的思维。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参加一些课程

除了看书线上学习外,线下交流必不可少。有些课程的学费虽然贵,但一定值得。相当一部分人都参与过不同的爱好或者专业培训,小到增添生活情趣的插花课程,大到提升人脉增长知识的MBA,无疑都是对自己的投资。同时培训也能带你进入一个圈子,带来很多就业机会。


3.企业内部转岗

对于转型方式,冷芸提到内部转岗其实是最低成本的方式,她自身也几乎都是通过内部转岗以及通过熟人转岗获得的转型。如果内部转岗都不容易,那么通过外部转型只有更难,因为转岗至少面对的是熟悉你的人。


如何成功内部转岗?首先,要自己告诉老板自己的职业目标,或者让更多的人知道你的梦想,包括HR部门。其次你在老板的印象中,你必须是可靠的人,这样转岗才有机会。没有人会愿意为不靠谱的人提供更多的机会的。所以做一个靠谱的人很重要。最后,就是要有合适的岗位机会。


谈到转岗,冷芸自谈“我当时比较幸运。我最早是做翻译兼秘书。后来又直接转做了运营;又从运营转到了销售,管大客户。然后直接转做了产品总监,管设计与生产。然后就做了总经理,一路没有降薪。我个人的结论是——专业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做一个靠谱的人,及有学习力的人。我的前任老板们之所以给我这些机会,主要还是因为他们觉得我靠谱,值得信任!”


因此,首先我们要做个靠谱的人,这样你的老板也会乐于给你不同的机会。在职场上越到高层,越重视你是否可靠、值得信任。


最后,大家对于转岗的犹豫在于很多都会降薪。但其实如果你离开企业,去另外家企业转型,代价更大。因此转岗不要对薪资有太大期待,自己要会客观评估自己的得失,评估自己要的是什么,需要付出什么代价。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需要代价就可以成功的。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首先,转型需求增加的原因在于学生本身对于专业了解不够深入盲目报考。正如今天我看到的网上流传的内容,截图来自高三学生网文章: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图片来源:高三学生网文章《全国排名女生最吃香的十大专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奋斗和理想不是首选了,“吃香”渐渐成了专业和职业首选。很多时候小朋友们没有弄清自己未来到底想做什么,就依赖家长做选择。


其次,高校的专业改革与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时代步伐,专业不对口很多专业跟不上社会发展,这不仅是国内的问题,也是国际普遍问题,现在国外也同样如此。因此有些学校要压缩学习时间,加快学生周转。比如英国一直是3年本科,1年硕士,现在美国有的学校也想这样做。很多人去英国读书就是因为时间高效。


转型的人越来越多,说明大家都意识到了学校教育的不合理性,这一切也在倒逼教育改革。现在国外一线大学很多已在改革了。但是要突出重围,还是要靠自己主动学习。其实,大学应该是教育你思维及学习方法的,同时大学相比将你培养为成熟的社会人,更倾向于把你培养成一个有修养的人。“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自己勤于学习最重要。


其三,职场人年纪渐趋年轻化,不转型或者不提升将面临的危险和困难重重。电视剧《三十而已》里面新来的店长就是年轻有为,但同样不提升就要被淘汰。现况也同样如此,30岁开始出现淘汰,因此学习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中年人更要学习。但好多人结婚了,就很难再继续学习了。这里又涉及到时间管理了。我认识的人中,有些就是35岁被退休的,完全没有任何工作了,只是拿退休金。


如果20多岁就追求稳定舒适安逸

大概率以后会中年危机的


未来任何单位都不会稳定的,包括所谓的事业单位,出版社、大学、公务员,都是竞争上岗的。这世界上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1.面对辞职与大量裁员,如何减轻自己的焦虑感?

现代社会,“焦虑”貌似成了成年社会人的常态 。但其实焦虑、职业天花板、转型困难,从个人角度来讲总是离不开“学习”二字。焦虑的出现也引爆了知识付费的热潮。有人贩卖焦虑,有人自身也焦虑。


我觉得焦虑的一部分原因是不会休息,总感觉做不完的事情太多。对此我们要学会定期休息,放松自己,养成运动习惯,学会专注。另外,也要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定期聊聊,和家人聊聊。也有芸友表示要找准自己的主航道,学会高效的处理工作,腾出时间来思考,以及提前安排好很多事,这样不至于所有的日程都堆在眼前,造成客观焦虑。


2.如何看待转型带来的收益与风险?

转型失败了怎么办?这是很多人在转型之前就担心的。对此我建议提前评估好自己的底线。特别是时间底线与经济底线。比如花1年时间做转型。我不建议把所有家当投入去转型,包括创业(比如卖房子创业)。转型过程中可能失业,那么1年的生活费是否准备好了?另外大家可以找个职场/事业领路人,然后衡量一下时间账和经济账。有前辈带路最好,会更有信心,时间成本也低,但这个也要看机遇与缘分。国外有一个概念叫“职场MENTOR”,即“职场导师”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比如现在碰到疫情,岗位少了的确转型更难。如果有前辈的指引与带领,确实可以事半功倍。


总结


一、为什么要进行专业转型?——是追求理想还是投入现实?

我从小就有意向要做设计师,现在决定通过考研来改变我的专业和职业发展道路,这是出于理想。但也有很多人转型也是因为有些职业目前是社会稀缺的,这也是当下最热门的转型方式之一。


二、可以转型的专业这么多,为什么偏要选择这一种?

1.个人喜好,探寻属于自己的表达方式与创作热情,追求更多的人生意义,希望会有不同的可能性,于是选择自己想要的方式。

2.社会对于这一专业缺口较大,机会较多,转型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三、转型当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1.对所转型的专业虽然感兴趣但是相当陌生

从零开始是最容易放弃的阶段,陌生的思考模式也会让人陷入混乱的状态。

2.要面对很多无从下手的专业知识,几乎从零开始

3.来自周围人的质疑

他人或自身对自己能力的怀疑和很多不确定情况会干扰转型人的思想,

4.作为女性所遭受到的质疑 ,女性在职场中因性别歧视下的职业天花板非常低,年龄和婚育都是主要问题,要做好受到质疑的心理准备。


四、转型,兼顾原来的专业还是抛弃?

1.相同大类可兼顾,可以看到相关专业的很多相似本质加以利用

相同专业之间有很多本质可循,专业之间互相利用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不相关专业抛弃,一心一意搞好转型

如果转型是为了心中的某个意愿与理想,然而和本专业无关,考虑放弃原来的职业也是可以的。

3.依照个人情况而定,如果有第二收入来源也是好选择

做时间管理大师,靠谱的人打理生活与工作更有自己的一套,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淡定把握节奏。


五、专业转型有哪些手段?

1.可以在家用app自学,积极寻找同类人群

2.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去参与一些课程,线下交流,认识更多老师同学,同行业人士,可以更快帮助自己提升和进步。

3.企业内部转岗。内部转型是一种低成本的方式,但也同样需要付出代价和承担风险。


六.转型人才对于社会来说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么多人想转型?

中国高校对于社会新兴职业在高校当中的更新速度较慢,跟不上时代步伐,专业不对口,因此很多人转型也是倒逼教育改革;职场人年纪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不转型或者不提升将面临的危险和困难重重。


七、关于转型的一些思考与设想

1.面对辞职与大量裁员,学会学习,善于把握,思考和主动学习将是减少焦虑感的重要办法。

2.面对转型,提前评估好自己的底线,特别是时间底线与经济底线,理性判断自己的实力。同时也要有面对失败的心理准备


冷芸时尚圈讨论是就行业问题的讨论及总结。这些分享属于集体智慧的结晶。(它们并不代表冷芸个人观点)希望通过此种方式能让更多行业人士受益!若想加入冷芸时尚圈,请加微信woshilengyun(备注“冷芸时尚圈 姓名”,否则加不上)。


素材整理/排版:孟琪洁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End


职场上,我们如何才能成功转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都会   焦虑   本质   思维   理想   来源   未来   方式   机会   时间   女性   职业   社会   时尚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