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RA真的不行了吗?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引言

ZARA真的不行了吗?

ZARA真的不行了吗?

课题:时尚商业| ZARA真的不行了吗?

时间:2021年1月28日

原节目:【节目回听 ▏ZARA三姐妹品牌关店 快时尚“集体失宠”了吗?】

(可在微信公众号内搜索)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前言

本文基于冷芸与天津滨海电台的直播采访整理而成。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快时尚"这个概念最早出现确切地说还是从ZARA开始的。它之所以被称为“快时尚”,主要是两个原因。


其一,即顾名思义就是因为它快速的周转。


举例来说,到今天为止,传统服饰品牌(以线下店铺为主的时尚品牌),正常的服装产品从研发到上市周期通常是在6到18个月,6个月已经是最快的了。


通常,女装主要在9到12个月。而ZARA大部分的产品从开发到上市可以做到2到4周。所以在传统服装业务领域,它的速度是无敌的,没有人可以跟它PK速度的问题,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因为ZARA商品可以快速周转,因此它的上新速度和上新的款量是极大的。比如一般来说,同样的女装公司,我们一年只能开发2000-3000个款,而它基本上可以开发2万到3万个款。


所以单就这两点,它已经PK掉了它的很多同行(传统品牌),因此它就成为了一个快时尚的典范。


所以快时尚其实主要一个是上新快;一个是款量大。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冷芸:我第一次看到ZARA是2003年在伦敦看到的。因为他们店铺的陈列非常好,很有故事场景,所以当时看到确实非常吸引人。


吴竞(嘉宾):那时候我的身材也不错,也爱美也爱穿,当时它们的服装也很吸引我,样式比较新颖又很潮。而且价格也不错。你总能够感觉到ZARA能踩准当下时尚潮流的点的感觉,给人总体的感觉是质地不错,款式也还可以。


但是后来慢慢发觉ZARA的衣服做工感觉有点糙。可能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各方面你可能会要求更高了,而不只是觉得的样子好看,颜色好看。因此对于这个品牌也就没那么喜欢了。


ZARA真的不行了吗?


现在外界对“快时尚”的定义有的比较令人混淆。很多人参照ZARA大而全的店铺形式,就觉得只要大而全的店铺就是“快时尚”。


但其实如果用我们的上述定义来看,很多做大而全店铺的品牌并不是快时尚。比如说优衣库,它实际上应该属于慢时尚,而且他们做的都是基本时尚款,因为他们希望每个人都能穿他们的衣服。与ZARA的发展策略完全不同。


那么我个人认为在传统服饰品牌里面,真正的快时尚就是ZARA跟H&M。虽然H&M3到5个月的上新速度要比ZARA慢很多,因为它的供应链没有办法跟ZARA相比,但它确实也在追逐快时尚的潮流。现在中国消费者比较认可的快时尚是UR(URBAN REVIVAL),是广州的一个品牌,他们也被认为是快时尚代表。


但是如果我们用这个定义来看今天的电商品牌,我们可以说今天所有的电商品牌都是快时尚。因为现在的电商品牌。今天你去问任何一家电商品牌,它都会告诉你我们2到4周,复杂的衣服8周就可以上市。而且他们的开发款量,一年至少也几千甚至上万。像韩都衣舍,一年也可以上新3万左右的款。所以,如果用上述定义,所有电商品牌都可以被称为“快时尚”。只不过,大家都更习惯于把它们称为”电商品牌“。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


ZARA真的不行了吗?


一些媒体非常容易将”关店“视为”品牌走下坡路“的表现。其实,从商业运营来说,关店是非常普遍性的工作。而大批量关店,也不代表就是坏事。有的时候品牌关店是为了做一些战略性或者结构性的调整。跟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是一样的,就是取舍关系的问题。先要舍去一些东西,才能够获得更多的东西。历史上,李宁、安踏都曾经历过大规模关店。但它们经过战略调整后业绩表现更高涨了。再比如曾经因为退市被外界看衰的百丽集团,事实上,现在它们无论是业绩还是效率,包括数字化转型都在业内处于领头羊位置。


因此,无论是媒体还是业内人士,都应该避免”听风就是雨“,从表象就推断结论。


ZARA及其姐妹品牌关店,本质上是做战略性调整,最主要是要把业务重心转到线上。


整个INDITEX集团(ZARA母公司),根据其2019年财报,线上业绩占比不过14%。这个线上比例对于今天的市场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滞后的。


线上业绩占比小,一方面与它的传统零售出身基因有关。同时,也与它最大的市场份额在欧洲有关。欧洲的电商总体比中国相差甚远。原因也是多样的。比如消费者习性,以及物流基础不像中国这样便利。这背后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工偏贵的原因。


而这次疫情,毫无疑问,也将催逼那些和ZARA一样的传统零售商转战线上。


但是,如果你真的了解其内部运营体系,ZARA或者说INDITEX集团,并没有那么容易被打倒!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很多人知道ZARA快,却并不知道它为何快。更不理解它的快,和一般电商有何区别?这里给大家分享一组数据。


店铺坪效

根据INDITEX集团2019年财报上的数据推算,其零售店铺平均每平米的年销售额是42300元人民币左右(1欧元=7.8元人民币计算)。换句话说,如果你有一家店铺100平米,其年销售额是423万人民币。这是整个集团的平均数据。ZARA作为其表现最出色的品牌,平均数据肯定更加好过这个数据。即使如此,100平米店铺,平均年销售额423万人民币,在中国市场,也属于上上水平。


商品效率

很多媒体说,ZARA的快已经没什么了不起的了。我们现在电商一年也可以上新3万款。但你要知道,ZARA的3万款,支撑了其近1600亿人民币的年销售。据我所知,我们最好的服装电商1年也可以上新3万款,但他们的年销售收入只是20亿。


可能有的人会说,ZARA毕竟有了40+年的历史,毕竟面对的是全球市场。既然你知道它有40年的历史,面对的是全球市场,就应该明白:我们国内电商要PK掉ZARA,并不是凭同样上新款就可以竞争掉对方的。


这个背后巨大的差异,体现的是一个系统化的差异。也是后面我会讲到为什么ZARA会那么快。它的快与我们电商的快本质上是完全不一样的。


人均效率

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是”人均效率“。也就是用一年销售收入除以企业平均在册员工数量。INDITEX的人效是123万元/人/年。也就是平均一个员工1年产生的销售业绩是123万元。


国内同等类型企业(线下为主、大众定位、自营零售为主),这个数值基本是ZARA的40-60%之间左右。


毛利率与净利率

2019年INDITEX集团财报显示,其毛利率是55%,税前净利率是16%。这两个指标均好于国内同类上市公司财报。属于上上水平。


存销比

存销比的意思就是:一家公司的期末库存,可以支持其销售业绩的时间周期。一般来说,对于以线下店铺为主的服装企业,3-4个月属于正常的存销比周期。我们国内上市服装公司这个指标一般在4-9个月之间。而INDITEX集团这个指标在2个月。再次证明,它们的快速周转保证了其库存指标远优于我们一般企业。


综上所述,ZARA其实基本面依然很好。当然上述数据基于2019年财报。2020年财报还未出炉。2020年财报大概率不会好看。原因是INDITEX的主战场还是欧洲市场。整个亚洲市场(包括中国)占其业务总量不到20%。所以,可以想象,2020年对它们确实艰难。


但是,衡量一家企业的发展性,重点还是看上述指标,也就是基本面情况。这就和衡量一个病人何时能恢复健康一样。同样患了感冒,一个身体条件原本很健康的人,恢复得必然比一个身体条件原本不佳得一定是快的。对于企业来说也一样,它的基本指标都是健康的,那么恢复一定好过其他一般企业。


ZARA为什么会快?


所以ZARA为何会快?


第一个是因为它的供应链体系。


任何东西你要快卖,供应链是最重要的一个点。


ZARA基本上从1980年代开始就在布局它的供应链。我认为INDITEX的创始人是一个很有前瞻性的人。他们的供应链跟其他许多全球公司不一样的是,其他全球公司的供应链几乎都是全球供应链,全球供应链就牵涉到一个很大的资源整合,它的管理是非常复杂的。但是到今天为止,ZARA的核心供应链几乎就集中在它的西班牙总部附近,包括供应商,加工厂都是在西班牙和葡萄牙附近。其自有工厂,也高度自动化。因为供应链比较集中,所以也是他们能快速反应的重点。


另外,很多人以为ZARA有强大的补货系统。但事实是,ZARA并不向工厂翻单补货,只有其店铺向西班牙总仓补货。他们的生产订单是一次性下单完成的。为了节省物流成本,ZARA会统一每周一个时间比如说每周一统一收订单,统一发货。然后如果是急订单就发空运,如果不是急的订单,它可能就是按平常发,但基本上都是空运,因为它要快。实际上这个成本如果你是统一安排的话,这个成本完全是可以被抵消的。


而ZARA为何能一次性下单还高售罄率呢?这又要说到它背后非常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在我已知的范围内,我认为ZARA做得数一数二的水平。为什么现在品牌都在做数字化转型,因为数字化转型才能产生效率,而ZARA的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是最好的,无论是硬件还是数据的存储量都是最好的。这一点不是你靠时间就能够追逐到的,这也是为什么我说我们一般的传统服装企业暂时没有办法跟它PK这点。


对比国内企业,到今天为止,国内品牌下订单,绝大多数还都是靠人脑在决定——凭人的经验。今天我可以这样来说,即使你没什么相关背景,也可以去电商做买手(下订单是买手在做)。怎么做?”反正我也不知道什么款会好卖,我每个款都先下100件订单,突然之间爆款出了,马上去再下500件。”又卖完了,再下500件,其实就是不断的向工厂补货。


而ZARA有自己内部的体系系统。这个系统是基于一定的算法逻辑,根据不同产品的销售特点、店铺特征、消费者特征来推算这个产品应该订货多少件。


一个是靠系统与逻辑推算;一个是靠人脑经验决定;

一个是靠信息系统+供应链供货;一个是靠工厂连夜赶货赶出来的,大体还是靠人工作业方式。


所以,正是这背后的精细化运转的系统,让ZARA得以达到上述优质指标。


其第二个优势是在于企业文化和组织架构管理。它的组织架构在传统服饰企业是最扁平的。


对于大多数的服装公司,如果一家店铺缺货了,或者有什么现场问题需要反馈给总部,汇报流程通常是店长先向区经理、区域经理向总部本部门老板,部门老板再向其他部门反馈。整个沟通链非常长。而ZARA的店长有权直接向总仓补货,有权直接与西班牙总部产品部提出产品反馈意见等。


这些都不是其他公司能轻易模仿的了的。所以同样快,快的基础条件是不一样的。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图片来源:Pexels网站)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当然,整个INDITEX集团的挑战也是非常巨大的。他们的主要问题如下:


首先是中国市场在他们业务占比相对还是很小的。根据其2019年财报,整个亚洲+其他区域(不包括欧美)的占比只有20%左右。而疫情期间,全球几乎只有中国市场在正常运转。可以说ZARA丢掉了一个很大的原本有条件盈利的市场。


其次,ZARA的线上业务占比太小,忽略了社交电商的巨大潜力。事实上,ZARA的问题不是被快打败,而是其市场被网红品牌、电商品牌蚕食掉了。


这也是他们为什么关店的主要原因——ZARA其实也官宣了,将建立自己的直播中心,提高直播销售。


这个战略转型势必意味着会有更多裁员与关店行为。同时组织架构、供应链、商品管理体系都要随之而变。但如前所述,ZARA的基础条件很好。同样变革,ZARA的果效应该好过一般企业。


最后和ZARA的营销理念有关。线下店铺时代,ZARA是几乎不做推广的。他们相信无处不在的大型店铺本身就是最好的广告。但这个策略对于社交商业时代就很不适合。现在是个需要”被不断看到“的时代。你默不作声,东西再好,也会被淹没在一片红海之中。


文字整理: 张怀楷

审核 : Cherika Chen

版式设计:Alex Li


End


ZARA真的不行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时尚   西班牙   店铺   订单   平均   指标   传统   集团   品牌   商品   国内   数据   全球   市场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