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1

近日,钱江晚报报道了这样一则新闻。浙江10岁女孩悠悠(化名)近半年来,每天都喊肚子痛,看了无数次病,胃镜都做了两次,医生都说没有问题。医生建议孩子转到心理科就诊。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经过一系列专业的评估后,医生判断悠悠患有注意力缺陷,并且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医生采取进一步措施,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同时还给悠悠父母开了个性化处方:退掉一些培训班,多玩!

悠悠父母也才突然醒悟,改变了教育方式,也退掉了几个补习班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悠悠的腹痛症状也逐渐消除,不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成绩也有了提升。

2

无独有偶,杭州10岁男孩小飞(化名)也有同样的经历。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小飞上四年级,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他告诉医生,每天做完作业,想出去玩,但妈妈让他继续预习复习,还增加练习题,“我很抗拒,很烦,就拖着,能不做就不做。”

去年底,妈妈正带他读课文,小飞突然浑身抽搐,倒地,意识清醒,几分钟后恢复正常。

此后,这个情况多次发生,特别是提到作业时。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5月初,父母带他到树兰(杭州)医院精神卫生科就诊。“当时的情况还是比较严重的,不能提及看书、写字、拿笔,我们给他做人格测试都哭,觉得是在写作业。”李旭娟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

经过诊断,医生考虑小飞有分离(转换)性障碍。据介绍,这类疾病的患者表现为不自主、间断的失去部分或全部心理-生理功能的整合能力,在感知觉、记忆、情感、行为、自我(身份)意识及环境意识等方面无法统一。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小飞被收治入院,心理咨询师秦煜辉在和他深入谈话后,建议父母减少对孩子的关注,不要给压力,尽量保持平常心。

住院初期,小飞母亲还会抽查乘法表,父亲更希望孩子治疗后能立即康复。“父亲的压力,连我们医务人员都觉得对孩子是个负担。”李旭娟与小飞的父母解释沟通,把父亲先“请”回家,再说服母亲配合治疗。

经过治疗,小飞的症状有所缓解,失眠改善,还长高了2厘米、长胖了4公斤,甚至提出“想上学了,想念老师和同学。”

3

类似的新闻之前也有媒体报道过。

23岁的应届生李昊(化名),父母为他规划好在大学毕业后就出国留学。然而,就在要出国时,李昊突然心慌胸闷,感觉自己快要憋死了。

后来急救车把小李送到医院,经过一系列心电图、心脏超声、头部核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发现其身体均没问题。后经心内科建议转入心理诊室。

医生在沟通中发现,李昊的父亲有着严重焦虑,尽管自己创业经济条件很好,不过当年大学考得不理想,希望孩子能考个好大学。另外,李昊小时候刚满月就被送给了爷爷奶奶抚养,当时奶奶去世时他非常伤心,有着非常痛苦的分离焦虑。

这次要出国面临再次分离,小时候那种分离的创伤再次被勾出来。在潜意识里埋藏很深但不能表达,于是身体开始呈现这种焦虑,潜意识用这种方式来抵抗分离:我生病了,终于不用出国,不用跟父母分离。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4

医学上有个词汇叫心因性疾病,医学上称为心因疾病。现代医学将人的病分为身病和心病两大类,身病又分为传染性疾病、功能障碍性疾病和心因性疾病。患者最大的特点是检查不出器质性变化,主观症状与客观体征不符,即只有自觉症状而无阳性体征。

相信很多朋友也有过这样的体验,比如考试前过度紧张,肚子就会不自觉地痛;或是工作压力过大的时候,容易发生口腔溃疡。这种虽谈不上疾病,但也说明了无法处理负面能量的时候,身体也会受到影响。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当家长的一些负面情绪,如压力、焦虑传递到孩子身上时,孩子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消除和转移,这些负能量就会通过生理的形式表现出来。

5

前段时间北京鸡娃群爆出的高强度学习计划让“鸡娃”话题瞬间出圈,所谓鸡娃,不是小鸡仔,而是指用打鸡血的方式教育小孩。“鸡”作为动词,挪用了“鸡血疗法”的典故,生动地形容出这届家长育儿的疯狂程度。

“鸡娃”鸡出病,鸡娃式教育引发家长思考

“鸡娃”圈黑话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成年人世界的战火不断地蔓延,焦虑的情绪不经意之间就会转移到了小孩子身上。越来越多父母付出高昂的金钱和精力,陷入近乎狂热的补习教育,用打鸡血的方式养娃。或是像上文李昊的爸爸一样把自己年轻时没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

不过,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这届父母付出的努力并不比孩子少。正是因为这样,不断给娃打鸡血,只会徒增焦虑。不如把这些金钱或时间成本抽出来,好好陪伴孩子,给孩子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毕竟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参考资料:

[1]10岁女孩肚子痛到连做两次胃镜,医生开出处方:把培训班退掉。钱江晚报

[2]“怎么才99.5分”:10岁男孩被父母“鸡”到癔症发作。澎湃新闻

[3]孩子一上补习班就"病" 强势父母让孩子心理现问题。胶东在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培训班   胃镜   体征   作业   化名   焦虑   性疾病   症状   悠悠   父亲   家长   父母   医生   方式   孩子   心理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