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就是西四牌楼的简称。明代建都北京,在主要的街道路口都会建造牌楼,供行人辨别方向,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西长安街等处都建有牌楼。西四牌楼就是指在西四十字路口上的东、西、南、北四个路口上的四座四柱三楼式木结构的牌楼,1954年,西四路口扩展马路时,将这四座牌楼拆除。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从严格意义上是一个十字路口,十字路口南就是西四南大街,路口北是西四北大街,路口西侧是阜成门大街,东侧是西四东大街。西四,从广泛意义上是指这四条大街围成的商业街区。阜成门大街过去称为羊市大街,西四东大街称为西马市大街,清道光年间,西马市大街开办了约有二十几家猪肉铺,所以又称西四牌楼猪市。马市、羊市的称呼来源于清代,清代时马、羊贩子从口外赶来的马、羊在这两条街上贩卖,而形成马市,羊市。

西四一带自元代起就是北京城里的重要商业区。店铺林立,商业繁华。古代处决刑犯,为了起到杀一儆百的作用,都是将刑场设在繁华街道的路口,明代的刑场就在西四路口,清代改在了菜市口。明代保卫北京有功的于谦、明末杰出军事统帅熊廷弼、袁崇焕都是惨死在西四刑场。

西四北大街,北起地安门西大街,南至西四东大街,其南端与阜成门内大街,西四南大街,西四东大街交错为十字路口。这条街以其位于西四牌楼之北,故名为西四北大街。

西四北大街有饮食、副食、金融、服装、电器、图书、日杂、百货、医药、服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九十余家。西四新华书店、怀仁堂药店、中国工商银行西四分理处、厂桥医院西四北门诊部、西城区财政局等位于街内。街西侧的167号、甲167号旧为护国双关帝庙,供奉关羽、岳飞。坐西朝东。有山门、钟鼓楼、正殿、后院。现为民居。1965年将街东侧小旃檀寺并入。“文革”中一度改为红旗路。

(一)西四北大街西侧的胡同自北向南有:前、后车胡同、武王侯、太安侯、南魏、石老娘、受壁、报子、帅府、小绒线、礼路、东澡堂、罗圈、六合大院、姚家、马家胡同等。

1,前车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130 米,均宽 4 米 。清代称前车胡同,与后车胡同相对。1990 一 2003 年因道路改造,胡同北侧住宅拆除,并入平安里西大街。

2,后车胡同,南起前车胡同,西折至赵登禹路。全长 310米,均宽 4米。清代称后车胡同,与前车胡同相对。1990一 2003年因道路改造,胡同南侧住宅全部拆除,并入平安里西大街。

3,南兴胡同,南北走向,南起西四北八条,北至前车胡同。全长 101 米,均宽 4 米 。清代称北下坑,俗称下洼,因地势低洼得名。1911 年后因其在前车胡同之南,改称南下洼子。

4,小绒线胡同,呈"丁"字形,东起西四北三条,西至赵登禹路,南至西四北二条。全长 195 米,均宽 3 米。清代最初分称大绒线胡同、小绒线胡同,后统称小绒线胡同。

5,新成胡同,走向呈一槽形,两口均南至西四北二条。全长 206米,均宽 2米。1911年后,于西侧形成一南北向小胡同,称新开路,后改新成胡同。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6,西四北头条(驴肉胡同、礼路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600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驴肉胡同,清代乾隆时期大臣和珅家据说就在此胡同。1911 年后谐音改称礼路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自南向北数第一条胡同,1965 年将南井儿胡同并入,更名西四北头条。

7,西四北二条(帅府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595 米,均宽 4 米,据说明朝正德皇帝自封的武威大将军的大帅府就在这条胡同里,所以叫做帅府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自南向北数第二条胡同,1965 年改称西四北二条。58 号是北京市第四十一中学,原为平民中学。

8,西四北三条(报子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527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箔子胡同。清代演称雹子胡同、报子胡同。1911 年后沿称报子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自南向北数第三条胡同,1965 年改称西四北三条。39 号院为京剧大师程砚秋故居。胡同里11号是一座带花园的中型四合院。这里原来是国民政府委员、蒙藏委员会委员长马福祥的住宅。现在除花园中假山被拆除建房外,整座院落格局未变,保存较完好,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3 号院原为明代建的圣祚隆长寺,今尚存山门、残殿及诗碑。现已作民居,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9,西四北四条(受壁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503 米,均宽 4 米。胡同有熟皮作坊在此而得名。因熟制皮料臭气四溢,后又称臭皮胡同。1911 年后谐音改称受壁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目南向北数第四条胡同,故 1965 年更名西四北四条。

10西四北五条(石老娘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490 米,均宽 5 米。明代称石老娘胡同,当有石姓产婆居此而得名。因是西四北西侧自南向北数第五条胡同,1965 年改称西四北五条。

11,西四北六条(南魏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480米,均宽 4米。明代称燕山卫胡同,清代称魏儿胡同。1911年后为与南草厂(今南草厂街)东侧的北魏胡同相别,改称南魏儿胡同,亦称南卫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自南向北数第六条胡同,1965年更名西四北六条。北六条23号,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北京四合院典型代表的院落。这是一处典型的中型四合院,共四进院落。大门外有照壁,门前台阶两侧有一对上马石。进门为影壁,倒座房八间,垂花门两侧是抄手游廊,墙上有什锦灯窗。北房五间,东西耳房各两间,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格局与二进院相同,最后一进有后罩房九间,整座院落占地2500平方米,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2,西四北七条(太安侯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430 米,均宽 4 米。因明代泰宁侯陈圭府第在此,故名。亦称太安侯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自南向北数第七条胡同,1965 年更各西四北七条。27 号是蒙古族奈曼亲王府邸。

13,西四北八条(五王侯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四北大街,西至赵登禹路。全长 424米,均宽 6米。明代称武安侯胡同,演称为武王侯胡同。因是西四北西侧目南向北数第八条胡同,1965年更名西四北八条。

14,六合胡同,曲折走向,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西四北头条,西至姚家胡同。全长 146 米,均宽 5 米。清代称六合大院。1965 年改称六合胡同。此外,还有六合头条、六合二条(马家胡同)、六合三条(罗圈胡同)等。

15,姚家胡同,南北走向,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西四北头条。全长 184米,均宽4 米。以姓氏得名,清代改称姚家胡同。3号院是历史学家陈寅格旧居。

西四北头条到八条这八条胡同,从元代就已经形成,这一带也是北京四合院存在时间最长、质量最高、式样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至今保存较好的极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四合院达40多处,这在北京其他街区是极少见的。

(二)西四北大街东侧的胡同自北向南有:太平仓、后,中,前毛家湾、大,小红罗厂、大、小拐棒、弓弦、元宝、大,小糖房、西安市场等胡同。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西四”与西四北大街胡同的历史

1,太平仓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黄城根北街,西至西四北大街。全长 323 米,均宽 10 米 。明代这里有太平仓,清代仓废,改称太平仓胡同,北侧原有清承泽亲王府,后改庄亲王府,庚子之变府毁。

2前口袋胡同,东西走向,东端有折弯,不通行,西至西四北大街。全长 140 米,均宽 4 米。清代称口袋胡同,以形得名。1911 年后析为前、后口袋胡同。此胡同因近西四北大街,故称前口袋胡同。此外,还有东口袋胡同、西口袋胡同。

3,大红罗厂街,东西走向,东起爱民街,西至西四北大街。全长 716 米,均宽 25 米。明代这里是储存红罗碳的地方,称红罗厂街,清代此街分为两条胡同。1965 年将口袋胡同、东红罗厂、小红罗厂并入,定名大红罗厂街。

4,大红罗厂南巷,西北曲折走向,北起大红罗厂街,西折至小拐棒胡同。全长221米,均宽 3 米。俗称穿堂门。因此巷地处大红罗厂街之南,故 1965 年更名为大红罗厂南巷。

5,警尔胡同,东西走向,东起西黄城根北街,西至大拐棒胡同。全长104米,均宽4米。清代称井儿胡同,以井得名。1911 年后谐音改为警尔胡同。

6前毛家湾,东西曲折走向,呈"l"形,东起西皇城根北街,西端北折至中毛家湾。全长363 米,均宽 6米。清代初称前茅家湾,以姓得名。后改称前毛家湾。1号院原为清代庄亲王府小府遗址。

7,后毛家湾,南北曲折走向,南起中毛家湾,北至太平仓胡同。全长 288米,均宽 3米。清代初称后茅家湾,后改称后毛家湾。

8,中毛家湾,东西走向,东起西黄城根北街,西至西四北大街。全长 314米,均宽 4米。清代初称中茅家湾,后改称中毛家湾。

9,西安大院,南北弯曲走向,南起西四东大街,北至小糖房胡同。全长122米,均宽3米。清代称西安门外北夹道。因有市场,且地近西安门,故又称市场或西安市场。1965年更名为西安大院。西安大院亦称西安市场,西安大院是一条南北狭长的小巷,中间是个宽阔的小广场(现已建民房)。因此处离西安门很近故称西安大院。这个市场里五行八作俱全,是穷人讨生活做小买卖的地方。有风味小吃、说相声、打把式、拉洋片等游艺场地。当年有名架冬瓜、老倭瓜、焦德海和刘德智、侯宝林等艺人都曾在这里卖过艺。

10,大拐棒胡同,南北走向,南起西四东大街,北至大红罗厂街。全长 385 米,均宽 5 米。清代初称拐棒胡同,因形似拐棒,故名。后改称大拐棒胡同,同时将东侧的东拐棒胡同改为小拐棒胡同。清末,大、小拐棒胡同合并统称大拐棒胡同,并将西侧的西拐棒胡同改称小拐棒胡同,1965 年将弓弦胡同并入。

11,大糖房胡同,东西曲折走向,东起大拐棒胡同,西至西四北大街。全长 80 米,均宽 4 米。清代初称堂房胡同,俗称堂房。后堂房演为塘坊并析为大、小两条塘坊胡同,此胡同规模较大,故称大塘坊胡同。1911 年后改称大糖房胡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前车   拐棒   胡同   北大街   代称   南向   牌楼   西安   全长   大红   明代   清代   路口   走向   东西   旅游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