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在北京地区,从居庸古关到房山区的拒马河的北京大西山一带,民间流传着许多杨家将抗辽的故事传说。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房山区,传说有杨六郎单枪匹马深入敌阵,中毒烟昏迷于马背,曾在西虎岭南麓的白水寺躲过一劫,而距白水寺不远的羊耳峪村(养儿峪),据说是穆桂英寄养儿子杨文广的地方。

海淀区的百望山,有佘太君登山为杨六郎观敌料阵,擂鼓助威的传说。在百望山北面不远的地方有两个村子叫南羊坊村和韩家川村,传说中是杨家将和辽兵统帅韩昌各自安营扎寨的地方。由百望山往北数里,有个地方叫“亮甲店”,相传杨六郎曾在此地晾晒盔甲,留下“晾甲店”的地方。百望山往南,颐和园东边有个村子叫“六郎庄”,是当年杨六郎养伤的村落。香山附近有个“挂甲塔”村,这个名字的由来与杨七郎有关。传说有一次杨七郎独自去搬兵,遇到大批辽兵围堵,陷入困境。杨七郎情急之下想出一计,把自己的盔甲解下挂在一个小塔上,用金蝉脱壳之计骗过辽兵追杀,他挂甲的那个地方就被叫成了“挂甲塔”村。离“挂甲塔”村不远,有一处名字叫“刀劈崖”,传说是穆桂英追击辽军,将手里的大刀向辽兵逃去的方向抛去,大砍刀砍在山崖上,把山崖砍下一半,许多的辽兵被埋在山下,那座被穆桂英劈开的山崖就是“刀劈崖”。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在昌平区居庸关四十里关沟七十二景中,有六郎拴马桩、六郎饮马泉、五郎像、六郎影、五郎卸甲洞、穆桂英点将台、拦马墙等,也均出自于杨家将的传说。昌平流村镇的马刨泉村南的一眼泉水,传说是杨六郎的战马刨出来的,这个村子也由此叫马刨泉村了。在流村镇的西峰山村中有一口古井,相传也是杨六郎用大枪戳出来的,被称作六郎井或金枪井。村东南那座傲然凸起的孤山名为“望儿坨”。相传当年身怀有孕的穆桂英在昌平西山作战时生下儿子杨文广,匆忙中撂在一处高台上,然后领军从高崖口杀出,来到西峰山,她思念孩子,便登上孤山顶向西瞭望,想看看孩子,于是后人将孤山改称“望儿坨”,西山里放孩子的高台被称作“撂子台”,今称“了思台”,是流村镇老峪沟的一个村名。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读到这里,有些朋友不禁问到,为什么在北京沿西山一线流传着这么多的杨家将故事呢?杨家将历史上难道真的在北京抗击过辽国吗?

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北京地区历史上是辽国腹地,辽南京的所在地。北宋和契丹辽国的边界在山西雁门关和河北雄县、霸县的白沟一带,杨家将主要是在这一线抗击辽国的。杨家将根本没有来到北京地区作战。之所以北京地区有许多的杨家将的传说故事,这是由于明朝永乐年间,从山西、河北大量移民到北京,这些移民落户到北京后,同时也把在故乡流传的杨家将的故事也带到了北京移民点,附会到自己落户地方的山山水水,以寄托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昌平区流村镇西峰山村,是建于明代的一个古老的村落,明代称峰山口村。位于昌平城区西南18公里,村域面积8.2平方公里,村民约600多户,姓氏以李、王、吴、周、薛、时、陈、郭为主,均为汉族。民居随地形地势分布,村址海拔157米。西峰山村自然环境优美,地处太行山余脉,三面环山,是昌平“百里山前暖带”的黄金地段。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西峰山村民家中收藏的老物件(图片来自美篇山鹰老师)

许多人第一次来到这个村,都会有一种“转向” 分不出来东西南北的感觉。在其它地方,早晨的太阳都是在东方升起,唯独到了西峰山村,太阳却是从东南方向升起,这让许多人都惊奇不已。分析原因,这是由于西峰山村地势低,四面环山,加之山峰过高,当太阳升至东南的望儿坨时,已是早晨的八,九点钟。人们在其它的地方,早已习惯了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所以就误认为望儿坨的方向是东方了。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西峰山村街景

走进西峰山村,你会发现西峰山村西有数座山峰高耸云端,究竟那座山峰是西峰山呢?询问村民得知,从这些山峰南侧往北数,第二座山峰的名字就叫西峰山。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望儿坨,就是西峰山村东南的那座孤山,海拔有300米,山顶上有一座护林防火的瞭望塔。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村中凉亭下的六郎井

六郎井位于村中一株古槐旁边,井壁无砖石垒砌,为原始土壁,深约73.7米,水深约14米。现在井口已封闭,上面建有一座凉亭。凉亭西侧是一个小型健身广场,周围的矮墙砌成长城垛口造型,看上去古意别致。凉亭一侧竖立着展板,上面是介绍有关六郎井的传说故事,配有古井和杨六郎跃马扬枪的图画。六郎井又叫金枪井,传说是六郎杨延昭在大破天门阵,带领宋军转战到西峰山时,士兵们人困马乏,饥渴难耐,杨六郎见此地植被茂盛青绿,便举起手中的金枪,用力向地下戳去,随着长枪的拔出,有水珠从枪头滴落。杨六郎一看,大喜过望,接连又往下连扎几枪,随着枪洞的不断扩大,地下的泉水喷涌而出。宋军连忙烧火做饭,歇息片刻,又冲入敌阵,打败了辽军。从此以后,在西峰山就留下了六郎井的传说。

西峰山村这口古井,几百年来,抚育了一代又一代的西峰山人。在没有机井的时代,从距地面14米深的水中取水,是一件耗时费力的体力活。据说这口井的井口宽4米,可以同时顺进3个水桶打水。可以想象,当年的井台前,每天都要聚集着许多忙碌的村民。1956年,解放军“工程兵直属101工区指挥部”在西峰山村中建了汽车连和三机连以及工兵团二营部等营房,施工部队的进驻,使村里通了电。1957年,在解放军的帮助下,井台的西侧修建了一座方形混凝土的蓄水池,一根4寸粗的铁水管从幽深的水井中伸出,连接到蓄水池的上方,合上电闸,抽水机就将井水抽到蓄水池中,村民们只要打开池子下面的水龙头,一会儿就接满了两桶水,再也不需要费力摇动辘轳了。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以上三张图片来自美篇山鹰老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农业学大寨时,村民在村南打了一口100多米的深水机井,铺设管线,将水引入村里的几条大街上,安装了七、八个自来水龙头,满足了村民们日常的生活用水。八十年代初,又将自来水管线引入进每户村民的院中,从此,村民们结束了挑水吃的历史。自从西峰山村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以后,古老的水井就被水泥盖板封上,退出了几百年历史的舞台,成为了西峰山人记忆中的往事。

距六郎古井以西20米处,过去还有一座井龙王庙,这座小庙坐西朝东,只有一间房,正中供奉着三尊龙王塑像。每逢遇到干旱少雨的年份,村民们就聚集在小庙的前面焚香祭拜,期盼龙王降下甘霖,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古井改用抽水机取水时,龙王庙被改成了配电室,后来古井的废弃,那座龙王庙也被拆掉了。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探秘昌平古村,追寻杨家将的故事

西峰山村特产小枣

“郄窑的姑娘,瓦窑的小儿;狼儿峪的核桃,西峰山的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峰山村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特的小气候,它的沙壤质土地适宜盖柿、香果、沙果、香白梨、红杏等生长,尤其适合枣树栽植。西峰山村出产的小枣十分有名,《北京果树志》中有其记载。北京其它地区出种植的小枣,有许多冒名自称为西峰山小枣。单看外形真伪难辨,懂行的人会把小枣掰开,观察到枣肉厚实、枣丝儿长、核儿小者才是正宗的西峰山小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金枪   房山区   水井   昌平区   北京地区   西山   龙王庙   西峰   凉亭   古井   村镇   山村   北京   村民   地方   故事   旅游   昌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