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您走进传说中的燕太子丹墓~昌平燕丹村

昌平区燕丹村,位于昌平区东南的北七家镇。1948年以前,北七家镇的海鶄落、燕丹、白坊3个村属大兴县,1949年8月,这3个村划归昌平县。

带您走进传说中的燕太子丹墓~昌平燕丹村

燕丹村,明代分东燕丹村和西燕丹村,清代两村合并为一个村。在顺义区的后沙峪地区,那里的老人习惯称燕丹村为“燕王庄”,可能在历史上,燕丹村也曾经划在顺义区范围内,是顺义区的一个村庄。传说在战国末期,燕王喜及其太子丹葬于该村,故称燕丹村。燕丹村域面积3平方公里,村民姓氏有王、曹、张等。清初顾炎武《昌平山水记卷下》记载:“(宛平)县西三十里有燕王冢。或曰,水经注所谓湿水在燕王陵南者也。有太子念头,而昌平东有燕丹村,年祀绵邈,罕能究焉。”

  《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记载,秦破邯郸灭赵、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燕国处于风雨飘摇之中。燕太子丹意识到诸侯均已衰败,不可能指望他们与燕国再合纵抗秦,因而决定采取刺杀手段。他派荆轲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副使秦舞阳前往秦国诈降。荆轲向秦王献图时,用夹在图中的匕首行刺秦王,未遂;被“体解”而死。

带您走进传说中的燕太子丹墓~昌平燕丹村

秦王嬴政大怒,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前226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逃往辽东(今辽宁辽阳)。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燕王喜无奈,只得杀太子丹向秦国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前223年,秦灭楚、魏之后,秦王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秦国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从中可以看出,燕太子丹死于辽东,太子丹墓不可能在燕国蓟城(今北京)地区。

那么燕丹村的燕王喜及太子丹墓到底是谁的墓呢?《金史.蔡珪传》为我们揭开了这个谜底。《蔡珪传》记载:西汉两座燕王墓原在辽燕京(北京)东城外,金主完颜亮迁都北京,改辽燕京为金中都,重新扩大了京城,这样一来,就把两座燕王墓围在中都城的东城内。金世宗即位后,于大定九年(1169年)下令将两座燕王墓迁出中都城,改葬于城外。这两座燕王墓,在金代时,就已经认为是战国时燕王喜及太子丹的墓了。迁坟时,发现东侧的燕王墓棺椁上写着“燕灵王柩”,这才知道,此墓是汉高祖刘邦第八子刘建墓;西侧的燕王墓,是燕康王刘嘉的墓。蔡珪曾经根据墓内出土的名物款刻写了《两燕王墓辩》。这就说明,金朝迁出的墓,不是传说中的燕王喜及太子丹墓,而是西汉时的两个燕王刘建、刘嘉墓。

两燕王墓在金中都城东城里,为何迁到昌平区东南呢?事情要从金中都说起。金中都又称中都大兴府,管辖大兴县和宛平县,大兴县辖区为中都城东半部及郊外,两燕王墓在中都城东城,迁墓至城东的大兴县也是顺理成章。从中又可以得知,燕丹地区,自金以来,一直也是明清时期的大兴县属地,未曾变动,直至1948年,才划归给昌平县。

也许有些朋友要问,既然在金代即已知道这两座墓不是燕王喜及燕太子丹墓,为什么墓迁至昌平燕丹村之后的850年的今天,后世仍说是燕王喜及太子丹墓呢?分析原因,按照《金史》记载,在金代,认为这两座墓是燕王喜及太子丹的墓已经在百姓中流传很久,早已深入人心,虽然已经证实这两座墓是西汉燕王墓,但只有金代官员层次的人才知道,而普通老百姓仍然不了解真实情况,虽然迁至金中都北部地区,但老百姓仍然把它当作燕王喜及太子丹墓。由于金代迁墓距今已有850年之久,地理地貌早已起了很大变化,且金代迁墓也不可能再为其墓建造地下黄肠题凑、地表有高大巍峨封土堆那样的大墓,燕丹村的这两座燕王墓,只剩地名,早已无迹可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兴县   秦国   秦王   易水   辽东   顺义区   燕京   太子   昌平区   都城   东城   燕王   西汉   传说中   城东   地区   旅游   昌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