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太行山脉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它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一条纵向山脉。许多条河流横切穿越太行山,形成了许多能够穿越太行山的峡谷,这些峡谷中最著名的当属“太行八陉”。“八陉”最北的峡谷是北京市昌平区的“军都陉”,军都陉现在的名字叫“关沟”,长约40里,在昌平区西北的军都山。军都山又名居庸山,军都陉在汉代时期就有了关城~居庸关,此关是古代华北平原进入晋北去内蒙塞外的咽喉之路。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关沟”,顾名思义,就是有关隘的峡谷。在四十里的关沟中矗立着南口城、居庸关城、上关城和八达岭四座关城,关沟的南端为南口城,北端即是八达岭关城。八达岭关城坐落于延庆区;南口城、居庸关城、上关城均在昌平区域内。同八达岭,居庸关摩肩接踵的游人相比,上关城显的十分落寞,犹如蛰眠多年的璀璨明珠,远不为人所知。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关沟的老照片

古居庸关,即现在的上关城,位于京藏(原八达岭)高速公路西侧,北距八达岭七八公里左右,南距居庸关北门3公里,在南口镇四桥子村地界。这里是四十里关沟最狭窄处,汉代时,便在此地设置关隘,称为居庸关;北齐时,称为纳款关;隋唐之后一直到元代,一直都是古居庸关。有史书记载:明代的上关城,南北城墙上跨东西两山,城堡两山之间,将关沟一截两半。城墙周长约1公里,有南北两座城门楼,敌楼二座,偏左为东西水门。在上关城东西两侧的山顶上各有两座瞭望台”该城堡于永乐二年(1404年)重修,设南北城门,有守军30人。古居庸关山势险要,易守难攻,只有当年据险守城的将士才有切身体验。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已经消失的明代的上关城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上关城的南北城墙,在山顶相交A形


明初,大将徐达、常遇春北伐元朝,将元顺帝驱除至蒙古草原。为了防止元朝残余势力骚扰北京地区,决定加强关沟的防御工程。他们看到元代的居庸关城虽然山势险峻,但过于狭窄,不能驻守大量的军队防护。他们又来到居庸关以南八里处的元代云台,看到这里山间地势开阔利于大量驻军。于是,就决定这里重建居庸关,将旧居庸关城,改名为上关城,成为新居庸关的前哨阵地。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不同季节中的上关城残墙

1982年修八达岭高速路,拆掉了上关城的南北城门及东城墙。城墙既断,始有断城之俗称。在上关城居住的村民就近迁到了四桥子村。如今,京藏高速公路上行线、辅路、京张铁路及水道都是从上关城中通过。上关城西山坡上的两段残城墙成“Λ”形半隐半现于灌木丛中,斜卧在山脊上。透过树丛灌木,残垣上的垛口、射孔清晰可见。2003年,昌平区人民政府在此竖起文物保护碑,上面介绍:“上关城于明洪武元年(1368)建筑,曾经是关沟内一道重要的军事防线。”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上关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居庸关作为军都陉上的重要关城,它是汉代幽州地区通往上谷地区的主要通道。北魏时期的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湿余水》中对居庸关曾经发生这样的感慨:“晓禽暮兽,寒鸣相和,羁官游子,聆之者莫不伤思矣。”古居庸关山谷幽深、林木蔽日、溪涧旁流、兽啼鸟鸣,行人商旅,来到此处,无不暗生思乡之情,匆匆加快了行进的脚步。

山高林密,幽深狭长的关沟中的居庸关,除了引发行人的思乡之情外,还给行人带来了不安。这里沟深林密,野兽时常出没袭击人畜,于是,人们请来工匠,在沟旁的石岩处雕刻佛像或梵文咒语,行人过此或参或拜,以求得心理上的安慰,缓解紧张的情绪。在上关城西北侧的半山处,有一面长约12米,高约11米的花岗岩石壁,上面并列雕刻着三尊佛像。三尊佛像盘腿端坐于莲花座上,中间佛像高约1.64米,宽约1.3米;左侧佛像体态较瘦,右侧佛像体态稍胖。三尊佛像造型古朴,雕刻技法精练,是昌平区在关沟内为数不多的摩崖造像。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古代帝王将相的出塞入关,铁甲将士们沓沓声碎的马蹄声,似乎已经成为居庸关历史的主题,但这仅仅是它的一部分,最为重要的,它还是中国古代各民族进行融合的见证者。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发展史上,各个民族能够相互融洽,相互团结的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离不开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多次民族大融合。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之前的古居庸关在何处?

明代的新居庸关

中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的民族融合,其中规模较大的两次民族融合都有居庸古关的身影。在1800年前,西晋经过短期统一之后,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斗,又出现了分裂,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少数民族,开始沿长城关塞,包括居庸关,向中原内迁(内迁各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即“五胡内迁”)。少数民族内迁之后,同汉族杂居相处,改变了本民族游牧的生活习惯,逐渐融合进汉民族中。北魏孝文帝继位后,实施汉化政策,又从法律上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大融合。金代末期,活跃在中国北方的蒙古部落开始强大起来,趁金代统治阶级的衰弱,从居庸关南下中原,统一了中国。边疆各民族,蒙古、契丹、女真,部分阿拉伯人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形成了今天960万平方公里的祖国版图雏形。由此可见,我们中国之所以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发展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上的多次民族融合是密不可分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华北平原   太行山   昌平区   太行   山脉   汉族   中原   元代   汉代   佛像   城门   明代   城墙   峡谷   行人   民族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