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长安自古帝王都”与生俱来的皇家气势,让西安一直都是游客们热衷的旅游城市,这里不仅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历经千年仍然保存完好的历史古建,热情的西安人,还有另一张标志性名片,那就是西安美食。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即便您不是因美食而来,但这旅行中的“食、住、行、游”吃喝之事也是不可马虎的,来到大西安怎能不尝尝这地道的陕西美食。biangbiang面,肉夹馍,陕西凉皮、肉丸胡辣汤,羊肉泡馍,好吃的太多太多,但是您知道吗?即便我们没有带着大件行李,放下手中的相机,闭上嘴巴并不暴露口音的前提下,只看吃东西的习惯就能知道谁是本地人,谁是外地游客!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一碗羊肉泡馍的讲究

在西安不只可以吃到羊肉泡馍,还有牛肉泡馍,每家的烹饪技巧不同口味也会略有差异,但是咸鲜浓郁,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那是必须的。

羊肉泡馍,在这里也被人们称为羊肉泡,古称“羊羹”,时间要追溯到隋唐时期,那时人们的烹饪技巧还不娴熟,也不会有很多种烹饪方式,食物大多以水煮,清蒸和炙烤为主。关中地区以小麦作为主食,或制作成饼或擀制成面。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此时,鸡鸭的主要用途是产蛋还没有作为肉食,肉猪也没有被大面积饲养,所以人们的主要肉类来源就是羊肉,人们经过各种烹饪发现,羊肉煮汤后味道鲜美,汤汁浓郁,再将小麦制成的饼子切成小块同煮味道甚佳,便成为最早的羊羹。

如果您走进一家老字号点上一碗羊肉泡,店里的服务人员大多会告知我们要怎样正确操作,原来掰馍也是很讲究的。首先,拿到一个空碗和一个馍,先将馍饼一分为二,再逐次重复这个动作,无论馍饼大小都要一分为二,这样才能保证最终得到模块的大小基本一致,一般都是越小越好,想象一下“羊羹”就不难理解了。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在这里,身边随处可见当地人的身影,似乎手底下的这碗馍不仅仅是一餐饭食,更像是一种生活状态,聊着天手里还在忙着掰馍,虽然耗费时间也是个手艺活,但是人们还是遵循着最正宗的方式在享用这一餐美食,而不是仅仅是填饱肚子而已。

店家还会为游客专门准备了机器切制的馍块,一度时间深受游客欢迎,个头自然是要比手掰的大很多,老陕几乎不会选择,虽然看上去只是形状不同,但是实际上也会影响味道。就像手切的土豆丝和擦出来的土豆丝,口感上就会大不相同是一个道理,手工掰制的馍块更细腻泡汤后也会更加入味。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在西安泡馍的搭档不只有羊肉

肉丸胡辣汤您会泡馍吃吗?肉丸胡辣汤如果不是在小吃街里,那店家一定是最晚到十点多就会关门打烊,因为在本地肉丸胡辣汤是作为早饭的一种食物,正宗的店铺不会全天营业。点餐付款之后,店家会给客人一个碗和一块馍,初来的朋友就会排队等着盛汤了。

而老陕这会儿就已经忙活上了,程序基本和泡馍一样,掰碎再盛汤,泡一会儿再吃。不知您发现没,老陕和游客还有个区别就是,无论是馍块掰得多小,本地人都会用筷子食用,哪怕最后要端起碗扒拉着吃掉最后一口,也是如此。而游客此时大多会把碗放在桌上,举着半块馍,满处找勺子了。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卤汁凉皮您会泡馍吃吗?这个简直是颠覆了我们对凉皮的所有认识,老板娘会对每位客人说一遍“顺着碗边转圈吃,会吃到四种味道”但是因为口音太过纯正,导致我们第一次谁都没听懂。拿到盛好的凉皮儿就满处找勺子,才被小老板又告知了一遍。

这个被游客称为“黑暗料理”的条状凉粉,正确吃法也是要馍块打底再加凉粉和卤汁,芥末,辣油和蒜,一般转圈吃可以分清四种不同味道,如果您要是给它搅拌均匀了,我跟您说那就真成黑暗料理了。

来西安怎能错过地道美食,但是不说话光看吃东西就知道你是外地人


每个地区都会有属于它的饮食文化,现在的习惯或许也是过去的约定俗成,并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遵循这个标准,但是不管是入乡随俗还是秉承传统。如果您下次过来西安,不妨也按照这些“规矩”来试试,体验一把老陕口中的“撩扎嘞”是个啥样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西安   羊羹   卤汁   美食   肉丸   凉粉   陕西   勺子   本地人   外地人   店家   口音   羊肉   地道   味道   游客   时间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