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代——农村里的小人物,哑巴(一)

那年代——农村里的小人物,哑巴(一)

哑巴 (一)


院子里真正不会说话的哑巴不多,有些是小孩时讲话太迟,叔叔婶母称哑巴,叫成了习惯,其实他们会说话,久而久之,也就有了一个叫哑巴的外号。只有俩个是真正的哑巴,一个是塘径上哑巴,一个是院子里哑巴,这里我就来说说院子里的哑巴吧。

在我还是少儿的时候,院子里的小孩子基本上分成两派,里面院子里一派和外面院子里一派。一到无聊没事干的时候,就打仗。我们外面院子里,都是十来岁一个的娃娃,又没有个领头的首领。而里面院子里的小孩子们,虽然也年龄与我们这群孩子相仿,可有个比我们大几岁的哑巴做头,屡屡干起仗来,我们总是败北,一直要被他们赶出木门楼,躲进石门楼“哑巴佬”的屋里,凭着“哑巴佬”利害得太哇难[1],还有“哑巴佬”的二哥文巴巴,才能躲过不被追杀,消灭贻尽。

后来追杀的次数太多了,我们在临危之时,就请文巴巴出山,有一次一对阵,哑巴就欺负文巴巴,谁知他根本就不是文巴巴的对手,一上场就被摔倒在地,好久都爬不起来。当爬起来时,就吐字不太十分清楚地哇难吱,哇难吱......同时而又表现得非常咀丧地大叫,甚至伸出握紧的拳头,露着小指对着文巴巴,还反其道而行之的嘲笑他不行,这可能也许就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在哑巴身上的具体表现吧。可自从那次以后,哑巴佬对外面子的小孩,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张牙舞爪,耀武扬威了。也就是自那次以后,哑巴慢慢地退出了小孩打仗的阵容。

到我开始记事时,方知道哑巴是个独子。他父亲是个道士,他的母亲早已逝世,家中还有一位比他父亲年轻许多的继母。一家三口,生活在院子里面的茶家寨脚下。

据说,哑巴有一个姑姑,民国时在油麻观呷斋,庵堂香火旺盛,庙产收入也可观。她又非常顾家,所以,时不时拿些香火钱回家补贴家用。院子里有人,见他家后来生下一个哑巴后,就不无讽刺地说:“他家呷庵堂多了,丢人现眼,出报应了。”当然,是不是报应,只有天知道,凡夫俗子也只是说说而已。也许就是平时所见妒忌恨太多,抓住他家的缺陷,寻求一下渲泄的口实罢了。

哑巴从小以来,就没有因为自己有残疾而自卑过。至使,在我们小时候打仗时,他都是里面院子孩子们的头。就是长大后,他对小孩或女孩,总喜欢动手动脚地撩事[2]人家,占点小便宜。如果碰到比他厉害,搞赢他一次,从此他就老实了,也就认输了。

自古以来,那个少年不多情,那位少女不怀春。哑巴虽然不会说话,可他也有他的表达方式。那时我还是个懵懂少年,大概也就十三四岁吧,哑巴正是谈婚的黄金时期,二十来岁左右。他家庭条件并不差,父母也曾多次张罗过给他求过媳妇成个家。可哑巴却不知自身条件的差异,还是这个也看不上眼,那个也把手掌一甩。高不成,低不就,一晃黄金时间就耽误了。

哑巴冒讨倒老婆,并不妨碍他对女人的仰慕。从他平时少有的日哩牙乌的语音中,能够基本上听出意思的字眼不多,语音连手式模模糊糊可以辨别的也就是“哇难、爸爸。”还有个就是“妹妹”了。在叫“妹妹”时,他还要特意把两只手掌相合,举上耳旁,把头一偏,作睡觉状,才能理解和读懂他的意思。当人们给他翻译成是睡觉的妹妹时,他就会眉发眼笑,兴高彩烈,手舞足蹈了。

哑巴已经二十多岁了,你不要认为他是个哑巴就本份,这样想你就大错特错了。他虽然不会说话,但他时不时地耍些小动作,还去撩拔邻居间的那些大妹妹、小媳妇。把这个小媳妇的嫩胳膊捏一把,在那个大妹妹后面轻轻地把头发拽一下。可有一点他还是搞得清楚,如果是他近亲内的小妹妹、小媳妇,是他不敢去撩拔的,还是不愿意去撩拔,我就无从所知了。

有一次,他去撩拔一个比较强势的小媳妇。被小媳妇抱起摔在地上,要脱他的裤子,喂他的奶,搞得他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爬起来后,面对小媳妇,边逃边嚷嚷,边嚷嚷边比划,一只手把拇指和食指围成一个小圆圈,用另一只手的食指往圆圈中间顶。嘴里含糊不清的似乎是说:“搞B、搞B”地侮辱她,小媳妇也被他羞得满脸通红,尔后悻悻而逃。从此以后,他也就记了色,再也不敢撩拔那些大妹妹、小媳妇了,因为他也怕喂奶,怕脱裤子。

那时我还小,虽然对男女之事不甚了解,但一看到哑巴用两只手比划着,做那种不甚入眼的下流动作,从中也能粗略理解他的含义了。可至始至终不明白,一个哑巴,他怎能把那么隐秘的事情,用那么形象的手势动作表现出来呢?而他一不会说话,二不认识字,再加上他没有机会得到那方面的亲身体验,他是怎样获得那个动作灵感的,也许只能说,他曾有机会窥视到这样的场景。否则,这就是个迷了。

人,来到人世间,总会给你一技之长,你才能生活得下去。像有一些瞎子,他的听力就相当好。听大人们说,牛栏冲有个“咯眼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瞎子。但他到山里去挖笋,只要把楠竹敲几下,就知道那个方向长笋,随着他的指点挖下去,八九不离十,就要在他指定的地点挖出笋来。他担柴喜欢爬树砍树枝,在树上砍下树枝后,把柴刀往下一丢,从树上下来后,他会一步不差地找到一柴刀。他有如些神奇的听力,大家都称他为眼子[3]精。哑巴可能有某些特异功能,我们也许未必可知。


2021.2.26.于家乡


注释

[1]哇难:方言。我地指母亲为哇难。

[2]撩事:方言。多手多脚去干涉人。

[3]眼子:方言。我地称瞎子为眼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哑巴   手把   庵堂   柴刀   小媳妇   圆圈   瞎子   小人物   食指   报应   不甚   方言   小孩   说话   年代   妹妹   动作   农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