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代——农村里的小人物 (二)烂杠

那年代——农村里的小人物   (二)烂杠

二 烂杠


烂杠[1]不是他的真名,如果你给他散饭[2]时,叫他声“烂杠”。他会很小声地告诉你,我有真名,叫“汤XX”。更有甚者,有些人还干脆就叫他“烂杠癫子”,他听后虽脸红脖子粗的,心中极大不爽。可他终归是靠乞讨过日子,寄人篱下,全凭别人高兴时散口饭呷。不管他还气的,还胀的,都只能忍气吞声,不能得罪众多给予的衣食父母。否则,争气事小,饿肚子事大。

烂杠这个名词在农村里来说,他的本意是,这只杠是烂的,好的坏的,大的小的都漏。也可以把他说成是好的丑的东西都呷得,而且还可说好话丑话都载得,随你怎样,他都不嫌弃,就是一只潲水桶。

因为我和很多人一样,喜欢健忘,总习惯性地叫他为“烂杠”。要说欺负也好,侮辱也罢,只得硬着头皮就这么叫了。说实在话,从外表上来看,烂杠一表人材。有张这样的国字脸,天庭饱满,五官开阔,整日见他满脸笑容。人也长成一米七多,四肢粗壮而又匀称。如果粗看一眼,就是一个官样子。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正当十七八岁的烂杠还真是个官,刚从学校出来的他,就被招收到XX公社办公室担任文案工作。他不只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而且文笔也很好。还能画素描和水彩画,甚至连当时人民奉为救星,不敢随便涂鸦的毛主席素描头像,他也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可惜好景不长,二十来岁时,因为爱上了一位美丽的姑娘,正准备谈婚论嫁时,为了一件小事,与姑娘闹起了矛盾。不管烂杠怎样去解释,就是一句话,不嫁给他了。

自古以来,有多少文人志士,为爱情而痴而狂。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唱出了,怜为花下死,变鬼也风流的献身情歌。烂杠为了这个任性的美丽少女,越想越结,越想越糊涂,最后彻底地走火入魔,疯疯癫癫了!

一个有着美好前程的青年,一瞬間便成了一个为爱情而献身的痴狂之人,为美色而疯疯癫癫之士。未经批准,擅自长时间离开岗位,再加那时国家正处在困难时期,有众多的不辞而别者,烂杠也就成了自觉而又不自觉地自动离职者。

人以离开单位,加上父母年事已高,已经无力管教,小弟年纪又小,也更无力约束,只能凭他自生自灭。人活着总离不开吃饭,他一个噩噩昏昏的灵魂,一个疯疯癫癫的心智。怎被他一阵子省悟到“讨米三年懒作官”的真啼。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当时黄土坑少有的乞讨者。

刚看到他乞讨时,应该是上世纪六十年中期的事了。好像是我们这群同龄的小伙伴们十来岁的时候,也还正是刚开始懂事而又不懂事的年龄。有一天,看到一个粗壮魁梧,面带微笑的大汉,腋窝里夹着一只搪瓷钵子,手里拿着一根棍子,从石门楼走进院子里来。

那个时候在院子里,除了每天能见到院子的人以外,顶多也就是会见到院子里,邻居间熟悉的亲戚和朋友。陌生人是很难见到的。一群在灯场里玩耍的小伙伴们,看来了一个不熟悉的,又脸带笑容的陌生人,立刻就围了上来。看到他腋窝里夹着一只搪瓷钵子,手里又拿着一根棍子,对他产生了非常强烈的好奇心。

因为这样一个高高大大,体体面面,面带微笑的人。有人不相信他是乞丐,就问:“你是来做么咯的?”他也很直接,不掩不藏地回答:“我是来讨饭的。”说后,脸上和眼神里还是流露出一丝丝,瞬间即逝的羞涩。又有人问:“你这么高大,又冒少脚断手,冒去出工,怎么想倒要来讨饭,你懒。”他自我解嘲地说:“我有病,冒出得工。”他怕我们再继续问,只有悻悻地走开,口里喃喃轻声地说道:“讨米三年懒做官。”

他就是站在你门边乞讨时,总是面带羞色,满脸微红地说:“散点吱咯?”不管你散也好,或者不散也好,他都要你答复了以后才走。如果你给他几口半碗饭,一定要给他夹一点菜,不然,就是用盛好饭的碗倒到他的搪瓷钵子里去了,他还会向你讨菜。等钵子接好后,他会小声地对你说:“谢谢,谢谢!”从上衣胸前的衣袋里,抽出筷子,边走边吃得离去。

说实在话,那时的农村,都是靠两只手劳动呷饭,粮食得来不易,大家都困难。真正有饭呷的人家并不多,都是靠计划用粮或者是省吃俭用。有时就是散个叫化子,也是从口哑哑省出来的。烂杠站在你门前,他也知道,行一家不如坐一家,不等到你答复,他是不走的。有时站久了,得到的是一句恶狠狠地“冒有哩散你!”他也会略有怨气,轻声地说:“冒有,要早讲哩。”

有一次,向氏宗族过节,一位汤氏从辈份叫烂杠为晚爷的女性,因工作刚回家,饭菜还没开始弄,仅仅刚煮熟糍粑,就准备给他糍粑。谁知烂杠冒是个,冒有糍粑米也要的乞讨者,他有胃病,不能吃糍粑,他说:“我冒呷糍粑。”那女性就只好说:“饭还冒煮,我给你贰角钱好吗?”烂杠满心欢喜地说:“还好的”。俩人偕大欢喜,烂杠也好去赶二家。

然而,现代人根本无法想象,过去那年代的呷饭场景。一家人坐在那里呷饭,本来每一餐的米都是按人头一定的,没有多余的剩饭,就是有点剩饭,也是为了下餐煮饭时胀饭的,所以特意多加点米,留点冷饭,目的也是为了填饱肚子。叫化子站在那儿讨饭,一是要自己少呷一口省给他吃,另外就是把做冷饭娘子【3】的饭给他呷。说内心话,两种方法都不是心甘情愿的,就是给了,从内心深处,都有点勉强。不像现在,一有什么红白喜事,偶尔碰上一个叫化子,只要他替上钵子,大鱼大肉给他一大钵子,给你呷了,你快走。

一个多才多艺的烂杠,一直乞讨到改革开放时。农村进入承包责任制,他能分到将近三个人的责任田。那个时候,就是把田租出去,一年也可以收一千多斤稻谷,冒要做也有哩呷。所以,他就再也不出来乞讨了。也就是改革开放的政策,结束了他的乞讨生活。

可好景不长,一个为女色而痴而癫的烂杠,倒还清清白白地活了几十年。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衣穿有饭呷的他,虽已年过半百,冒晓得是枯本逄春,还是春情勃发,竟还与一邻家女子弄出一段绯闻来,至使晚节不保,遭人唾弃。刑满回归,忧郁而终。

一个在当年还算优秀的人材,本来应该有一个美好的前程,不幸竟失败在俩个女人的石榴裙下。


2020.12.10.于家乡


注释

[1]烂杠:方言。 一种破烂的捕捞水中鱼虾的工具。

[2]散饭:方言。无偿地给饭。

【3】冷饭娘子:方言,上餐留下的饭,和下一餐同时煮,叫冷饭娘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糍粑   腋窝   人材   剩饭   好景不长   搪瓷   真名   粗壮   面带微笑   棍子   小人物   素描   娘子   方言   前程   院子   年代   农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