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滚滚乡愁 (二)行家

逝去的滚滚乡愁    (二)行家

二 行家


舅牙家到了。虽然在路上磨磨蹭蹭的,我们家离得近,五华里来路,又动身早,每次行家到舅舅家时,要算早的,不是呷饭时要等的那种。同时,舅母家的亲戚和我们同院子,过后也会来得早。

一到舅舅家,父亲首先是与大舅舅家人打招呼并替上人礼。那时虽然困难,因为是姜月里,新年头节,也要买二挂“千子兵”【1】在堂屋里放一放,算是给俩个舅舅拜年了。同时也要给小舅送去人礼,舅母或舅舅会告诉我们,到初四来呷半日饭,因为他们觉得初四是个双日子,喜欢初四喊客。

那时的人礼是非常简单的,也就是一块片糖,后来是二块片糖,用纸包在一起,在腰间再用一条型红纸包裹起来。随着生活的变化,贰角钱、伍角钱、直到后来的一元钱,插在红纸里头。外加一瓶柒角陆的散装酒,直到后来的“绥白酒”、“国公酒”之类的酒,就算是拜年的人礼了。可话又要说回来,虽然这些人礼统统算起来钱也不多,顶多也就是花费贰元钱左右,但朋友你要知道,一个国家工作人员的日固定工资仅有壹元贰角一天。做到这个份上,也就是溅鸡婆窝硬屎一一尽力了。

在我的记忆里,每到正月初一,大舅舅又是这天生日,那一天喊客做生就算一起待客了。小舅每年也是要喊客的,有时就是初二,有时就要到初四了。大舅舅个子虽小,但性格非常急。每年他都早早地把菜餚该蒸的蒸了,该煮的煮了,没到正午,就只等呷了。他有俩个姨妹夫都是太湾娘人,上界下坡有十四五里路。有个年轻的要噪性一点,一家子可能也行得早,路上又不碍,所以,到肖家湾也就要早一点。年纪大点的,性格就有点肉【2】,动身也迟,行路也慢,每一次呷饭都要等他们。而当大舅舅接到他们时,一手接过他们的人礼,第一句话反正是说:“你明年早一点了好吗?”有时他们也解释,“有咯远的路哩。”大舅舅一定会反驳道:“他小姨又早来了呢!”确实与他小姨屋檐架屋檐,大家无语了!

说实在的,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未,那时农村里还很困难,甚至可以说还很穷。过年过节就是喊客,也只喊那些己亲【3】。自己家里三姑六姨,媳妇家的长辈兄弟姐妹。那时不是特别亲近的远房亲戚,是很少有来往的。有些就是有血缘亲戚关系,因为穷,也长期不通往来。亲戚关系错综复杂,又互不走动,只知道某某地方有亲戚,但又不认识是张三还是李四。有时甚至血老表都为一点小事打得头破血流,成血家仇敌。更因为互不认识,也会闹出很多笑话来,直到多年后有机会弄清关系,才能破涕为笑。

那时去做客,不像现在。今天如果是去那个地方做客,方便的话,全家可倾巢而动,还美其名曰说是看得亲戚起。在那个困难时期,姜月里去舅牙屋里行家【4】,还可以如童谣“行一拉,坐一凳,客婆炒菜要一锅,舅母煮饭要一甑…”如果是平时去亲戚家做生【5】或怎的,就是由父亲或母亲带队,再从众多兄妹中选一个同往了。家庭条件较好的谁去都无所谓,觉得去呷餐饭还要行很远的路也心有厌烦。但家庭条件困难的就不同了,小孩子个个都想去行家,都想去改善一下生活,沾两个油星子,呷两块肉。所以,只要是有机会去行家时,都想自己被选中。

当然,父母也有父母的考量,那时每个家庭最少的也有一二个小孩,三四个比较普遍,五六个、七八个的也时有可见。他们也会根据需要而选择,但可以肯定,采取的是轮换制,除非是襁褓中的婴儿非带去不可的。那时,如果是我父亲去那里行家,总喜欢带我而去。

那年代去做生, 拿礼物也是很有讲究的,就如我大舅舅是正月初一生日,从我记事起,好像都要带生日礼物,就是除了糖酒之外,还要拿一块斤把半的猪肉,因为年年他不收,后来也就不多此一举免了。如果平时给那个去做生日,要砍一块1.5市斤左右的猪肉,打一瓶0.76的散装酒,有条件的还要买一包半斤左右用粮票,或者用大米换算成粮票后,购买的饼干、或麻花、杨梅稣一类的糖。

吃了饭后回家时,生日客把酒和糖都收了,还要拿一些糍粑一类的吃食,那块猪肉也要给你退回来。所以,大多数人在离开时都要查看一下袋子,如果退回来的肉割了一截,你就可以走了,如果你的那块肉一点也没少,原原本本的,都会把那块肉拿出来,送回去,就像打架一样,一个要放下,一个要他带走,推来推去的,大多数是要割下一半,那怕他就是割下一小点,也算是割下了,如此才肯装入袋里离去。但我总觉得,那时的感情也好,同情心也好,却是出自于内心,是一分货真价实的真感情,没有隐瞒,没有装装作作。

行客的变化是逐渐改变的,他根据人们的生活现状,经济条件而改变。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到九十年代,待客的餐桌上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鸡鸭鱼肉都可同时上餐桌了。过去那捉襟见肘的“十字架”早已成了历史。进入了二十一世后,餐桌上更是十个大菜上桌子,如果不是改用了大圆桌,可能连放碗的地方都没有了。

时至今日,把我们这代人在那个特殊年代,所经历的生活暴露出来,也就不怕现代人用一种不可理喻的眼光,还是看笑话的姿态,也许还有一丝丝同情心去面对,当时经历过这些极度贫困人的生活窘境。


2020.8.27.于家乡


注释

【1】千子兵:方言。过去农村把那一千响的鞭炮叫“千子兵”。

【2】有点肉:方言。指脾气温,性格慢为肉。

【3】己亲:方言。指有血缘关系最近的人,为己亲。

【4】行家:方言。农村里指走亲戚叫行家。

【5】做生:方言,指亲戚生日,去祝贺叫做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行家   舅母   小舅   粮票   乡愁   舅舅   猪肉   方言   餐桌   亲戚   也就是   性格   父亲   困难   条件   生日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