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文 / 林艾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2019年秋天随集宁的一家旅行团去了趟新疆,亲眼见证了祖国西部边疆的山山水水,感受非常深刻。以前在我的心中这里大漠无垠,几十里甚至上百里无人区,生态环境特别脆弱,刮起大风遮天盖日,是个不毛之地。这些可能都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彭加木在罗布泊地区失踪造成的心理阴影,亲眼所见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一路上导游把新疆的人文、地理、历史等方方面面的故事详细讲给我们,颇受启发和教育。下面便将所见所闻有感而发。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新疆建设兵团


新疆的南疆与北疆以天山为界,我们这次出行的目的地便是北疆。乌鲁木齐往北几百公里都是平坦的土地,与我们内蒙古高原同样都是降雨稀少地区,但与我们不同的是天山冰川融水使这里的土地碧绿芬芳,而我们内蒙古大部分地区严重缺水,黄旗海干枯了,岱海也有步黄旗海后尘的危险。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东西横跨二千五百多公里的天山冰川,以母亲的胸怀养育了天山南北的各民族儿女。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以后,王震将军带领大队人马来到新疆,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戎边的职责。他们平时种地,战时拿枪,保卫边疆的安宁和开发大西北闲置的土地。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战士们住“地窝子”,夏天高温酷暑,冬天地冻三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把千万亩沙碱滩变成了农田。如今,准噶尔盆地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盛开着洁白的雪花,成为了新疆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新疆建设兵团的干部战士就这样常年坚守在祖国的大西北,许多人三十出头还没成家。国家一声号令,全国各地大力支援,当时有八千湘女娉新疆的说法。那个激情岁月的年代,党叫干啥就干啥,他们先结婚后恋爱,一代又一代传承着开发大西北的重任。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戎边举措,后来历代沿用。1954年成立的新疆建设兵团既符合中国的国情和新疆实际的战略措施,也是历史经验在新的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早在清朝同治三年(1864年)新疆发生战乱,浩罕国阿古柏和沙俄乘机占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左宗棠率领大军收复了新疆,保证了中国领土的完整。光绪十年(1884年)建立了新疆省,左宗棠、刘锦棠大力倡导戎屯,新疆的屯垦建设掀起了新的高潮,促进了新疆经济的复苏和文化的发展,从而巩固了边疆的安宁和国家的领土完整。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目前新疆建设兵团有二百六十万人口,他们沿用师、团、连,部队建制和司令员、师长、团长、连长等军队职务。实行党政军企一体制,受中央政府和新疆自治区的双重领导。现生产建设兵团有九个城市,师长就是市长,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市场上的棉花涨价也按种植的定价销售给国家。新疆建设兵团几代人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亲眼见到了这些穿军装不戴军衔的军人,他们浑身上下,一举一动都焕发着军人的气质。兵团的各支民兵反应分队也是维护治安秩序稳定、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保障了祖国大西北边疆的安全。


五彩滩和沙湖

五彩滩和沙湖就像两颗明珠洒落在边境小城哈巴河的东西两侧。旅游中巴长途跋涉几百公里生产建设兵团开发的郁郁葱葱的田地,进入了克拉玛依沙漠戈壁地区,突然出现的绿洲让人眼前一亮。导游万松说我们来到了发源于我国境内阿尔泰山的额尔齐斯河流域,沙漠荒原只要有水就是宝地。附近的玉米、华莱士、打瓜生长极为茂盛,路边的华莱士整齐堆放。我们当地也种植西瓜和香瓜,没见过像足球大小的华莱士遍地都是。是北疆的土地肥沃,还是建设兵团的战士辛勤,苍天竟如此厚待这里的人们,到处硕果累累,喜煞人也。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旅行车大约又行驶半个多小时,前方突然出现的山丘与众不同,大自然巧夺天工隆起紫色、黄色、白色的小山包。这些犹如金山、银山,到处都像聚宝盆的样子,就是北疆著名的五彩滩。这也是新疆雅丹地貌形成的色彩鲜艳风蚀地,由于这里地貌特殊,常年干燥,盛行大风,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变异出许多陡壁隆岗(土墩台)逐渐形成了雅丹地貌。这些五彩斑斓的沙土墩台与额尔齐斯河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水墨画。站在高处俯瞰远方,河流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两岸的绿色长廊一直延伸到远方。我被一种强劲的力量所震撼,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只要有水就有绿洲,有了绿洲就会养育源源不断的生命。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夜间我们下榻在哈巴河县城,这里的建筑异国情调浓郁,坡度较大的屋顶有些欧洲教堂的样子。街道上没几个行人,汽车也很少,整个小城就像熟睡了的婴儿一样安静。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向中哈边境建设兵团一八五团一连的驻地进发。车辆大约行驶一个多小时,来到一个袖珍小湖边,导游万松说这个沙湖极为神奇,周围全是沙漠,只有这片湖水一年四季不增不减。我望着离这里不算太远的额尔齐斯河冥想,可能沙湖有一条地下河连接着额尔齐斯河,大河有水小河满,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沙湖除了四周大漠无垠,再形容不出过分赞美的词句,倒是新疆建设兵团的一八五团一连戎守边境的事迹,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一九六二年,我国的六万多名哈萨克族牧民受外部势力的蛊惑赶着牛羊离开祖国,建设兵团的战士们奉命立即赶赴这里。一眨眼五十多年过去了,他们戎守边疆,屯田种植,保证了祖国大西北边境的安全。正是由于兵团的几代人的驻防戎边,一九九七年中哈两国勘查国境线路,把有争议的55.5平方公里土地,永久划分给了我国。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我们站在一个制高点上,通过兵团的望远镜遥望额尔齐斯河对岸的哈萨克斯坦村庄,那里的地貌和植被与我国十分相似,只是一条界河成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九九七年前苏联解体以后,大部分加盟共和国的经济急剧下滑,当年出走的人们想回来定居。我们这里也不是“留人小店”,哪能想走就走,想来就来呀!如今,我国的哈萨克族牧民有大片的草场,他们夏天游牧,冬天回到固定的砖瓦房住所,享受着富裕幸福的生活。


正是由于建设兵团的几代人常年坚守在边疆地区,才使我们在和平的国际环境下发展壮大。牺牲我一个,幸福千万家,多么响亮的豪言壮语啊!


喀纳斯


喀纳斯游客中心离喀纳斯湖大约还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景区的摆渡车满载着游客们前往目的地。公路两侧的山岚巍峨旖旎,高大的天然松木与挺拔的白桦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中显得极为尊贵。沿路沟壑翻滚的河水不时溅起珍珠般的浪花,流动的水与九寨沟五颜六色的海子迥异不同,九寨沟大部分都是平静的海子,而这里的水势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无所畏惧的气派,更让人豪情万丈。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昨晚一场秋雨把喀纳斯的山脉冲洗的清新湿润,高山上的积雪更加晶莹剔透,远处由下到上呈现出深蓝、绿黄、银白不同的色彩,使这个驰名中外的景区更加分外妖娆。我在电影中见过瑞士阿尔卑斯山脉的风光,绿草如茵的大地,高大的原始森林,白雪皑皑的高山。当这些风光出现在我们身旁,恍惚中像似梦幻一般,大自然如此巧夺天工把人间最美的景色收敛在一块儿,真让人有些妒忌。为什么不能分给我们家乡一羹呢?同样的高原纬度,同样的干旱地区,苍天竟然如此不公,把山的伟岸俊秀,水的丰润涟漪全部聚集到了这里。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喀纳斯湖座落在阿尔泰山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也是中国最深的堰塞湖。这里还有水怪的传说,湖中的巨型水怪经常将湖边饮水的马匹拖入湖中,给喀纳斯湖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有人认为这是湖中生长的一种大红鱼(哲罗蛙)所为;也有人认为这是这里居住的图瓦人为了成吉思汗的安宁,故意营造气氛恐吓图谋不轨者。当年成吉思汗在这里驾崩后,把遗体沉入了喀纳斯湖。图瓦人世代守卫王陵,“湖怪”也成了保卫成吉思汗亡灵不受侵犯的圣湖。


依我看,密集的游人似乎早已捅破了神秘的面纱,众多的游船,喧嚣的人群使这里再也不是什么世外桃源。大山深处流淌着蓝色的、白色的、温柔的海水与喀纳斯水怪一点儿都联系不到一块儿。倒是与九寨沟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包括高山雪峰、西伯利亚雪松和满坡的白桦。九寨沟有藏族村寨,喀纳斯有蒙古族图瓦人。凡是壮美景观的地方,地貌和人文总是相得益彰。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导游安排我们走进一户图瓦人家做客,木制的墙壁上挂满了原始狩猎的收获,狐灌、野狼、兽皮应有尽有。一个中年男子为游人表演用牙齿吹奏的笛声,说是他爷爷辈份传承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会吹这种芦苇制作的笛子的不多见了。这个图瓦中年汉子的喉咙中发出一种呼麦的低音,更像周围山岚传来的回音,如果是在空旷寂静的大山深处,真是犹如天籁之音。


喀纳斯景区蒙古族图瓦人的房舍都是尖顶木屋,导游万松说这里冬天的雪比较大,最深达一米多厚,尖顶房屋积雪容易滑落。这些木屋异国情调浓郁,有一种俄罗斯远东乡村的风格,真是让人浮想联翩。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在前往喀纳斯的路途上,一座座白色的帐篷不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导游万松说这是哈萨克少数民族的游动住所,他们夏天随草而居,牛羊膘肥,马儿肥壮。冬天回到政府所建的砖瓦房内,再不用受冷冻之苦。他们转场的帐篷与蒙古包大同小异,蒙古包窗户从侧面开,哈萨克帐篷开天窗;蒙古包有祥云图案,哈萨克的帐篷纯白色。

西行漫记——北疆见闻

哈萨克族特别崇拜白色,他们认为自己是天鹅的后代。传说远古时期,一个哈萨克男青年来到喀纳斯湖边,突然飞来的一只白天鹅,眨眼之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小伙子与姑娘一见钟情,结为伴侣,滋生了后代,就这样一代又一代一直到今。哈萨克的姑娘们头上爱插一支白色的天鹅羽毛,象征着翩翩起舞的白天鹅。多么富有诗意的传说啊!蓝天白云,雪山松林,圣洁湖水。驰名中外的古典芭蕾舞剧《天鹅湖》与哈萨克族的传说极为相似,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坚贞不渝的爱情,永远都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文化遗产。壮哉——喀纳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北疆   哈巴河   阿尔泰山   喀纳斯湖   哈萨克族   黄旗   哈萨克   成吉思汗   西行   天山   高山   大西北   新疆   地貌   边疆   见闻   导游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