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文 / 林艾

一趟甘南之行,让我见证了美丽的草原和不同的藏民风情。每当想起心潮澎湃,久久难以忘怀。下面就把这次出行的所见所闻与读者分享。

拉扑楞寺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甘肃临夏的拉朴楞寺院建于公元1709年(清康熙四十八年),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院之一。占地面积为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6万平方米,现有僧侣一千多人,寺院占整个县城的四分之一。庙宇大多为紫红色,形状与布达拉宫有许多相似之处。这里与别的寺院最大不同佛像都是用铜铸造和表面鎏金。让人最不可思议的是七八岁的儿童便进寺院学经,好像藏族的男子就是为寺院所生。我还看见了一步一叩首的虔诚藏民,宗教信仰的力量无穷。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不过,街头还有年轻的喇嘛拿着手机不停地刷屏,大千世界以及网络游戏的诱惑力如此之大,现代社会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一目了然,年轻喇嘛能经得起诱惑吗?还能安守本分再当苦行僧吗?科学与佛教本来就是水火不能相容的事情,总有一天喇嘛所剩无几,部分虔诚者空守装饰华丽的大殿和金碧辉煌的佛像,那时参观浏览就大于宗教本身的意义。

郎木寺

从夏河至郎木寺的距离大约有一百八十公里,沿途的草原绿的让人陶醉,绿的让人流泪,绿的无法用语言来表白。甘南草原大部分海拔在三千米左右,气温虽然有些低,但雨水充沛,再加上青藏高原黄河发源地的河流从这里流过,应该属于湿润地区。这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一路上既有定居村落,又有流动帐篷。门前几乎都有小客车停放,据导游讲牧民们早已步入小康生活,并不急于处理牛羊,还是以牲畜的多少衡量财富的标准。黑色毛发的忙牛与白花色的羊群使寂静草原生机勃勃,苍天把高原打造的如此靓丽,让摄影爱好者们都惊叹不已。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我们家乡虽然也是高原,也有耕地草场,实在太旱了,从西部的阿拉善到东部的赤峰,环境几乎一模一样,都属于半干旱状态,偶尔下回雨,落在地上都能数得见几滴几粒。我们的自然条件没法跟甘南草原相比,这也是甘南游客蜂拥而至的主要原因。上天既然如此厚待藏区的人民,我们理应为他们祝福才对。我国地大物博,物种多样,各具特色,甘南草原是我见到的最美丽的草原,再一次祝福藏民们幸福安康。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黄河九曲第一湾

今天下午四点半,终于到达了甘、川、青海交界处的黄河九曲第一湾,从青藏源头缓缓流来的黄河在这里曲折转弯与支流白河交汇,在草原上划过了一道美丽的弧线,消失在了天界边。这里还有索克藏寺,这个比拉卜楞寺历史都久远的古寺,见证了黄河九曲第一湾千百年川流不息的历程。

这里的黄河由青藏高原缓缓流过,还没有经过黄土高原的“洗礼”,所以河水清澈见底,泛着银白色的光泽。她不像兰州市区的黄河浊浪滔天,也不像宁夏银川和内蒙古三盛公水利工程的驯服浇灌千万亩粮田河流,像似一条玉带披挂在绿草如茵的大地上,更像一个娴静的少女把最美的风姿展现给大家。

头顶上不时掠过几只翱翔的雄鹰,展开双翅足有四五米宽。导游说秃鹰在生命结束前猛然冲向更高的天空,落地时只剩下部分羽毛,是它把死者的灵魂带到了天宇间。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我站在海拔四千多米处的山坡,俯瞰犹如洁白哈达的黄河和绿的醉人的草原,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那些闪着银色光泽的水流向了天边,那里一定会是海市蜃楼般的美好家园。此刻,我真想变成一只雄鹰飞向银河的尽头,与天地融为一体是每一个生命最好归属。

西藏同胞的故事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郎木寺是通往黄河九曲第一湾的一个著名景区,这里除了金碧辉煌的庙宇和白塔外,南部山脉的形状与瑞士的阿尔卑斯山脉有相似的地方。只可惜天公不作美,淅淅沥沥的小雨下个不停,远处的山岚云遮雾罩,难以看到“庐山”的真面貌。我还是把导游一路所讲的西藏同胞的故事讲给大家吧。

西藏在民主改革前,一直实行农奴制度,农奴就像非洲的黑奴一样,没有一点儿人身自由,只是头人们的劳动工具,可以随便买卖。他们住牛棚,当牛马,世世代代一直如此。中央政府和西藏的地方达成和平协议,也没有触动喇嘛和头人的利益,农奴的地位丝毫没有改变。一九五九年达赖喇嘛等上层煽动叛乱,人民解放军奉命进藏平叛,才彻底废除了农奴制度,所以说共产党才是翻身农奴的大救星。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其二是为什么男人们要进寺院呢?民主改革以前西藏是一个政教合一的政权,达赖喇嘛和班禅既是西藏的最高统领,又是藏传佛教的佛主,手下按资排辈都是有权利的人。普通藏民要想改变自身命运,只能进寺院深造学习,通过答辩等一系列过程逐步提拔使用。所以在寺庙里看到上至六七十岁下至七八岁的穿紫色藏袍的就不足为怪了。一般人家要把最聪明的孩子送进寺院,一旦儿子被寺院提拔重用,父母以子为贵,其光环就会降福全家。直到如今寺院的主持地位依然很高,仅开光祈福就是一项不菲的收入。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其三是关于紫红色藏袍的说法,僧侣们为什么不穿别的颜色要穿紫红色的呢?原来紫红色与血色相似,穿上这种颜色的衣服有避血灾之光的含义。藏民为什么只穿一只袖子的藏袍呢?西藏的气候很特别,早晨和黄昏或者阴天气温比较低,人们要把胳膊包裹起来御寒,到了中午艳阳高照时,便把衣服的袖子脱掉,既凉快又不误干活,这样两全其美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其四是民主改革前的婚姻一妻多夫制,有些像母氏社会的意思,比如弟兄二人娶一个媳妇,一人在家陪媳妇,另外一个在草原上放牧,一年一轮换,这样既不闹矛盾,又合理资源配置,生下的孩子管年长的叫爹,另一个称呼其为叔。

其五是藏民们的饮食以牛羊肉为主,就是寺院上至贵族下至一般的喇嘛也不像其他地方的出家人那样忌口。藏民们只是不吃野兔等小动物,更不食用河里的鱼。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如今藏民的生活也大为改观,再加上电视、手机等现代媒体的作用,许多习俗与汉民没有太大的区别,放养牲畜摩托车,迁移草场私家车,充分享受着国家强大富裕的红利,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临夏回族自治州

甘肃的临夏离兰州大约一百五十公里,这里是一个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从兰州到临夏的路上,几乎每个村庄都能看到形状迥异的伊斯兰礼拜寺,异国情调氛围浓郁。

沿途黄土高原夹四五公里宽的绿地,光秃秃的大山与绿油油的植物让人联想到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样子。盆地的四周种植着燕麦、玉米等农作物和黄瓜、茄子、西红柿等蔬菜。从远方流下的河水保证了农田灌溉。这条叫不上名字的河一直伴随着我们前行,在甘南草原都没看到尽头,想必它的发源地一定是青藏高原了。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旅游大巴进入临夏在一个叫八坊十三巷的古巷前停下,我们一行四十多个人鱼贯而入。这里的房屋属于青墙青瓦,古朴典雅的建筑,这种装饰很特别,我见过木雕、石雕风格的房屋,但每一座大门和墙壁上几乎都有砖雕还是头一次看到。八坊十三巷的游人不是太多,导游说当地政府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和打造旅游城市,协调旅游公司尽量多带游人进来看看。这里除了介绍古巷的历史,其他项目还不是太多,也可能人家刚刚起步,只是需要人们了解就足矣。不像山西的平遥、湖南的凤凰古城到处都是推销旅游商品,体会不到一丝的古韵感觉。其实还是保持原汁原味好,贵州黔东南的肇兴侗族村寨基本都是本民族生活状态,有制作土布的,还是在街道上晒稻谷的,一个老婆洗盆里的食草鼠让我惊奇不已,黄昏时分还遇上一群吹芦笙的儿童,真是一个让人怀念的地方。

甘南藏区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大巴车从迭部县城出发,在草原上行驶没多久便进入了山区,云雾在峰峦叠嶂的山坡上缭绕,这种云遮雾罩的景色只能在高原上看到,而且还必须是水汽蒙蒙的山区,阿拉善的干旱草原就没有如此的效果。跌部还有种庄稼的藏民。绿色田野中的燕麦、大豆连成一片,不时还有黄色的油菜花点缀在其间,藏农区的景色一点儿都不逊色于藏牧区。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扎朵那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扎朵那旅游区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西约十公里的地方,如果说若尔盖是绿草如茵,鲜花盛开的草原,那么扎朵那便是典型的高原山脉,这里既没有多少草场,又没有更过的田地,农区藏民与牧民的生活没法想比。为了改变山区落后的面貌,当地政府下大力气把这里打造成为一流的旅游景区。通往景区的道路还没有完工,许多修路设备正在轰隆隆的施工。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路基,车辆只能单行通过,让人坐的胆颤心惊。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景区的售票口标价每人十元,这点儿费用就连管理人员和环卫工的报酬都不够,但是赔本也得经营,为了让更多的游人知道这个山川秀美的地方,再难也要经营下去。

这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唯一具有原始森林以及石山的地方,如果你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一定能够拍出逶迤旖旎的山脉,绿草青青的高山草原,炊烟袅袅的藏家农寨,溪水涓涓的田园风光来。正因为山的俊美,水的丰韵,人的憨厚,尽管路途艰难,但还是有不少的旅游团队蜂拥而至。藏民们也不放弃任何赚钱的机会,牵着马匹招揽游客的,编着花环卖给爱美妇女的,还有卖木耳、蘑菇以及中草药的。也有坐在小桌前享受生活的年轻僧人,他们并不忌讳游客,甚至还与游客合影。想必都是些酒肉穿肠过的不忠不孝之徒,他们甚至还不如一个三岁的藏族小孩,非要替他母亲牵马,他那一招一式还真像回事情,不由让人伸出大拇指。相比较我们来时火车上的那个男孩就更有意思,三岁的男孩身边走过了一位大眼睛,红嘴唇,身材窈窕的美女,男孩眼睛盯着美女一直消失在了另一节车厢。过了一会儿男孩问妈妈美女怎么还不回来呀?年轻的母亲说,妈妈不喜欢这款美女,你就别等她啦!周围的乘客开怀大笑。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孩子的模仿力特强,火车上小孩的父母一定经常说,儿子长大以后给我们领回什么样媳妇之类的话题,在他的启蒙教育中美女占据了一席之地。而藏民的孩子从小耳闻目睹的全是母亲牵马的艰辛,所以,他愿意为妈妈分担些什么,这样的事情难道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若尔盖草原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若尔盖是红军长征通过草地之处,有通往县城的纪念碑为证。如今这个地方早已不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只有几十户藏民的小村寨,驻镇人口虽然不是太多,但四五层的楼房整齐排列在东西走向街道的两侧。旅游大巴进城时天完全黑了下来,走进下榻的旅店加上微菲便用手机打字,好把一天所见所闻发出去,让微信圈的朋友们与我共享出行的快乐。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第二天早晨拉开窗帘,展现在眼前的是满目苍翠的草原,那种绿色使让人激动的几乎落泪。想当年红军从这里过草地,缺衣少吃,历经艰难,部分人陷进沼泽地,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红军突破了腊子口防线,在敌军指挥部看到了当地的报纸上刊登围剿陕北红军失败的消息,说明了刘志丹的队伍很强大,最后才确定了长征队伍的落脚点,从而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可以说甘南藏区是革命转折的福地。如今游客们躺在宾馆的席梦思床上还嫌不舒服,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有一句话说的好,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在离若尔盖不远的地方,当地政府打造了湿地花湖,这个中国最大最平坦的湿地草原,呈现出生物多样性的自然保护区。旅游旺季日均人数达两万多人。但是这里没有一点儿关于红军长征的图片以及文字资料。“吃水不忘挖井人”,说不定旅游景区至今还留有当年烈士们的遗骨,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当年的红军战士,没有他们的浴血奋战和流血牺牲,哪来的今天幸福生活。

西行漫记——甘南藏族自治州见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甘南   藏族   若尔盖   临夏   西行   青藏高原   山脉   农奴   黄河   藏民   紫红色   西藏   喇嘛   寺院   自治州   见闻   草原   地方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