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双减”,要对贩卖焦虑文化者说不

随着我国推出“双减”政策,许多培训机构都感觉大势已去,开始积极转行或研究新的合法培训项目,也有一些培训机构开始将培训转到地下,还在想继续捞一笔再说。比如说,之前北京就爆出小升初的各种辅导班都在以暗语方式进行地下培训。也有一些地方,是家长集体与培训老师私下沟通,让老师为孩子进行补习。毕竟,“双减”活动目前只是针对培训机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一些培训机构对于“双减”的态度,更可以看出一些家长对“双减”的态度。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更有意思,某小学生不满家长强制自己去补习,于是把这个偷偷补习的培训机构给举报了,很快工作人员过来进行查处。有网友爆笑,说家长都希望孩子补习,不断像打游击一样做各种隐藏隐秘工作,但奈何孩子不配合。事实上,对很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这么小,竟然也要去补习,孩子们自然会很不舒服,所以进行举报也就在所难免了。当然,爆出这种新闻后,一些培训机构估计又会在开始想对策了,比如说不准孩子带手机过去,那么就很难进行举报。而家长们,估计也在担心孩子们不配合。所以说,在将来一段时间培训机构、管理部门、家长、孩子的“斗智斗勇”会持续下去。在这里,管理部门需要加大监管力度,尤其是针对孩子进行宣传教育工作。这效果可能会更好。

至于对家长来说,很多家长是坚定的支持校外培训派。尤其是现在,管理部门加大违法违规培训后,一些家长甚至会觉得这是机会,因为其他孩子不补习了,自己的孩子有机会补习,就能赢在起跑线。正是许多家长都这么想,所以孩子们纷纷不得不去进行补习。结果就形成全民补习现象,这是严重的内卷。关键是,人人补习,等于人人没有补习,因为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录取人数是固定的,录取率也是固定的。所以,全民补习,学校、家长、孩子与管理部门都是输家,唯一的赢家是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之所以造成这个居民,除了培训机构不断传播焦虑论外,也在于家长真的是焦虑了。比如之前有没报道,有家长借贷几十万就是为了给孩子叫补习费。真的让人目瞪口呆。想起之前深圳有个课外辅导班,搞什么“量子波动速读”,说上了这个补习班后,几分钟时间就就可以记忆十万字。在新闻曝光后,很多人觉得,怎么这种骗局还有家长们相信,这真的是交了智商税。但仔细一想,这些家长们一定很笨吗,不见得。说到底是太焦虑所致,这人一焦虑,就患得患失,就可能做出很不理智的行为。

所以对于家长们面对校外培训的各种骚操作,我们除了感叹,更应该深刻明白其中的缘由,才能做出针对性管理。家长的焦虑是因为培训机构制造焦虑文化。培训机构甚至与一些媒体勾结在一起,制造全民焦虑,所以需要对贩卖焦虑文化者说不,并严厉打击。当然,家长之所以这么焦虑,也在于现在一些教育管理制度存在不足,比如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平,好学校太少,那么自然会让很多家长不得去让孩子拼命补习。这一点,需要打造更加优质与公平的教学环境。比如现在北京会加大对优秀教师的合理流动比率,让教育资源分配更加合理。当然,还需要做好小升初、中考等方面的针对性改革,不再唯分数论,甚至还要取消一些所谓的竞赛项目。其实很多竞赛项目,都是严重超纲的,就是为培训机构的服务的。对此,需要从根源上做好管理工作,才能标本兼治。

对家长来说,望子成龙的心情都能够理解,但是成长与学习,都有其规律的。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孩子处于什么生理年龄,应该怎么学习,应该学习什么内容,是有其规律的,不能去揠苗助长。同时,每个家长都需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过程,绝对不能为了出成绩而让孩子长时间疯狂学习。这不说不一定能够出成绩,就算出成绩,孩子心理出现问题,那就悔之晚矣了。当引以为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焦虑   辅导班   校外   管理部门   北京   针对性   全民   中考   小学生   规律   家长   成绩   孩子   项目   文化   旅游   新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