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每月一题”看城市治理如何以民为本

今年,北京不断将“接诉即办”升级,结合多项民生服务事项,推出“每月一题”。因为多个部门实行联合行动,加上单个部门实行深度治理,对于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居民群众满意率很高,也大大提升了居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面对这些重要的民事事项,管理部门不断发力,大力解决,居民群众对于一些社会治理难点的满意率超过90%,这是十分了不起的成绩。毕竟这些“每月一题”的专题内容,基本都是社会治理难点,是之前没法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对于那些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现在基本都能解决。而且解决不是个案,是系统性成片解决,因此效果更好,让市民满意率更高,比如今年上半年,针对那些很难解决的房产证,北京已经办出十万张。这让很多市民群众非常受益。那么我们再来分析,为什么“每月一题”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果呢。这说明,在推进城市治理时,需要以民为本。即老百姓需要什么,就去提供市民服务,老百姓希望解决什么,那么就去解决什么。如此,才能让市民群众感到满意,

当然,对“每月一题”来说,以民为本,本质是首先做好问需于民与问计于民,接着再去借此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最终更好地为人民群众办好实事。从管理模式上,“每月一题”是“接诉即办”的升级版,从服务内容看,“每月一题”更加注重专题性,更加注重解决问题的深度。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去针对所有民众十分关注的民生问题进行针对性管理,让更多民众得到良好服务。而且,因为“每月一题”是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系列问题,所以在对个别问题完满解决后,其后的服务效率会更高。这也说明,“每月一题”服务效率很高。这也对接下来的为民服务提供更多经验参考,去实行类似的由点到面的管理模式。这其实也是因为,管理部门在具体的“为民服务”中一直不断总结规律,以便更好的推进服务质量。所以说,任何时候,都需要不断实行经验总结。

“接诉即办”是不断发展的,最早采取接线人员来直接联系基层服务部门,减少中间转接,提升服务效率的模式。其后“接诉即办”也在不断升级变化,比如实行联合办公,再去针对一些治理难点实行专项办理,并特意设立“办不成事窗口”。而到现在,是对所有很难解决的问题,实行集体的专项处理,并再去推而广之地进行治理。如此,一定可以更好地解决市民的各种诉求。而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管理部门,不断转变服务思维,不断以人文本。所以才能更好地高效地解决一系列的民生服务事项。另外“每月一题”另外一大特色,虽然这些重点服务事项是按照月份以专题形式来进行,但不是说这个月解决这些问题后就不再关注。管理部门还是会不断采取“回头看”的方式来继续进行管理。所以说,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有深度,有力度。而且还有持久度。而这种坚持,很多时候比什么都重要。

在推进为民服务中,这种坚持有时候比什么都重要。有时候在解决问题是,发现难度很大,有些力不从心,但想着这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那么必然就会有更多奋斗动力。同时在全力推进这种为民服务时,也会不断琢磨去提高为民服务能力。有态度,有坚持,有能力,自然就可以更好地解决所有的为民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说,这是进行城市治理的最佳方式。这样的治理模式,可以应用到更多的城市治理中。当然,这也说明,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以民为本。

以民为本,能够更好地站在人民群众立场,不断以事情的响应率、解决率和满意率作为评价指标,从而不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这就是“每月一题”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与时代启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城市   难点   管理部门   管理模式   民生   老百姓   深度   效率   居民   群众   事项   满意   市民   部门   更多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