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古建筑文化修缮科普,万寿寺开放“修缮日”

中国古建筑的美,从外观上只能看到一部分。古中国的皇家贵族文化,考究的地方多数都在“里儿”。这要想真弄清楚古建筑的讲究和美,是要“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奔着这个目的,万寿寺的修缮开放日,就显得“很懂行”。

这修缮工地开放,和普通的去旅游景区参观有什么不同?不同的地方很多。比如我们平日里去普通的景区,所看到的都是花花草草,还有建筑物,建筑物是美,但是怎么做出来的不知道。我记得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去看故宫,偶尔也会在老街碰到一大宅子,父亲就会指着遇到的凉亭跟我说,说孩子你看,我们老一辈儿人多聪明,这亭子修得一点都不漏水,可是他们压根就没用过钉子什么的。卯榫结构真是研究得厉害,你可不能说这古代人没什么智慧,以前的是傻才差点丢了这国家,要是人傻的话,能想出来这么厉害的东西吗?只是说那时候的人害怕改变,没注意到世界的变化。也不明白这人啊,躲不过世界的变化。但不管怎么说,以前的人所做的东西,还真挺好的,作为中国人,好东西还得留着,外边的世界也得看着,这日子就不可能过差喽。

父亲第一次跟我说这些的时候,我什么也不懂啊,我那时候就站在亭子底下往上看,就看那个亭子的顶特别好看。但你说我看出来什么门道没有?真没有。我不知道这么大个亭子是怎么做到不用什么钉子弄得严丝合缝的,我也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看的。可我后来看过一些纪录片节目,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我多少懂了一点了。再然后,遇到过两次佛堂或者景区的大殿修缮,远远地站着看过几次,越看就觉得越有意思。我不敢说我在看的过程中真的懂了什么,或者看出来什么门道,我只能说我单纯对这件事“感兴趣”。感兴趣到什么地步呢?就是我有时候就想,如果我年仅八岁的儿子,长大了之后,对这方面感兴趣,他想去做北京的古建筑物修复,那就去做,我不会拦着,我顶多会让他注意安全。我觉得这个事情有意义,也有趣。

瞧见了没有,很多好东西是越了解越觉得有趣的。我想万寿寺修缮开放日,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如此。当然,我知道做这种开放日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告诉后辈,老祖宗的好东西要爱护,他们以前费心思做的好东西要当回事儿。修缮本身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以后大家来参观的时候,不仅能看到古建筑的历史,还能看到它的岁月痕迹以及它的修补痕迹,这些都是它不断增加历史中的一部分。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也是我们走在文化自信道路上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觉得,如果有机会,或者有时间的话,就去修缮修复古建筑的工地去看看吧。不用非得是学习建筑美学相关的才来看,普通市民来看一样能体会到前人建造的智慧和后人修复的智慧。偶尔会让人产生“穿越”的感觉。当你看到现代修复匠人的手上下翻飞修复前人的建筑的时候,似乎看到了后人在和前人“握手”,那种感觉真的很奇妙,会让你对一栋建筑物又不一样的感觉。当你再看到它的时候,你还会想起当年你在观看修复的时候的那个画面。

万寿寺的首次开放日是9月16号,相信以后这样的修缮开放日会越来越多,希望更多的古建筑修缮项目能也能考虑开放,让人也了解一下像“椽头彩华贴金”这样技艺的九道工序。当你知道了景区里的古建筑现在变得那么漂亮,和以前灰突突的样子大不一样花了多少心思之后,我相信也没有谁舍得再对这些古建筑“下狠手”,刻一些什么“到此一游”的东西在上面。

就像我看了《我在故宫修文物》之后,再去故宫看,看到曾经在纪录片里出现过的钟表和柜子的时候,心中泛起来的情感就会不一样。由此类推的话,近距离去看古建筑修缮,所得到的感触和感受必然比看纪录片更深刻。除此之外我还在想,或许我们北京在做古建筑修缮的时候,可以考虑放置几个摄像头,然后请专业团队来制作一些纪录片,这样还可以在全国播放,会不会对这项事业更有益处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修文   古建筑   故宫   目的   文化   亭子   门道   景区   钉子   前人   纪录片   建筑物   智慧   东西   感觉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