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老年人“住得起”,北京将兜底经营性养老机构费用

随着社会发展与老龄化现象加重,北京需要多方努力来推进养老工作。同时,在养老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养老服务普及程度不够,或者专业化养老机构收费问题等等,北京将养老话题列为重要民事事项,列入到“每月一题”里。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管理部门对养老问题十分重视。

在推进养老服务中,北京目前是以养老驿站为主,为全市老年人提供普惠性公益养老。同时,北京还将大力推动专业养老机构建设。养老机构可以成为养老驿站的有益补充,可以更好地满足部分老年群体的个性化养老需求。简单说,一些老年人,希望得到更专业的养老服务,至于养老费用倒不是最看重的。这本身也说明,对于养老服务,需要精细化服务。只有不断做好精细化服务,才能不断提升养老服务的上限。当然,养老工作是基本民生服务,而且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原因,也需要享受专业化养老。这又需要让养老机构也能够提供比较实惠的养老服务。这也是目前北京正在大力推进的日常管理。目前,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人口近430万,这几乎是20%的人口都在逐渐老龄化,而这个趋势还在加重,那么需要对所有老年人做好针对性服务。这其中,必然有不少的老龄人没能力去到养老机构,却又必须去到养老机构。因此,需要管理部门去解决这些特殊群体的需求。

总体来说,在养老服务中,政府的作用是“保基本、兜底线”。这有说明,政府需要针对所有老年人去进行兜底。而一般来说,这种兜底,是针对养老方面的基本服务,通过养老驿站来进行,去保障基本养老服务对象的养老需求。但是,有些老年人只是以养老驿站来进行养老服务,那么没法进行。需要针对这类人员,送去到养老机构养老,或者让养老机构提供上门服务。根据北京有关数据,目前全市共有特困、低保低收入老年人3.3万人、失能失智老年人16万人,也就是说总共有近20万人需要养老机构进行服务。但是这些特殊老年人,可能没法承担这些养老机构费用。所以需要政府通过补贴方式,去让他们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当然,这其实也等于政府购买养老机构的服务,来针对特殊老年群体进行养老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这些特殊群体的养老服务。当然,在这其中,像一些家里比较困难的高龄老人,基本会送去养老机构,或者会让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服务。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服务,政府补贴才是重点。比如一个“三无”老人,每月能获得3000元左右的供养经费,再加上政府部门2000元的补贴,那么基本上可以进入到一般的养老机构了。这就是政府进行补贴与兜底。

对一些失能老人来说,这个情况又会相对复杂一点。目前北京存在16万左右的失能失智老年人,对这个特殊群体的照顾,需要更专门的养老机构进行。即这个养老机构本身能够治疗失能失智老人,是以偏医疗性为主。但是这样的专门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专业养老机构还存在不足,没法满足照顾这么多特殊老年人。所以管理部门还与医疗机构合作,让家庭医生来指导家属或看护人员照顾这些失能失智老人。那么就可以让这些老年人得到最好照顾。而这种补贴,可以给家人,也可以给看护人员。但无论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也都是以政府补贴的方式来减少这些家庭的养老负担,并提供最精准的特殊看护。这样可以让这些老年人与家属都受益其中。

对所有的特殊老年人来说,北京如此推进专业化养老服务,并不断按做好兜底工作,必将让更多老年人享受到最及时最暖心的照顾,从而更好地安享晚年。当然,这样也可以更好地提升整个城市的温暖指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北京   老年人   机构   上门服务   管理部门   驿站   老年   群体   老人   费用   需求   人员   方式   政府   旅游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