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晋祠,最早的记载见诸《史记·晋世家》中,称唐叔虞祠;后在北魏末郦道元的《水经注》中,称晋王祠。

晋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周武王姬发次子,后被追封为晋王)以及其母后邑姜(姬发的王后,叔虞之母)而建。

游览晋祠,主要是看中轴线。从大门进入后,自水镜台起,经会仙桥、金人台、对越坊、献殿、钟鼓楼、鱼沼飞梁到圣母殿。而圣母殿是晋祠的主体建筑,主要供奉的是唐叔虞的母亲。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从晋祠整个沿革过程看,有过三次大的扩建与修葺。

首先是南北朝天保年间(550年至559年间)的文宣帝高洋时,“大起楼观,穿筑池塘”,形成了现在我们所见晋祠的基本格局。

其后,是唐贞观二十年(646年)太宗李世民游晋祠,并撰《晋祠之铭并序》碑文,同时也做了扩建。

第三次扩建,是13岁的宋仁宗赵祯继位后,天圣年间(1023-1032年)追封唐叔虞为汾东王,将其母邑姜亦供奉于正殿之中,形成了晋祠祭拜后世中轴的样式……

细细想来,历史上三次较大的扩建背后,似乎隐藏着几个共同的特征:次子上位,强势母后,有为之君。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这看似有些巧合,实则是政治上的某种宣言。

第一个大规模扩建晋祠的文宣帝高洋,也是首个采用这个政治话术的人,背景是什么呢?

高洋,他是南北朝时北方割据政权北齐(550年-577年)的开国皇帝,建都邺城。

高洋是东魏权臣高欢的次子,其兄高澄在父高欢病逝后,十五岁就子承父业入朝辅政,拜大将军,封渤海王,史称"少年宰相"。在做好了夺权准备时,被府中膳奴所杀,时年29岁。

高洋在母亲娄昭君(史称"娄太后")的帮助下,又"弟承兄业"入朝为丞相,封为齐王。高洋在位初期就励精图治,征伐四克、威振戎夏,怀圣主气范,被突厥可汗称为“英雄天子”;而在文治方面也颇有建树,开始了《北齐律》的修订,以及《魏书》的完成。前者极大程度的影响了其后一千多年的东亚刑法,而后者是二十四史之一的千古名著,为后人留下一部正统的北方鲜卑王朝历史。同时,敬儒兴学,主导了由游牧转向农耕一系列吏政和法政重要改革。

但,站在高洋背后的娄太后更加强势,她一生有三个儿子为皇帝,两个女儿是皇后,这在华夏文明史上堪称绝无仅有。

所以,具有政治眼光的高洋,借扩建叔虞祠,向太后娄昭君做出政治上的表态。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首先是关系上的确认。高洋想通过姬虞与邑姜之间的那种母子关系,来定义他与娄太后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下,高洋有着更深一层的要求,就是希望娄太后能效仿周朝所倡导的"立嫡以长"制度。

事后可以看出,高洋要进行这样的宣誓很有道理。高洋因酗酒而暴毙,他的长子高殷即立,但在位不到一年,被娄太后下令废其帝位,由自己的第六个孩子(高洋的弟弟)高演为帝,史称齐孝昭帝。

高洋借扩建叔虞祠,当然也有"自立门户"的意味,借姬虞是晋国开国者的身份,来昭示自己才是北齐的真正开国之君。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历史上有名的“太原公子”,其最初的政治活动就在晋阳大地上,而他对晋祠更有着深厚、特殊的感情。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父子从晋阳(太原)起兵时,众人就跪在唐叔虞祠门前,祈求叔虞护佑。因此,李世民一直视晋阳为李氏宗族的"王业所基,国之根本"。而将晋祠,也称之为"龙潜之地"!

贞观十九年(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获胜返京,途经故地,有万丈豪情,也有隐忧于怀,在叔虞祠亲笔书写了《晋祠之铭并序》一文。

其实,《晋祠之铭并序》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周宗政治制度和晋侯唐叔虞建古唐国的历史轨迹,表达出灭隋建唐的必然性,同时借机宣扬唐的文治武功。

同时,《晋祠之铭并序》文中将分封世袭制度,进行了深刻阐述:"走兴邦建国,资㦤亲以作辅,分圭赐社,实茂德之攸居"……表达出对"藩镇割据"的担忧和去除的愿望。

李世民虽没有强势母后的制约,但有强大的群臣掣肘,最终只能"从谏如流"和"诏停让步"……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而那位宋仁宗赵祯,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其出生时就与"狸猫换太子"的传奇有关,当政后又有天圣、明道10年余年的章献太后垂帘听政。其传奇与苦衷一言难尽……他大修叔虞祠,又是一番借题发挥,在政治上有着特殊的话术。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我从烟雨蒙蒙的江南而过,游览晋祠时恰逢细雨,打着伞倘佯在青石辅就的路上。于是猜想,如果高洋能与同时代的,开创南朝萧梁的武帝萧衍同行,他们俩会聊些什么?又会有什么样的感慨呢?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晋祠,历史上三次大扩建背后的政治话术

20190804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水经注   真宗   晋国   钟鼓楼   昭君   政治   北齐   太原   次子   南北朝   太后   圣母   年间   强势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