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检索"梵净山"词条,都会有这样的表述: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这个说法出自哪里?又出自何时呢?

凭直觉,这个说法应该与佛学典籍无关。因为,将天地并列的造句,完全是一种儒家世俗观念的语境。其实,"梵行清净",倒是佛教的常用语,可据的来源很多。举一例,《大方广佛华严梵行品》近乎在开篇时既有:…依如来教。染衣出家。云何而得。梵行清净……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梵净山东门

还有,很多关于梵净山的介绍文字中,都能看到"与四大佛教名山齐名的五大佛教名山"的夸耀。这个说法就近乎无厘头了,不应被采信。因为,无论从宗教意义上,还是文化价值上,以及在建筑群的规格、体量上,梵净山勉强能"与西南佛教名山峨眉山、鸡足山成三足鼎立之势"。

梵净山开始有佛教传入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看是晚的。有明嘉靖《思南府志》、《印江县志》(道光版)等文献记载:"西岩寺,在(今印江)县西五里,宋时建"。这是贵州省较早的一座佛教寺院,但肯定是梵净山范围内最早的寺院。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景区栈道上,远眺重峦叠嶂的武陵山脉。

年龄稍长的人,会有两个由阶级史观带来的误解,其一是深信"官逼民反";其二是接受"起义"和"镇压"的说法。

官逼民反,是一种阶级史观的说法,这种情况历史上有,但并不多见。史上最多的情况,就是唯物史观归究的"官逼民跑"。而"官逼民跑"造成了族群的迁徙,也就造成了新住民与原住民之间,为了争夺当地有限的各种资源,而相互冲突。千余年来,客家人与西南各族的冲突就是实证。

教课书上常说的"起义",大多的起因是荒年族群引发的冲突,开始往往是村与村之间的械斗,对象不是官府,而是异姓的宗族,进而扩大至县域,再逐渐扩大。而"镇压"的开始多是朝廷观望,后是"弹压",也就是诏安或安抚其中一方,不是对付冲突双方,埋下新冲突的隐患。

说这些,是为了更顺利的还原以下,梵净山始建与延革的史料。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老金顶远眺。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在登老金顶的路上,远看红云金顶。

从位于老金顶下通明殿旁《敕赐碑》(镇山之碑)记载看,形成"一大正殿、四大皇庵、六大脚庵,环山四大古寺"的格局,是始于明朝万历46年。

是由梵净高僧妙玄,以向皇室、京官贡献梵净奇茶"千佛手",获得了明神宗朱翊钧赏识,才颁诏敕建的。因此,老金顶上的承恩寺被称为上茶殿,而山腰上的镇国寺被称为下茶殿,也就不难理解了。在这里补充一下,"敕建"或"敕修"是寺院被国家认可(如有国家颁发的牌照)重要标志,这是自唐代之后的惯例。

因此,到万历46年获敕赐时,大部分庙宇已经基本上建完了。才有京官户部郎中李芝彦撰写的碑文。

其中的关键,不是长达830多字的序文,对梵净山的地理、形胜、资金源、佛教、传说、和兴盛等情况作了精要的概述;称梵净山为“天下众名岳之宗",更不是重点。

关键是其后不足400字的正文,规定了各寺厘定的寺产,招纳僧户,修藏经塔等……

更关键的是,妙玄把握住的时机!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在往红云顶的路上回看新镇国寺。

思州区域很大,辖地包括今沿河县、秀山县全境,并有酉阳、印江、恩南、德江、务川等县的部分。

思州自隋开始就被田氏掌握,元末时分为思州、思南两部,嫡房据思州;三房据思南。田氏连续几代人,为各种利益相互残杀而不止,直至明洪武年间,朝廷己有机会介入田氏家族内斗,伺机改土归流(简单说,就是废土司,改京官外放,纳入中央管理)。

田氏内斗,并不是你来我往,秀才艺加点阴谋诡计,而是族人相互砍杀!据《镇国寺碑记》载:…环山居民遭此劫杀,杀绝者不下七百户,杀葬者何止四千余命。

明永乐九年(1411年),思南宣慰使田宗鼎(土司)又与思州宣慰使田琛(土司)为争夺朱砂矿井发生械斗。这场冲突持续两年,明朝廷借机完成"改土归流",梵净山所在环山地区分立思南、铜仁、松桃、石阡四府。同年,贵州行省正式成立。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老金顶和蘑菇石

高僧妙玄正是把握住这个机会,他深知,朝廷需求佛教僧团的社会安抚功能,以"茶为媒",以"景为名",以"僧为本",成就了他建寺大业。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万卷书岩仰望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向印江县部分的景区俯瞰。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仰望近在咫尺的燃灯殿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老金顶(俗称上茶殿)

梵净山,是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价值在于地质和生态保存方面。正如,梵净山申遗时,美国生态学博士,IUCN资深评估专家吉姆·桑赛尔,在实地考察的感慨:梵净山就像一个生态孤岛,上面有很多物种在里面生存、发展,而它的周边就是人类活动的海洋。

对我们来说,梵净山是漂浮在云端之上的仙岛,让每一个登临的人,看见属于自己的云、雾、风、光,看见属于自己的波澜壮阔,千峰叠翠。

回到自己的标题,梵净山出众的不是其佛教文化,出众的是它的奇景。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红云顶上连接两巨石后天桥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梵净山,非"梵"而出众

红云顶上眺望层层叠叠的山峦。

突然间想到: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依此看,做无事人己是很难了,做仙人就更难吧。

2018112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思南   诏安   红云   名山   官逼民反   京官   明朝   无事   佛教   土司   景区   寺院   朝廷   出众   冲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