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佳县,古称葭州。由葭(与佳同音)州改为佳县是1964年的事。

这个"葭"就是"蒹葭",是描述芦苇生长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而已。从古地名上,便可得知佳县原初的样子,是黄河岸边,芦苇丛生的河滩地。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因为,地名的形成大致有三个来源:其一,是自然环境或是地貌特征;举例说,佳县隶属榆林市,而"榆林"就是永乐六年(1408年),在今天的红山(雄石峡)一片榆树林旁建了榆林寨为初始。

其二,是和社会发展相关,主要是纪念历史上重大的政治、军事、经济、生产、制度等等;比如,佳县相邻的靖边县,"靖边"就是在长城边上,靠近匈奴,因此喻意保卫边疆,平定边陲。

其三,是和文化的产生、传承有关,常因一些重要历史人物而得名,比如,同在陕北的志丹县,改原保安县为志丹县,是为了纪念刘志丹……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远眺香炉寺。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香炉寺的院落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从观音阁回望香炉本寺,及连接香炉峰的水泥天桥。

香炉寺很小,如果浏览一下约20分钟足矣。"佳县八景"之一,香炉晚照。古人很实在呀,早就告诉我们,香炉寺近看不如远观。

1947年阎锡山进攻延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时,毛泽东一行曾在佳县驻留过100天,其间曾一上香炉寺,两次上白云山。

毛泽东上香炉寺时,连接香炉峰本寺和孤悬巨石上观音阁的,可不是现在约3米长,1米宽的水泥天桥,而是两块长长的木板,人一走上去就呼扇呼扇的,不仅吓人还真是有些危险。

毛泽东想走过去看看,但陪同毛泽东来的佳县县委书记张俊贤,看毛泽东身材高大,怕两块木板承受不起,便尽力阻止毛泽东过去,毛泽东却说:你们能走,我怎么就不能过?于是就独自过桥去……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山入寺前石牌桥。

香炉寺和白云山,两个景区都在佳县县城内,两个景区相距也只有3公里多一点;且两个景区的寺观始建同为明朝万历年间,距今都有超过700年历史了。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寺局部。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寺局部。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山白云观局部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山白云观局部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山白云观局部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白云山白云观局部

据《佳县志》记载,明万历三十三年,终南山道士李玉凤云游四方时,来到佳县,观白云山的山势高耸,景色秀美,便结庐而居。

李玉凤采药治病,设化教民,普济众生。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一时间名扬四方,被周边广大地区百姓尊为玉凤真人。

白云山上的白云观,便是在李玉凤的主持下开始修建的。此后至万历四十六年,神宗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颁施对旨一道,亲赐《道藏》4726卷,因此白云山名声更是大振,香火鼎盛起来。

后经历代续建,建成了以道教为主,兼有儒、释庙宇100余间,占地200余亩的宏大宫观。成为著名道教圣地,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真武大殿前戏台及看戏的小广场。

毛泽东两次游白云山,其中一次站立在真武大殿对面的戏台一侧,与当地百姓一同看晋剧《反徐州》,道长请毛泽东到中间落坐,毛泽东笑着说道:我个子大,会挡住别人……此事发生在《东方红》(创作于1942年)唱遍陕北大地的5年后,"人民大救星"的称呼应该是深入人心的。此时的毛泽东,还能站在人民一边,难能可贵!因此,有人为"站在人民一边"立碑就不难理解了。

佳县,香炉寺与白云山

葭州改佳县的具体理由,没有找到文献资料,但似乎可以臆测,可以有几分意会……

2021051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佳县   白云观   靖边   香炉   神宗   陕北   榆林   道教   志丹县   天桥   戏台   景区   芦苇   局部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