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粮食安全:向更有韧性的体系转型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粮食展望》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供求不确定导致国际粮食价格仍处高位,但今后一年内全球粮食贸易有望保持活跃。与此同时,联合国粮农组织、农发基金、儿基会、粮食署和世卫组织联合发布《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指出,新冠疫情的冲击使得2020年世界饥饿状况恶化,去年全球大约十分之一的人口面临食物不足的困境。各国亟需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粮食体系转型,实现在2030年之前消除饥饿的承诺。


世界粮食安全:向更有韧性的体系转型

  全球农产品贸易表现强劲

  在新冠疫情期间,全球农产品贸易(尤其是不易腐烂的食品)比货物贸易表现更为强劲。目前预测2021年全球粮食进口总额将达到1.72万亿美元,比2020年的1.53万亿美元增长12%。相比2007年至2008年的全球粮食价格危机,世界各国在本次疫情中的表现更佳,因为全球粮食生产前景良好,库存量高,国际粮食价格低,贸易基础广泛,进出口国家数量更多。此外,政策制定者现在有了应对全球危机的更多经验,见识更广,准备更充分。

  就粮食贸易和价格而言,在全球层面,2020 年粮食和农产品出口额较上年增长近52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3.2%,其中发展中国家约提供了增幅的40%。2021年,以出口衡量的全球农产品贸易价值有望增长8%。大部分增长由东亚需求推动,但进口食品的构成预计将发生重大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畜牧业克服非洲猪瘟后实现了复苏。

  《粮食展望》首次预测了国际交易量最大的食品类商品,即谷物、肉类、鱼类、食糖、乳制品和油料作物在未来新年度的产量和市场趋势。预测表明,谷物供需情况良好。根据早期展望,2020年度的谷物产量将比上一年度高出2.6%。2020/2021年度所有主要谷类产品贸易量均将上升,与上一个年度相比提高2.2%,创下历史新高。

  由于动物疾病、同疫情相关的市场紊乱以及旱灾持续影响,2020年世界肉类总产量预计将减少1.7%。国际肉类交易有望温和增长,但增幅大大低于2019年度,中国的大规模进口为交易增长提供了主要支撑。疫情将继续对2020年水产品市场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生鲜水产品和餐馆常见水产品。疫情将对全球虾类和鲑鱼产量造成尤为严重的冲击。此外,2020年全球生鲜和冷冻虾需求降幅很大,对鲑鱼的需求量预计将至少下降15%。

  预计2019/2020年度世界食糖产量将连续第二年下跌,出现3年内首次低于全球预计消费总量的局面。世界乳制品生产表现颇具韧性,2020年有可能增产0.8%。不过,由于进口需求缩减,全球乳制品出口量预计将收缩4%。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市场对油料的需求预计将受到抑制,但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2019/2020年度油籽及油籽制品预测显示,由于生产显著减少,全球供需将收紧。

  然而,价格上涨引发专家的担忧,即支出成本更高可能仍会掩盖粮食系统脆弱国家的膳食在数量和性质上不断恶化的情况。尽管全球食物足够所有人食用,但疫情引起经济增长显著下降,继而出现食物获取问题,人们获取充足或营养丰富的食物的能力受到打击,疫情发生前已经存在饥饿或其他危机的国家处境尤为严峻。粮食进口在进口总量中占比攀升,可作为某些地区潜在危机的早期预警指标。例如,低收入缺粮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将增加 20%,是最不发达国家集团的五倍。出口收入(包括旅游业收入)受到疫情严重打击的国家可能尤为脆弱。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面临挑战

  尽管世界农产品贸易在疫情期间总体表现强劲,然而粮食系统脆弱国家的隐患也因新冠疫情而更加暴露出来。世界正处于关键时刻:六年前,我们曾承诺到2030年实现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一切形式营养不良的目标,但六年后情况已截然不同,当前新冠疫情大大提升了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

  《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对2020年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进行了首次评估。2020年,在新冠疫情阴霾笼罩下,世界上的饥饿人数有所增加。在连续五年维持不变之后,食物不足发生率在短短一年中从8.4%升至9.9%,到2030年实现零饥饿目标已变得更具挑战性。预计2020年全球共有7.2亿至8.11亿人口面临饥饿。如取其中间值(7.68亿),那么2020年饥饿人数比2019年增加约1.18亿,如取其上限值,则增加1.61亿。一半以上的食物不足人口集中在亚洲,三分之一以上位于非洲,还有一小部分身处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区域。但是,非洲是饥饿人数增幅最大的区域,食物不足人数占总人口的21%,是其他区域的两倍多。

  中度或严重粮食不安全发生率在过去一年大幅飙升,相当于过去五年增幅的总和。近三分之一世界人口(23.7亿)在2020年无法获得充足的食物,短短一年内增加了近3.2亿人。2020年,全球近12%的人口面临重度粮食不安全,相当于9.28亿人,比2019年增加了1.48亿。健康膳食的高成本,加上严重收入不平等现象长期存在,使得2019年世界各地约30亿人无法获得健康膳食,尤其是贫困人口,这一数字略低于2017年的数字。

  全球范围内,各种形式的营养不良依然是一项挑战。虽然受数据局限,目前尚无法考虑疫情造成的全部影响,但估计2020年五岁以下儿童中有超过1.49亿发育迟缓,超过4500万消瘦或体重不达标,近3900万超重。预计受疫情影响,实际数字更高,尤其是有关发育迟缓和消瘦的数字。近三分之一的育龄妇女患有贫血症。受营养不良困扰的五岁以下儿童多数生活在非洲和亚洲。全球十分之九以上的发育迟缓儿童、十分之九以上的消瘦儿童以及十分之七以上的超重儿童生活在这两个区域。

  新预测证实,除非采取大力度行动加快进展,特别是解决食物获取方面的不平等问题,否则无法在2030年消除饥饿。新冠疫情已使得在危机前的趋势进一步恶化。考虑到疫情潜在影响,预测表明,全球饥饿人数在2020年达到7.6亿以上的峰值后,到2030年将缓慢下降至6.6亿以下。这说明,与未发生疫情的情景相比,2030年的数字将比预计值多出3000万,显示出疫情会对全球粮食安全造成长期影响。(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 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粮农组织   粮食安全   联合国   非洲   世界   韧性   疫情   增幅   饥饿   农产品   粮食   人口   食物   体系   年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