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新的金融生态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纷纷踏上数字化转型的道路,并开展了许多有益实践。数字化对银行的组织、文化、业务、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银行相比,数字银行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点:


银行数字化转型打造全新的金融生态

  稳定的技术架构。传统银行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其组织架构很难支撑敏捷反应和快速决策,因此需要建立起安全稳定与市场创新并存的多元化组织架构。随着银行业务线上化、场景化、智能化等趋势的发展,高并发、高可用、高性能、扩展能力、迭代能力等互联网架构的能力成为银行所关注并重点建设的内容。银行在传统的稳定性、可靠性的基础上,逐渐探索如何快速创新、灵活扩展、提升体验。实践中,商业银行在数字化转型中采用了“稳态 IT”和“敏态 IT”双态并行、双线布局的发展模式。对于传统业务,以“稳态”作为科技的定位,长期实现业务伙伴融合发展;对于创新业务,探索“敏态”的创新发展,长期实现战略推动型创新引领。

  完善的数据资产化能力。经过多年运行,商业银行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充分挖掘应用大数据的价值,开始成为许多商业银行的战略方向。数据治理是数字资产化的核心问题,它是组织中涉及数据使用的一整套管理行为,需要厘清谁能根据什么信息,在什么时间和情况下,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行动等问题。在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一是需要管理层认识到数据治理的重要性,并做好这是一项长期的、投入效果显现较晚的工作的心理准备。二是制定治理规划,划清部门权责,确认主导治理的团队,并协调各部门积极配合。同时,对新产生的数据务必要严格按照数据标准进行管理与存储,做到历史数据追溯治理、新生数据实时管理。银行是基于大量信息和数据设计金融产品、提供金融服务的组织,银行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于银行来说,通过有效的数据管理及治理,有望形成规范的数据体系与标准,为新兴技术的赋能与实践提供良好的数据基础。

  高效的数字化营销和运营能力。为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部分银行坚持“移动优先”战略,通过移动窗口深入进行业务平台整合,形成金融机构统一营销平台,整合原有的传统线下渠道以及各个新渠道的业务能力,同时优化客户体验UI,完善客户交互。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可以探索“非接触”服务模式,深化金融科技应用,致力于提供嵌入生活、实时智能响应客户需求的金融服务,增强金融级安全和智能化服务能力。通过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技术解决线上业务办理问题,提供金融级别的安全和便捷;通过语音助理、OCR 识别、智能客服、VR/AR 等技术提升客户数字化交互体验。

  银行可以从客户体验的角度,形成与客户的实时联动,及时发布产品信息,打通获客渠道,增强用户黏性,实现从获客到活客到获利的全流程管理。从数据集中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建立起高效的贯穿前中后台的业务流程审批、资源配置、线上风控等整个闭环的有序的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运营管理。建立数字化产品体系,从产品集中化管理的角度出发,形成全行集中、规范的统一产品目录管理,实现对产品创意到设计,再到发布的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过程的统一管理。(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7

标签:商业银行   银行   金融   稳态   高效   实时   角度   渠道   生态   传统   能力   客户   业务   数据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