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和服演变折射女性社会地位

  和服是日本传统服装文化之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内容。受东亚文化圈及中国文化影响,日本虽然没有确立如《周礼》一般较为完善统一的礼制规定,但在历史的变迁中也经由不同的社会掌权者设立了属于本国独特的“礼法”。“礼法”一词包含了“礼仪”与“作法”两层意思,前者为宫廷中的仪式及礼仪,后者则为举行仪式或者施行礼仪时的具体动作与方法,并渐渐衍生出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作法。无论是宫廷礼仪还是生活作法,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衣服的影响或限制,故而不同时代的和服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礼法特点与时代特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穿着者的社会地位有所反映。


日本和服演变折射女性社会地位

  和服变化与行动空间自由度密切相关

  最初,和服的雏形来源于中国服饰中四大衣制之一——深衣制,这一服装形制的特点在于“上衣合体下身宽广,长至足踝或长至曳地”。平安时代的和服在此基础上发生演变,基本保留了深衣制“长而宽广”的特点。镰仓时代至室町时代这一中世时期,社会的掌权者由公家转为了武家,故而和服样式的演变主要发生在武士社会之中。最显著的变化在于穿着方式上,取消了长袴与裳的穿着,改为直接穿着小袖,外披数枚小袿。这种装束被概略地称为“衣袴”装束。安土桃山时代至江户时代,由于日本社会自室町时代后期开始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和服的演变节奏逐渐减缓。到江户时代,和服的演变不再停留于上流社会中,而是借由庶民阶层的经济文化繁荣发展而进一步缩短下摆及袖口的长度,最终使小袖完全外化,成为了和服的最终形态。

  随着日本女性在社会发展中的参与度不断加深及其社会地位的提高,她们在着装方面的选择也出现了变化。其中一个变化就在于袴的重新出现。女教育家下田歌子对传统的男性袴进行大胆改良,把袴做成裙状,由此诞生了行灯袴。行灯袴的出现让女性的行动再次变得自由起来。二战以后,全球化步伐加快,世界文明相互交融。日本女性地位的提高促进其思想文化水平的提升,对多彩文化的接受程度不断提高。和服的发展进入了滞待期,服饰类型趋向于实用型。随着和服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女性不必再将束缚行动的和服作为常服穿着。和服变成了一种可以选择的服装,其穿着过程中繁琐的戒律也被简略。在现代社会,虽然和服远离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甚至一度作为礼服被日本人束之高阁,然而,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成为“和服迷”,她们通过穿着和服来展示温婉形象。于是,和服作为一种新的时尚概念逐渐为现代所接纳。

  从古代的女房装束、中世的衣袴装束、近世的打褂装束到近现代的女袴装束,我们可以发现,和服在演变的过程中一直非常注重上半身隐私的保护,真正发生变化的实质在于“袴”的有无。从袴的形制来看,其腰部设计了衣褶,给予双腿自由活动及隐私保护的空间,可以不失礼仪地实现姿势的转换。总而言之,和服形制的主要变化在于袴的有无,而袴的有无又决定了双腿是否保有自由活动与隐私的空间。配合服装所需实施的生活礼仪,从简单随意到复杂繁琐,再重回随性。

  和服形态变化下的女性社会地位变迁

  日本社会步入父权时代后,女性的社会地位相比男性一直处于不平等状态,甚至一度随时代变迁愈加低下。

  镰仓幕府没落后,“家训”成为规范武士阶级家庭行为样式的重要准则。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更多依靠男性力量,男尊女卑的思想逐渐渗透到了社会中。江户时代,中国儒家强调的伦理纲常观念日益深入日本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彻底沦落,女子的工作重心逐渐从农业生产方面退居到以家务为主的社会分工上,她们在世上的生活愈发举步维艰、处处受限。(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和服   日本   女性   礼法   形制   日本人   装束   作法   有无   礼仪   穿着   男性   社会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