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科学思想是指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以信仰为基本内核的价值理念,涵纳着对人自身乃至人类社会的总体认知和系统看法、能够诠辨和解释其他同类或更多事物的理性观念,其对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发展具有引领和导向作用,简而言之,科学思想影响了人类的过去、当下和未来发展。

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科学思想引领人类未来

  如果说科学思想可以影响整个人类的未来发展,那么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发展,就应该是由这个民族国家中的精英人物和绝大部分民众所共同选择的科学思想所引领的。所以,一个民族国家的未来走势,与这个民族国家所选择的科学思想直接相关,这个民族国家选择了什么样的科学思想,其在未来发展中就走什么样的道路。在迄今为止的过去百年历程中,《新青年》杂志是中华民族了解科学思想的主要媒介之一。《新青年》杂志的两大巨擘是陈独秀与胡适,陈独秀与胡适分别是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在近代中国的代表人物。无论是陈独秀所倡导的社会主义,还是胡适所主张的自由主义,在当时都被贴上激进主义的思想标签,两者的不同仅仅在于激进的程度。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主义淬炼革命青年,自由主义锻造进步青年,由自由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过程,就是从进步青年嬗变为革命青年的过程。胡适所宣传的美国版自由主义,融入了很多社会主义因子;而陈独秀所推介的法国版社会主义,也糅进了一些自由主义的进步质素。在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关系,绝不像后人所想象的那么水火不容;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的关系,也绝不像后人所理解的那么非此即彼。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进步主义、激进主义和乌托邦主义云诡波谲,社会主义在东欧大地渐成风尚,杜威左翼版的自由主义也在一些国家拥有众多青年信徒,即便如此,《新青年》杂志和“五四运动”所彪炳的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还是改变了20世纪中国的基本格局,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发展方向。(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胡适   中国   乌托邦   激进主义   自由主义   社会科学   新青年   人类   民族   思想   青年   杂志   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   世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