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

  生态之城不仅仅是生态环境优美之城,生态环境不能孤立于经济社会之外,生态环境优美不能以牺牲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生态之城应当是依靠现代化的环境治理体系协调经济—社会—环境关系,由良好经济基础作支撑,以绿色创新为发展动力,依靠较高的资源环境效率,让人民无需牺牲高生活水平就能享受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

建设人民向往的生态之城

“十三五”期间,上海的生态之城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双赢,其背后是制度的进步、治理能力的增强。人民对生态之城的向往日益增长,制度的进步也永远在路上;未来上海的生态之城建设要迈上新台阶,就要依靠生态经济更繁荣、生态价值实现途径更通畅、生态共治水平更高。

  上海的“十三五”时期生态之城建设

  “十三五”期间,在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支撑下,上海的生态之城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双赢。

  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富裕的同时让生态环境更宜居。“十三五”期间,由于积极投资于绿色创新和环境基础设施,上海大大提高了资源环境效率,在经济基础更加雄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同时,环境质量变得更加优美、生态产品供给更加丰富。

  2019年,上海大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日均值为35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18微克/立方米,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4.7%,比2015年提升了14个百分点。地表河流的监测断面中,2015~2019年, ~ 类水从14.7%增加到48.3%, 类水断面从无到有,劣 类水从56.4%减少到1.1%, 类水也从15.8%减少到3.1%。2015—2019年,上海绿地面积从12.73万公顷增加到14.07万公顷,四年间增长10.54%;公园数从165个增加到352个,增长一倍多,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从38.5%增加到39.6%,这在寸土寸金的上海是很不容易的,是上海相关部门见缝插针努力造绿的结果。2019年,上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17.56%,比“十二五”时期末提高3个百分点。“十三五”期间,上海建成21座郊野公园,既大大提高了本市的森林覆盖率,又让市民有更多的游憩好去处,享受“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美好生活。

  贯彻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2017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出台《上海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规定(试行)》,各区区委、区政府陆续出台该规定的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2018年11月,上海市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本市生态文明考核、绿色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上海推出了本市市级层面的“环保督察整改方案”,并在2018年、2019年两年对16个区实施了第一轮市级环保督察全覆盖。

  1.夯实领导干部生态环保责任。上海市通过“生态环保工作责任规定”、生态文明考核、绿色发展评价等夯实区、街镇等各级以及各相关部门领导干部的生态环保责任,比较典型的制度有河长制、湖长制和“最小单元”环境治理。2017年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发布相关文件,全面推行河长制,从市领导到各区县、各街镇领导都守土有责;到2018年5月,又提出在深化河长制的同时落实湖长制。到2019年3月,河长制、湖长制在本市已做到全覆盖。2020年10月,沪苏浙三地又进一步提出,要建立联合河湖长制。

  2.污染源监管更加严密规范。“十三五”期间,上海主要借助以下改革措施,让污染源监管更加严密规范。其一,2018年1月,上海实施环境监测监察体制改革,区级环境监测、监察机构受市级环保部门垂直管理,不再受同级环保部门管辖,减少对环境监测、执法的人为干扰。其二,2017年6月5日,上海环保部门颁发本市首张排污许可证,开启本市持证排污时代,污染源监管工作更规范,2020年10月4日查询,上海有排污许可证5475张。其三,2016年底,上海出台了地方版的“土十条”,逐步补齐土壤污染监管和防治的短板。2018年上海已完成全市的土壤污染情况摸底,2019年已全面建成土壤和地下水监测体系。从2017年底开始,上海逐步建立覆盖土地流转各环节的场地环境调查评估制度,防止污染地块进入土地批租市场;同时逐步建立土壤污染的信息公开制度,引入社会监督,让公众参与土壤污染监管。

  3.积极推行市场导向的环境政策。上海积极推行碳交易、绿色金融、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环境责任险、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导向的环境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生态环保事业。

  2013年11月,在国家发改委的领导下,上海作为7个试点省市之一启动了碳交易试点,交易平台设置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经过约3年的实践,由于上海的相关交易规则、交易体系、监管体系等在7个试点省市中运行绩效相对较好,201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宣布,在未来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中,上海将承担中心交易平台的功能。

  4.以垃圾分类为契机,让环保公众参与跃上新台阶。“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在上海提出的理念。这种新时尚就是培养民众的环保意识、公民责任意识,使其以履行公民环境责任为荣。2019年1月,上海通过了本市的“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当年7月1日开始,垃圾分类投放从多年的自愿性试点成为强制性法定义务。垃圾分类对民众和社区自治功能都是考验和锻炼。

  5.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长三角合作升级。长三角生态环保合作由来已久。目前长三角已在跨界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危险废物转移监管、固废安全处置、能源互济互保等方面有较成熟的合作机制,在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方面,也有G60科创走廊。2019年下半年建立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促进长三角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合作进一步升级。(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生态   污染源   土壤污染   环境监测   上海市   经济社会   环境优美   生态环境   上海   试点   垃圾   体系   制度   环境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