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二十年变迁,看扩大内需要从何扩起

从华为二十年变迁,看扩大内需要从何扩起

李星

近期中国再次重提扩大内需的政策导向,并且业界以“新基建”概念进行了重点解读,所以很多人都以为扩大内需就是投资“高大上”的5G、半导体之类的专业领域。

事实上扩大内需,更多的是刺激终端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与消费欲望,而不是仅仅刺激产业链前端的研发,砸钱搞产业链前端的研发,那是经济上行、泡沫严重时期的消泡剂,不是经济下行、弱枝强干时的削枝刀,再削下去,就光棍了……

不过如果作为单个实体,你只要还有余粮,砸巨资搞研发,却是现在一条很好的“抢人收钱”之路,比如华为。因为在市声经济下行、大家都拿不出钱来养人,进行产能扩张的时候,一大把钱砸下来,还不是要人有人,要扩产抢市场就扩产抢市场,继续等着收钱。

这个时候还有余粮的实体企业,业务都进入到了良性循环的阶段,只要不犯晕,基本上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

2020年3月31日,华为发布《2019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9年华为营收8588亿,同比增长19.1%;净利润627亿,同比增长5.6%;研发费用1317亿,占营收的比例提高到15.3%;最近四年(2016年~2019年),研发费用累计达4589亿,占同期总营收的14.8%。

华为的研发费用是净利润的约两倍,也就是说差不多把赚来的钱,三分之二拿去搞研发了。砸下巨额研发费用后,净利润还达到了627亿,相信上百家A股上市公司的年利润全部加起来,也没有人家华为多。

你看这就是时不时对叫“华为的冬天”、“下一个倒下的是不是华为”的那个华为。

而当大家在主动谈论扩大内需的时候,其实华为前两年就已经在外部市场环境的压力下,把重心转向国内,真正的在拓展内需市场了。

而当大家认为内需市场价值不高,盈利不强的时候,华为在外界都预测会在欧美封堵阻击,营收与盈利会大幅下降的情况下,继续保持了接近两成的巨额增长。

所以扩大内需并不难,要在国内市场捡钱也不困难,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像华为那样,能够真正的服务到终端客户。

说到服务终端客户这一环,其实华为在二十年前步子还不大的时候,还坚决说过不碰终端市场,包括终端硬件与信息数据服务,当年在业界声名远扬的《华为基本法》,第一条就是“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

不过就像前两年华为说不会做电视现在却大卖智慧屏一样,华为除了做大通讯网络设备外,华为事实上早就开始了路由器、移动路由器、移动网络座机、手机等业务。而华为更是与百度一样,把外资撤出后的互联网云数据存储运算服务这块大肥肉,悄悄吞下,差不多是垄断了大部分政企专业市场,与面向消费者市场的阿里云服务平分天下。

从根本上来说,正是华为强大的信息服务能力,让华为的消费者业务能够在4G网络建设高潮过后的行业天花板下继续接棒,让华为还能保持营业业绩继续增长,而不是像其它同行一样,只能依赖大通讯网络旧设备更新和售后服务业绩保住收入。

如果从华为过往的业绩历史来看,实际上还是能看出为什么华为早年要决宝不做终端和信息服务了。

比如在国产替代阶段,华为由于贴近国内市场,生产成本与运营成本较低,营收增速是很高的,如2007年就达到了41%。

不过后来在大家都看好业绩的3G4G网络基建阶段,华为的增速是放缓的,如3G网络基建阶段的2009年、2010年营收增速就只有22%,后面三年的4G网络基建阶段华为营收增速下降到了10%左右。

所以你看,真正到了创新阶段,也就是华为与国外企业处在同一水平线后的阶段,华为也同样不容易,不可能复制别人的产品或营业模式,仅靠自己更低的生产成本,就打赢每一场了商战了。

因为如果营业总额或市场容量总额不变的话,在一个新的市场领域或产品领域,你也得花研发费用,你也得背品质成本、库存成本、流通成本、试错成本等。

也就是说,你再也没办法躲在别人后面,看别人走好的路,避过别人掉下的坑,得跟着大伙一起在市场上趟坑,这时候的整个运营成本就上来了,业务数据就不见得有以前好看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就更清楚了,华为宣布手机业务正式进入自有品牌阶段对外销售,不再只是躲在运营商背后做手机了。

而智能手机的加速普及,让华为可以凭借其在网站基建和运营商定制机时代积累下来的高效供应链与市场出海口,通过生产大量标准化智能手机迅速形成市场替代规模,快速吞食运营商定制机退出后的市场份额,所以2014年、2015年、2016年增速又回到了21%、37%和32%;

当4G网络基建市场基本瓜分完后,华为的运营商业务营收基本上是连续几年零增长,华为每年的增长几乎都来自终端产品的消费者业务和企业云的信息服务业务,其中消费者业务成为首要推动力。

到2019年,华为卖出2.4亿部智能手机,不做终端产品的华为,成为全球出货量第二大的品牌手机厂商,仅次于三星。此外,华为的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业务也在近几年迅速成长,从一个门外户,一跃成为产品创新新的风向标企业。而华为的智慧屏产品,更是被家电行业认为是最大的威胁之一。

甚至华为的HiCar车联网系统也开始正式走向车载前装市场,应用成熟后,再造一个华为或荣耀特斯拉也不是没有可能,或者是在某个阶段也是势在必行的。

现在华为基于上被中国国内的行业厂商视为洪水猛兽,只要华为涉足的产品领域,同行几乎没有多少战斗力。这与华为的“备胎计划”紧密相关外,华为要打破增长天花板的实体企业天性,也让华为不可能停下来。

何况华为已经不再只是当年一部在市场上偶然幸运存活下来的作战战车,而是成长成为了在市场横冲直撞的战争堡垒,稍微弱小的企业,碰到华为肯定是非死即伤。并且已经成长为战争堡垒的华为,即便是自己想停也很难停下来,在真正遇到市场阻挡时,也只会拐过弯,仍然往前冲去。

这也是近两年欧美市场上围堵华为时,华为转向内需市场,仍然凶猛异常的主要原因。

而且从华为的市场运行轨迹来看,当基础网络建设搭建完成后,真正的网络基建业务对总营收的贡献会慢慢减少,而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业务与信息服务业务,才是其打破内需增长的利器。

目前华为把消费者业务和信息服务业务打包成为“1+8+N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其中1代表智能手机;8代表平板电脑、PC、VR设备、可穿戴设备、智慧屏、智慧音频、智能音箱和车机;N代表泛IoT设备。

全场景智慧生活战略以鸿蒙操作系统和HiAL为核心驱动力,把智能手机及笔电、家电行业的市场经验和产业链资源往智能车联网和智能物联网方向复制,以打破现在智能手机行业也到了行业天花板的僵局。

实际上,如果把带操作系统运算功能的智能手机、电脑、智能电脑,都等于电脑的话,华为已经开始从电脑的外围网络业务,切入到电脑制造业务,并延伸到了电脑芯片、操作系统OS核心业务。

在巨大的终端出货量支撑下,华为的海思部门也一跃成为全球第一梯队的芯片厂商,而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和HiAL物联网、HiCar车联网软件系统一旦形成闭环规模,未来华为就成了一家真正的电脑公司,而不是基建大队了。

当一个从硬件制造到产业链控制到了行业顶峰,大家都围着华为转;软件打通了所有的移动交互环境,华为能从移动互联网到移动物联网全程覆盖;端、边缘到云聚集了海量的运行,华为全程有了自动分配硬件性能生产力,让终端、网络和云端都有随时调用庞大的运算力;而且华为的云存储与运算的信息云存储服务业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扩展服务器的时候,华为的产品性能改进提升能力与用户粘性,还做不到全网一流的水平?你信吗!

反过来,说到底扩大内需也好,企业最终成长也好,所有的增长,都与每个人的消费产品息息相关,做得最后,还是做服务于人的产品或业务,才会拉动出真正的需求。不管是给人建房子也好,发钱让人买汽车也好,增加工资收入让人买家电装修也罢,或是全民学习智能手机、电脑入学校也罢,这些即是“新基建”的目的,也是“新基建”真正有效的方向。

如果是修了高速公路,再修复线;然后又在旁边修了高铁/地铁,再修复线;最后再建N个机场,开放低空飞机,发钱给富人买飞机玩;或者说再建一些别墅群/高尔夫球场,提高中产的幸福指数,让能上网吐槽的人躺在那里吐咖啡沫,也不是不行!

不过服务不到1亿人的产业虽然赚钱快,但服务另外12亿人的市场力量也不可小视,不然全球就不会天天老把筷子往第三世界新兴市场碗里伸了。基建只是打基础的建设,必要,但不是主流,很容易被弯道超车的干掉,就像高速公路会被廉价高铁复线扒下,高铁又会被廉价航空给分食一样。

如果这些被分食的部分,没有下一阶的消费者来补齐,不能真正盈利的话,不管是生产力层面,还是经济拉动层面,实际上就没什么意义了。

而终端产品在市场定型后,产品的生命力非常强,只要消费者基数在,就能有办法让获利者去建管网道路,并生成收费盈利机制。不过终端产品由于没有市准入机制的拦路虎,考验的完全是资源利用效率,竞争同样惨烈。

完全做基础建设竞争对手就那么几个,拼杀几下把市场瓜分完,就可以忙一单闲三年,但做终端产品不一样,跨入进来后就没有啥闲功夫了,因为四面都是竞争对手,拼杀无处不再:前有真刀真枪,后有虎豹豺狼,还要防着不知哪里冒出来的冷箭暗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三星   华为   扩大内需   内需   终端   基建   智能手机   消费者   阶段   智慧   业务   数码   电脑   市场   产品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