诤苏19 逞诤能借古讽今 拗宰相借刀杀苏

诤苏19 逞诤能借古讽今 拗宰相借刀杀苏


诤苏19 逞诤能借古讽今 拗宰相借刀杀苏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在任何一个时代,所谓政治清明,最重要的指标都应该是言路广开。为君者可以兼收并蓄,从善如流,为臣者可以无虑身家,畅所欲言。

在中国古代,这样的时代并不多见,并不是每一个所谓的盛世都等同于政治清明。

诤苏19 逞诤能借古讽今 拗宰相借刀杀苏

中国历史上,真正能让士大夫完全不用担心因言获罪的时代,大概只有两个,一是唐太宗的贞观年间,二是宋仁宗在位的几十年。

有宋一代,到了神宗一朝,言路的逐渐收窄,其实与皇帝的关系不大。

神宗本人,一直以古代圣主为榜,励精图治,富国强兵。真正令这言路收窄的,其实与他登基之后启用的重臣王安石有脱不开的关系。

苏轼在新党改革初期连上两封奏折,言之有物、证左确实,无法不令神宗对于新法产生动摇,与此同时,新党自然也就对苏轼的言论产生了恐惧,从而意图陷害。

这是官场上自古以来的惯常套路。

问题在于,苏轼明知自己有可能会遭到王安石身边的犬狼围攻,却并未进行任何自保的措施。


当年,苏轼刚刚考中进士时,同在欧阳修门下的同年晁端彦就曾劝他谨言慎行,但苏轼的回答是:性不忍事。

在苏轼的眼中,看到不平之事、如不说出来,就好像吃饭时嘴里进了苍蝇一样恶心,不吐出来,那是万万不可的。

(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


苏轼对晁端彦说:

我每次向皇上进言,都是发自肺腑,毫无保留。皇帝也从来没有对我发怒。这些话,我要是不说,谁还会对他说呢?所以我从不会担心皇帝会杀我。就算皇帝真的要杀我,我这一条小命丢了亦无所谓。

这个晁端彦本人虽在史上名声不大,但他有一个侄儿,却是有宋一代赫赫有名的苏门四学士之一——晃补之。


说起神宗的开明,也是一把双刃剑。他的开明受人利用,倒成了不明真相的糊涂。

比如,王安石在新法施行后,为了向皇帝证明其可行性,经常找来各地的地方官向皇帝汇报,殊不知,这些地方官都是王安石悉心挑选来的,报喜不报忧,言善不言恶。

王安石为了施行新法无所不用其极,这一切都躲不开苏轼的眼睛。但是,苏轼官微言轻,与王安石作对,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只好通过一些委婉的方式曲线救国。

在苏轼担任科举考官时,曾出过一道策论题目,其中旁征博引,将历史上大量大臣独断专行的案例罗列出来,其中既有成功案例如齐桓公,亦有失败案例如苻坚,最后题眼落在——

“事同而功异,何也?”

(同样的事却有不同的结果,这是因为什么?)

王安石看到试题,勃然大怒,明白苏轼是在暗讽自己,遂着令亲信、御史谢景温弹劾苏轼之失。

谢景温与王安石颇有渊源,先前官运很差,后将妹妹嫁给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有这一层姻亲关系后,才时来运转,进入御史台。

就是这样的一个王安石,任人唯亲,任人唯谄,一步步地推动着帝国本已每压欲崩的民生经济走向真正的崩溃。

而朝野上下,真正如凤鸟一般高洁的人,却被他压制、排挤、驱赶、迫害得四散离朝。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诤苏19 逞诤能借古讽今 拗宰相借刀杀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借古讽今   王安   神宗   贞观   开明   蚍蜉撼树   策论   言路   御史台   地方官   新法   宰相   清明   皇帝   关系   时代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