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10 借古讽今 苏轼命运的型格

前文讲过,苏轼一生命运的底稿,其实都来源于他那颗非常乐于为民请命、经世济民的赤子之心,而在密州,苦于来自朝廷的拆台式政策,苏轼对于密州的治理陷入重重困境。

困苦之中,苏轼终于无法抑制自己那遇到困难就要叨叨叨的老毛病,在给同僚好友刘颁的信中写了两首反映当时自己处境和密州现实情况的诗作。

在诗中,苏轼这样记录:

我们分别太久,政策改来改去。

我的主张没有人应和,就像楚国的屈原郁郁不得志;我的地位卑下,却想和秦国的张仪一样发挥才干。

我所有的朋友都听说了密州现在的情况,给我写的信里没一句好好,你(刘颁)最近刚刚丧偶,每晚和谁亲近呢?

你不用太担心我了,我现在每天想得少睡得多,鼾声如雷可以把邻居吵醒呢!

圃苏10 借古讽今 苏轼命运的型格

次韵刘贡父李公择见寄二首

其一

白发相望两故人,眼看时事几番新。

曲无和者应思郢,论少卑之且借秦。

岁恶诗人无好语,夜长鳏守向谁亲。

少思多睡无如我,鼻息雷鸣撼四邻。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正是这首诗中的第一句“眼看时事几番新”,后来成了乌台诗案中给苏轼治罪的重要证据,认为他诋毁朝廷法令。


写罢一首,苏轼还不就此罢休,继续向老友讲述自己现在的困境:

也不知道当初是谁让我来到这么个穷乡僻壤,现在我带来的乐器上已经生了苔藓,炊具也有了灰尘,

杯中本来就没有多少的酒,我还没来得及沾上嘴唇,蝗虫大军已经三次扑到了我的脸上。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带上刚刚磨好的刀进山拿贼,然后哭着在大街上救济那些被灾民遗弃的孩童。

尽管有着种种的不如意,但你不要为我担忧与难过,我宁愿在这样偏远的郡县里治理与帮扶这些鲜活的生命,也比在京城肮脏污秽的尘土中做个京官要好太多了。


其二

何人劝我此间来,弦管生衣甑有埃。

渌蚁濡唇无百斛,蝗虫扑面已三回。

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为郡鲜欢君莫叹,犹胜尘土走章台。

(渌蚁:代指酒)


如果说上一首诗,还只是对自己的处境发一些牢骚与感慨的话,那么这第二首,毫无疑问就是在针对朝廷。

苏轼,一次次地挑战着朝廷的底限。

竟不自知。

诗中“磨刀入谷追穷寇”一句,其实事关密州的一桩大案。

当时朝廷的安抚使、转运使收到线报,有一个犯罪团伙准备到密州作案,于是派官兵前来追捕,苏轼也带着当地小吏配合。

却不料北宋的官兵抓贼不行,欺压百姓却是行家里手,心事没用在抓贼上,反倒诬陷当地百姓拿了贼赃,惹得被冤枉的百姓跑到官府衙门来哭诉。

苏轼听了冤情之后,做无事状,告诉下面的百姓,官兵不可能这样胡作非为,你们且先回去吧。

做了恶事的官兵听闻太守的态度之后,更加肆无忌惮地欺压百姓,苏轼搞了一次突然袭击,收齐了人证物证,终于收治了这些恶丘八。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圃苏10 借古讽今 苏轼命运的型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郡县   秦国   楚国   前文   太守   屈原   贼赃   借古讽今   穷寇   蝗虫   朝廷   官兵   尘土   处境   困境   命运   百姓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