圃苏19 苏轼的神迹:一词阅尽天下月 李杜王白月黯然

如今诸城市内的超然台景区,其实是十几年前重建的,半个多世纪前,诸城解放后不久,诸城古城墙被拆除,古超然城未能幸免。

圃苏19 苏轼的神迹:一词阅尽天下月 李杜王白月黯然

今天,当年被苏轼在文章中描绘过的那些景致虽然仍在,但已经可望而不可即了。近年重建的新超然台,距离原址不过百米余,但受制于现代社会的空气质量和城市建设,山,或许只能在我们的脑海中呈现了。

在诸城超然城景区向南超过50里的距离才是马耳山,

向西近两百里才能到达齐长城穆陵关遗址,

向东南方向近40里外才是卢山,

只有向北方有可能望见约10里远处的潍河水域。


圃苏19 苏轼的神迹:一词阅尽天下月 李杜王白月黯然


而在超然台风景区外,北边是一座叫得利斯世纪城的大型社区,西边是和平公寓和商务局的家属大院,南边是诸城市政府驻地和一些底商店铺,东边是四季商城和酒店。

与这座超然台相关的文学记忆,除了二苏的两篇千古文章之外,还有一篇更加著名的、几乎所有华人都一定会将其植根于血脉与基因之中的千古名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很多情侣在离别时总愿意引用苏轼这首词作中的一些佳句,尤其是最末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事实上,我多次在以前的文章中提到过,这根本不是爱情主题的词作,而是在熙宁九年(1076)中秋那天超然台上一场醉与愁的精神烙印。

那一天,苏轼也一定承认,是他自熙宁七年末来到密州之后最快乐的一个夜晚,身处超然,忘我酩酊。

同时,那一天,也一定是苏轼最寂寞的一个夜晚,自己一路北上,只为与弟弟可以重聚片刻,却在这宦海不由的生涯内,片刻也无着。

月亮的圆缺,及至人生的无常,无奈,无辜,全都融化在这样幽雅而高洁的文字中了。

苏轼一生有很多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在超然台上填好的这一首词,即为其中最没有争议的一个记录。

此词一出,从此天下文人,再也写不好月亮了。


圃苏19 苏轼的神迹:一词阅尽天下月 李杜王白月黯然


在苏轼之前,或许才子佳人们还有些想要

与李白“举杯邀明月”,

与杜甫“月是故乡明”,

与王维“明月来相照”,

与张九龄“海上生明月”,

与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

一较高下的念头,但是,苏词一出,悲欢阴晴,从此明月古难全,我们应该可以理解,后来所有的词人、诗人,自诩才情之人,在读到苏轼这一首词时的震撼与绝望。

震撼于月亮与离人的关系原来可以是如此的微妙,绝望的是再如何写,也写不出这种境界。


我这些年读苏诗苏词,大概有三首,我每次读到最后,总要笑话自己眼泪真是不矜持。

除了这首“明月几时有”,另两首分别是“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自题金山画像”。

或许在后世的评价体系中,苏轼最高的诗词成就被定格在了赤壁怀古,但在我的个人感受而言,以上这三首作品,是真正代表了苏轼人生中最值得被感动的三幅画面:柔软、随性、寥落。

苏轼人生的底色,所谓豪迈,所谓豁达,所谓孤高,都是他在刻意向外界传达的信号。

事实上,最真实的苏轼,可能只存在于以上这三首作品中。

关于后面两首,以后的文章中,当然还会大书特书。

自为后话。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圃苏19 苏轼的神迹:一词阅尽天下月 李杜王白月黯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诸城   赤壁   向南   可望而不可即   月亮   但愿人长久   婵娟   神迹   景区   超然   黯然   千古   明月   片刻   台上   人生   数码   天下   文章   白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