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25 皇帝与大臣 到底是谁想害苏轼?

乌苏25 皇帝与大臣 到底是谁想害苏轼?

苏轼研究是一门显学,而在这门显学中,有三个分支领域又属于显学中的显学,意即热点研究板块,也就是上文中我为自己设置的三座山峰:

乌台诗案

黄州突围

岭南余晖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当下,你试着在各种搜索平台、知识分享平台、自媒体平台,随意搜索“苏东坡”相关的关键词,会有看不完、看不够的精彩与八卦。

乌苏25 皇帝与大臣 到底是谁想害苏轼?

在海量的苏轼信息中,你再继续二级搜索的话,设置“乌台诗案”“黄州/寒食帖/赤壁怀古/”“岭南/惠州/荔枝/”这三组关键词,依然会得到超级海量的信息。

即便逃离互联网,在已经公开出版或发布的学术研究论文书籍中,亦有着太多关于苏轼这三段人生的研究资料。

唯其如此,我才将这三段,称为山峰。

以我浅薄的知识储备和有限的时间精力来看,我似乎不太可能、甚至根本不可能逾越三峰。

《重新认识苏东坡》的脉络基础是李一冰先生的毕生心血之作《苏东坡新传》,我所有的发挥与发掘,都在“新传”框架之内,不敢、亦不能、更不想突破这个框架。

在我已经阅读过的所有苏轼相关传记作品中,毫无疑问,新传是最全面、最翔实、差错率最小的一部。

当然,受制于李一冰先生当年的写作环境之困,其中难免亦有瑕疵错落和过于主观的评判,后继写作者,唯有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新与修正,而没有一点可能推倒与创新。

关于乌台诗案始末,格式与节奏很像是一部戏剧,由四部分构成:

起:御史台挖空心思寻找苏轼的文字罪证

承:皇甫僎奔赴湖州抓捕苏轼,将案犯带回汴京入狱

转:所有证据都对苏轼非常不利的情况下,甚至连苏轼本人都在严刑重压之下落笔认罪。舞台下的观众对于剧情的反转已经没有任何期待,苏轼必须死。就在这时,因着苏轼一首写给老弟子由的绝笔诗,再加上师友众人的奔走疾呼,令故事发生了转折,苏轼看到了生还的可能性。

合:在多方舆论的影响力之下,苏轼终于结束了牢狱生活,被贬谪至黄州。

欢迎关注:无犀之谈

乌苏25 皇帝与大臣 到底是谁想害苏轼?

乌台诗案之所以足够戏剧化,主要集中在两个点上的精彩,

一是承的部分,皇甫僎抓捕苏轼的过程。

二是转的部分,苏轼突然就从一个形式意义上的死囚逃出生天。

乌台诗案的事实部分没有任何争议,苏轼以诗讽政,御史台挖其字证,陷其牢狱。

真正的争议点在于,乌台诗案的真正主谋,到底是御史台,还是神宗皇帝?

在《宋史·苏轼传》中,关于乌台诗案的相关记载寥寥片言,并没有呈现出任何戏剧冲突,摘至全文如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我们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宋史》到底与真实的历史有多大的出入?

《宋史》的作者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脱脱,后朝为前朝撰史,已成惯例,但《宋史》与其它朝代的正史,有一个特别明显的区别:

这是中国第一部由非汉人作者为汉民族统治的大朝代作史的正史。

乌苏25 皇帝与大臣 到底是谁想害苏轼?

现代史学界,对于《宋史》的争议颇多,甚至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所有朝代正史中,可信度最低、失真度最高的一部正史。

依据《宋史》的记载,乌台诗案就是三位御史台官员的联合阴谋所致,而神宗皇帝则处在非常不重要的位置,直到苏轼的生死关头,才出场,以“独怜之”三个字,成为了苏轼的救命恩人。

这样的记载,可信度有多大呢?

乌苏25 皇帝与大臣 到底是谁想害苏轼?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乌苏   宋史   神宗   东坡   御史台   皇帝   湖州   显学   正史   牢狱   可信度   岭南   朝代   山峰   大臣   作者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