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20 山水之间的苏轼与李白

乌苏20 山水之间的苏轼与李白

如果没有乌台诗案,湖州的文化地位能否比肩杭州?

苏轼在飞英寺中走走停停,来到飞英塔下,决意登塔远眺。站至塔顶,他见到远处卞山(亦称弁山)山峰的影子照到湖州城外,太湖上的水雾烟波浮起,直上云天。

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这一句“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乃是苏诗中描述山水景观中的极品,多年以后,他路过南京,游钟山时写过一首《同王胜之游蒋山》,蒋山,即钟山,其中一句“峰多巧障日,江远欲浮天”,是描写钟山风景的佳句,与这一句描绘卞山太湖风景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南京养老的王安石读过之后甚至感慨“老夫平生作诗,无此二句”

说起山水融合,我们当然也不可能忽略苏轼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后来,苏轼到了黄州,还写下一句“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多少柔情,尽不言说。

李白也是写山水融合的顶级大师,但与苏轼相比,前者的风格过于硬朗直白,似乎欠缺一些婉转。比如“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诗是好诗,只是硬得没了遐想的空间。

没有任何贬李褒苏的意思,只是个人喜好而已。

乌苏20 山水之间的苏轼与李白

苏轼写山水之融合,堪称天才造化。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无犀之谈

站在飞英塔顶,苏轼的心情格外舒朗,写罢风景之后,本诗来到了最重要的诗眼部分。

他既喜爱山峰的深沉,又热爱太湖的旷荡。这一次的游玩尚未尽兴,已经见到远处村落里生出了炊烟袅袅,一天,就要结束了。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当晚,游玩归来,见闻成诗,但苏轼的心中依然挂念着当天风景,无法入眠。

好在,有一位好朋友道潜(即诗僧参寥)也没有睡呢,一盏孤灯之下,你我二人深夜参禅吧。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乌苏20 山水之间的苏轼与李白

元丰二年(1079),这是苏轼一生中第三次到访湖州。

之前,熙宁五年,他在杭州任通判时曾到湖州治水,熙宁七年离杭赴密时路过湖州,曾有过西阁名臣六客欢宴(前文有载)。

苏轼多爱湖州的人物风景,从之前的那些文字中,我们都可以体会到。前两次只是匆匆过客,这一次,他终于可以专心地为湖州百姓做些事,再忙里偷闲专心地游览湖州风景。

但是,一场诗案,让苏轼的湖州之行,仅存三月余,即戛然而止。

总览苏轼一生诗词,在描写风景的作品中,偏爱山水为多,因此上,他对于西湖的表达,淋漓尽致,角度奇绝,当然是基于西子之美、西子之俏。

但震泽湖呢?

乌苏20 山水之间的苏轼与李白

震泽湖,即为古太湖,是为中华文明的淡水大湖,若把西湖比做小家碧玉,那么太湖就是大家闺秀。

史不可逆,亦不可猜设,但我偏偏想,以苏公对山水之偏好,若无有这该死的乌台诗案,让他得能在湖州做满三年五载的任期,可能留下来的盛大的、华丽的、凄美的、豪放的、哀怨的诗词文章,其浓度,其盛度、其高度,当不在杭州之下。

可惜,那个名叫皇甫僎的恶狗,已经犬临湖州城下了。

乌苏20 山水之间的苏轼与李白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乌苏   水光   李白   钟山   山水   太湖   湖州   城郭   西湖   塔顶   南京   杭州   山峰   浮云   风景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